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二章施干才姚木兰管家主事遭 (第1/5页)
第二十二章 施干才姚木兰管家主事 在宣统三年,也就是一九一一年,国民革命爆发,满清崩溃。因为全国对满清统治极为不满,革命立即成功。革命军的第一枪,是在八月十九那天,从武昌放出的。九月一日到十日,在七省之内陆续有革命发生,随后在另几省又有行动起义。每次都无须苦战,立即成功。各省满族总督都被斩首,汉人之方面大员或为部下逮捕,或向革命军投降。满清的总督,原是监督汉人之为巡抚的,不过这项制度已经废弛,有的省份这两项官职是由一人兼任,其间的区别自然不再严格划分。朝廷卑怯抚慰性质的圣旨,已不足以餍足人心。朝廷在匆忙之中发布十九条立宪条文,其实那些条文是官方早就同意而再三拖延的,也是过去十年之中国人奋斗牺牲以求的。其中有赦免革命党人;允许人民剃去辫子;有下诏罪己。但是一切白费。慈禧太后那个老婆子,早就恬不知耻,过分安享皇家的特权,不知倾覆灭亡之将至,如今要由一个儿童皇帝,代付此笔孽债。在五十四天之后,清军和革命军宣布停战,商议清帝逊位。 在十一月六日,中华民国开国之父孙中山先生,自美洲经由欧洲,抵达上海。四天之后,他被推选为中华民国总统。新政府通过采行西历,旧历十一月十三日,算是民国元年一月一日,当日孙中山先生就任中华民国总统之职,不事庆祝。 又四十二天之后,清帝逊位,满清帝国至此结束。 这次革命,也和所有其他各国革命一样,使上一代和一个特权阶级因而失势,其根深蒂固的利益也摧毁无余。所以全部的旗人,或贫或富,大多遭殃。为了要保持以往的生活气派,满族王公开始出卖财产,皇室则率先出售,以前地位崇高的旗人家的妻子女儿,开始为人家充当用人。更为贫穷的旗人,当年按月从清廷的宗人府支领粮饷,如今几乎成为赤贫。去做事吧,太懒惰;去偷窃吧,太斯文;去讨饭吧,太害羞;虽然说是一口高雅的京话,实际上是社会上的寄生虫,过去由皇上家养了两百七十年,从不知自食其力为何事。旗人原是真正的有闲阶级。如今突然厄运当头。正如俗语所说,树倒猢狲散,正是此日情况。在普通老百姓之间,汉人并不仇视旗人,因为旗人文弱而谦虚有礼,已经很适应汉人的生活,已经接纳了汉族的文化,种族方面已然看不出有什么差别,若是有,也只有满族女人的衣裳一项不同而已。如今旗人的女儿都愿意嫁给汉人,男的就去拉洋车。不过,他们有的人穷得厉害。有时候儿,一家几口人会轮流着穿一身衣裳;每当一人出门儿之后,别人就在床上赤身裸体拥被而卧,直等到出外的人回来,才轮到有衣裳穿。 革命后,这儿有一个典型的新时代遗弃者的故事。这个人是旗人。他在茶馆儿里喝了一壶茶,吃了一个芝麻酱烧饼,身上的最后一个铜子儿也花光了。但是一个烧饼吃下去之后,还不解饿。他看见茶桌子的缝儿里还有他掉下的一些芝麻。怕别人看见他从桌缝儿里往外捡芝麻,他故作怒容,跟自己嘟嘟囔囔说几句话。怞冷子骂了一句,用力把桌子拍了一下子。一看跳出来几粒芝麻,就捡起来看,以毫无所谓的样子,放在嘴里,自言自语说:“没想到是芝麻呀。”他猛拍桌子,引起邻近坐的一个人的注意。那个人看见了他那种怪举动,知道他穷得买不起另一个烧饼。就走过来,拾起那几粒芝麻,也用那种怪样子细看了看,然后说:“我不相信不是芝麻。”正在此时,那个旗人的女儿来到茶馆儿,向他说:“妈要出门儿,没有裤子穿,要您回家去呢。” 那个旗人装出很有身份的神气说:“怎么?没裤子?为什么不打开大红衣箱找?” 女儿说:“爸爸,您怎么忘了?大红衣箱不是五月节前就当了吗?” 父亲觉得很难为情,又说:“那么,就是在镶珍珠的柜子里呢。” 女儿又说:“爸爸,您又忘了。那个柜子不是过年前也当了吗?” 在这样大煞风景之下,他满脸含羞和女儿走出了茶馆儿,落得给别人耻笑。 但是受害的还不止是旗人。在满清政府做官的人也失去了官职,只好退隐下来。这些人都毫无办法,已经失去了社会关系和政治门路,摆在面前的的是个新社会,是他们咒骂的世风日下的轮理道得,是他们无法了解的一代后生小子。以前生活较为富裕的则已经积蓄下足够的钱,可以安然度日。有人在别的都市的租界买了别墅。有人不愿意招人注意,就住在租界里巷子中的红砖平顶房子里,把积蓄的金银财宝藏起来,但也有人不胜现代汽车的舒适的诱惑,买辆汽车以代步。那些花得起钱的,就雇高大强壮的俄国人做汽车司机,或是做保镖。有些讲究实际的人就把钱投在工商业上。有些人不断寻求官职,他们觉得,即便坐五日京兆,也像怞大烟一样,总算过过官瘾;他们觉得做官、钻门路以饱私囊,是“读书人”的当然之事。这些天生追求官僚势力的人,也竟而渐渐得到官位,把一个民国政治制度自内部腐化了,把自民国元年到十五年这一段的国民政府,弄成供人嘲笑的话柄。 木兰家并没受什么影响。革命并不摧毁茶商与药商。不管在帝制之下,还是在民国之下,茶叶还是茶叶,药材还是药材。后来木兰才知道,在革命之前,他父亲又向南洋的革命党人捐助了十万元。这笔巨款使他父亲的现金项下,骤然紧了不少,但是他的生意还是依然如故。革命一成功,他首先剪去了辫子。 不过木兰的婆家则起了变化。因为曾文璞是个刚强坚定的儒教信徒,在他看来,革命就等于人类文化到了洪水猛兽时代。他倒不在乎清朝被推翻,他怕的是随后而来的变化。他和木兰的父亲之间,始终没有产生真正莫逆的友情,只因为姚思安是维新派,他自己则是旧思想旧社会旧轮常风俗的坚强卫道之士。木兰嫁过去不久,就发现她公公恨洋书,恨洋制度,恨洋东西。虽然他喜爱那个金表,他仍然抱着鄙夷轻视的看法,认为那终究是低级思想的产物,是工匠产生的东西。洋人制造精巧的器物,只能表示洋人是精巧的工匠,低于农夫一等,低于读书人两等,只是比商人高一级而已。这等民族不能算是有高等文化,不能算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