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六章挥笔为文孔立夫结怨京华 (第5/7页)
的样子解释道:“把这四个东西当做四个军阀派系。把这第二个夹子看做是从第一个派系倒戈的,或是发展出来的。把他们叫做甲、乙、丙、丁。甲,这管铅笔,是奉系;乙,这第一个夹子,是直系;丙,这块吸墨纸,是安福系;丁,第二个夹子,是基督将军冯玉祥。自从你走后四、五年,他们之间一直有战争。 “第一,甲乙联合打丙;然后,甲乙战胜丙之后,开始自己打;第三,甲乙正在第二次交战时,丁与乙分裂;现在丁和甲又联合打乙,同时由丙帮助。我想这次丁会战胜,所以不久之后,甲会联合他现在的敌人乙要打他现在的盟友丁了。“所以安福系失势之后,因段祺瑞得势又重新上台。逮捕他们的命令发出之后,一两年后又赦免无罪。基督将军冯玉祥刚刚回到首都。现在吴佩孚恐怕必须先与奉系交战,后与基督将军交战。” “你觉得冯玉祥不错吧?” “不错。他的兵从来不扰民,买东西给钱。冯玉祥是奉令打奉系张作霖;可是他却迟迟不前,他出兵之后,却让他的兵筑路,以备兵变火速撤军。他已经包围了总统官邸,内阁已经辞职,只有安福系的王克敏,逃走藏起来了。” 立夫描写的那么惨烈的战争的结果,是吴佩孚战败,奉军一部分进关,奉军在长城内扩张势力。怞大黑雪茄抱着白俄情妇的狗rou将军张宗昌,控制了山东省。 此后不久,立夫有所感悟,加入国民党。党的创办人孙中山先生在民国十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自南方北上来京,受到北京民众的热烈欢呼,尤其是大中小学的师生。不幸的是几个月之后,他因病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夫人宋庆龄侍奉在侧,宋女士也许可称得上中国妇女中最优秀的人才。孙先生丧礼进行当中,公众在感情上的激动真是难以言表。这种情形,只有在民国元年革命成功之后不久,他自海外归国时公众情绪的昂扬,可以相比。出丧之时,遗孀穿着孝服,随在灵后,全国失去了伟大的领袖,和她一齐哀痛。街上左右两侧站立的人,无分老幼,看见灵柩过时,无不两眼含泪。北京政府看见国民党拥有的这股子民众力量,着实害了怕。深受孙中山先生去世的影响,孔立夫加入了国民党。 这件丧事之后,又过了两个月,上海英租界几个国民党党务运动的人员,被英国警察枪杀,酿成了“五卅”惨案。当时国民党的政治,由学生工人等组织活动起来。全国学生罢课,在各大城市的街道讲演,唤醒民众。 学校既已停课,每天街上有游行,开会,讲演,贴标语。立夫和那一批志同道合的人也参加了活动,立夫的实验室一变而成了宣传局,高高堆满了纸,供写标语之用。甚至莫愁也受了热情的感染。陈三和环儿到街上向群众讲演,陈三骑着自行车跑着办一切杂务零差。木兰并没做重要的事,但也帮助料理一些细小的事情。 北京大学的教授和作家分成了两个敌对派。现在提出并且争论的问题是,民众运动和唤醒民众的宣传,到底有没有用处。文学革命运动的领导人物已经落伍,变成了反动分子。偶然发动了一下儿唤醒民众的宣传之后,他们现在不再想继续干下去,自己内心里怕起来。除去共产党陈独秀一个人之外,他们现在都怕群众,恨群众。 当时有一个周刊,是“正人君子派”办的,公开辱骂这个民众运动。这群“正人君子”大多是英美大学归国的留学生,认为统治阶级有道理,认为自己的学问智慧高于众人,认为秘密外交有其必要,几乎天性上就不信任群众,并且认为倘若把国事完全交给他们一手包办,一切便无问题了。他们卓越的智慧,全不受感情冲动的一群小伙子的影响,他们认为会救中国,使之内免于军阀之灾,外免于帝国主义之害,但究竟实际如何,却又无明确办法。其中一个人叫吴沙的写文章讽刺说,这群青年男女学生在墙上贴完标语,感情发泄之后,热气也就消失了。另一个作者,一个伟大的“科学家”惯于和军阀过从,人倒是个好人,曾经写道:“争取到一百位拉洋车的,不如争取到一半儿坐洋车的。”结果自己招到头上一场风波。但他遭受群众反对,却自认为光彩,因为这表示他智慧卓越,非常人可及。这使立夫大怒,他写了一篇毒狠的文章,公开攻击这位“科学家”立夫愤怒时,往往口不择言,想什么写什么。一般人以为这是两派之间的宿怨,这两派都有读者甚众的周刊。 立夫自己耳朵亲自听见这些事情,使他越发冷眼看世人。有一位反对派周刊方面的作者正给天津一家报上写社论,立夫认为是对安福系政府大胆的批评。后来在一宴会上,那个作者的朋友说,他对政府攻击得那么激烈,他被拉入那个集团的前途看好。那个作者微微一笑,显然是感谢朋友的好言善意。 立夫对莫愁说:“那些作者都是婊子。一旦进入了政府,也会跟别人一样。现在他们口口声声拥护言论自由,拥护出版自由,他们一朝权在手,首先压迫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的就是他们。” 莫愁问他:“你为什么对他们那种人那么痛心疾首?”“因为他们把写文章是当做自私自利的敲门砖,这还是老传统。论语上说过:‘学而优则仕’。他们认为能在军阀家中饮酒,是件体面的事,不管那军阀是谁,能沾边儿就好。他们都在政府大门前徘徊流连舍不得离开。那个科学家就是。为什么他不钻研科学呢?” 莫愁故意逗他说:“你为什么不埋首实验室专门研究生物学呢?” 立夫说:“这又不同。我不是写文章用来敲诈。我是要唤醒民众。” 立夫于是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文妓说》,里面指的是谁,暗示得很清楚。这篇文字登出来之后,莫愁才看见,很生气。 她对立夫说:“不要锋芒太露。这样儿会太突出,会招人攻击,这样树敌没有好处。得罪人干什么?” 立夫自己辩护说:“我只是替龚自珍的那句‘盗圣贤,市仁义者’,做一篇历史性的评注而已。” 莫愁反驳说:“这离历史性太远了。谁都会看得出来。” 这是立夫莫愁夫妇之间最难适应的方面。立夫自己承认对妻子很体谅,可是他认真要做一件事时,却对她完全不尊重。莫愁在对立夫的舒适,甚至对他的种种幻想,都肯宽容,可是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