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这一场大杀 (第1/8页)
第三章 这一场大杀 1.烈血风暴 行动。 一切都端赖于行动。 光说没用。 尤其是武林中、讲究的是:行动。 行动在这儿要仗赖:实力与武功。 ——观察一个人,不该只听他说了什么,而要看他做了什么。 行动。 戚少商本来就是个“行动派”的人。他喜欢决胜于里的大气大概、快意恩仇,成则意兴风发,贵为群龙之首,败则不妨鸣金收兵,甚至流亡江湖。必要时,要杀,就杀个血流成河,片甲不留:如果要隐,那就全身而退,百忍成金。 他就是喜欢这种快意长弓、轻衣怒马的日子,所以当年才会亲自恭请顾惜朝上山人寨,为他运筹帷幄,而他自己就去决胜千里,结果,引狼人室,才致一败涂地。 他喜欢与兄弟们一道闯荡,一齐冒险,一起直捣黄龙,一道儿分城功失败的大起大落。 因为这样才有意思。 才有血性。 才过瘾。 行动! ——坐而言须实践于起而行。 ——思而虑还不如去运而动。 他在出动之前,却跟杨无邪说了一件事。他说的时候剑眉微蹙,人久未舒: “这次的行动,是孙三四提供的讯息,李师师露的底,我很谢谢她俩。有机会,请代我致意。” 这点当然不成问题。 “可是,我们而今岂不久了这些烟花女子的情?” 这是个当然的问题。 ——对杨无邪而言,更重要的无疑是:戚少商何以有此一同。 果然:还有下文。 “我想,金风细雨楼跟象鼻塔及发梦二党三合并,其中最大的消耗是:金钱。如果我们还想在这横风逆雨的时候不甘蛰伏,要突破困境,人手咱是有了,但钱却仍然不足。军师跟温、花二党魁会晤时,不妨就此虑商研,定出良方以决。” 杨无邪明白了这才是真正的问题。 这一会,到他愁眉不展:“如在这时候冒进,那肯定是节不了流的了。” 戚少商就等他这一句“那只有开源一途了…” 然后他反问:“——要是我们欠红蓝二线等区大多的情,就不能向他们收大多的钱了,是不?” 杨无邪觉得心头有点发冷:“是。” 戚少商闲闲的加了一句:“那么,著有机会,我们欠的情。得提前还给大家一些义吧。” 杨无邪连手心里也冒出了汗,只说:“是,是。” 然后戚少商一挥手,下令道: “——出发!” 兵分二路: 利小吉、朱如是、孙鱼、张炭跟戚少商同一路,立时进发。 余下尤吐珠、洛玉霞、朱大块儿、唐肯,仍然在白楼前,等候杨无邪之命。 杨无邪也在等。 等人到。 他等的人,终于到来了。 那是“发党”党魁花枯发,以及“梦党”党魁温梦成。 这两党领袖一到,也不像以前一般,嚣驾不堪、纠缠不清,而是立时向杨无邪打探军情。 因为他们都知道势态紧急。 ——尽管温、花二人打打骂骂了数十年,但一遇大敌当前,还是一定联成一气,同一阵线的。 交情不在于有没打骂,而在于能下能同甘昔、度安危。 明白了“形势”之后,温梦成就马上表态:“我已联系上“小雷门’的人,雷老总就在’愁石斋,候着戚楼主。” 花枯发也作出交待:“‘好汉社’的人也布伏备集于蓝线地带,只待一声号令。” 杨无邪听了,放了一半的心: 大凡行动,配合进退是十分重要的。 戚少商这次行动是”逆夭而行”十分冒险,万一失败,只怕惨祸坐连,无人或兔,所以,除了“散沙行动”中所精挑细选的八名心腹之外,是他的人,他希望不是楼里塔中“面熟”的人来参与,万一受挫遭逮,也可尽少牵连。他要选用“外援” 是以他采取主动“攻势”的,则拣了“小雷门”的故交来相助。 戚少商在未任”连云寨”寨主之前,本是替”小雷门”创帮立道的人,当时门主雷卷十分重用他,以致日后他脱离“小雷门”人主”连三寨”之后,也因受雷卷之感召影响,为了要吸引顾惜朝这等人才,不惜让贤禅位,保顾惜朝当上了“大寨主” 可惜顾借朝仍让他失了望。 背叛了他。 但雷卷却依然是他的兄长、好友,戚有难时,雷曾奋身相护。 这交情一直延续迄今。 至于“退路”方面,即由“好汉社”的人安排。 因为“好汉社”的社长是佟琼崖,此人与“发梦二党”有着颇深的渊源,而其女婿“八大无王”高大名,则惨死于“六合青龙”千里(详见《一怒拔剑》)是以“好汉社”与蔡京一党的仇恨,也无可消弭,所以绝对可信。 他们都是市井之徒,对京畿地形环境有透彻熟悉,用以撤退掩护,是最适当的人选。 自从王小石离京之后,相反的“发梦二党”非但没有因而疏离“金风细雨楼”反而跟“风雨楼”更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了。 在苏这幕当权的时候“发梦二党”跟”金风细雨楼”份属“友盟”但各行所是,没多大往来:虽然这两大组织的行事作风,十分接近,那是为民请命,保护良民,抵制恶法贪吏歹徒欺压百姓。 ——这可能跟苏遮幕的书生气有关,老苏虽然同情良善的平民百姓,但饱读诗书的他“头巾气”大重,无法与大伙儿贩夫走卒打成一道、混在一起。 小苏则好些。 他知道必须要联系这些人,才能壮大巩固“风雨楼”的基层实力。 他跟“发梦二党”结为“盟友”互为奥援。 ——不过,基于苏梦枕个性上的孤辟、冷做,也鲜少与众同来,紧密合作,始终只是若即若离。 直至王小石当政。 他曾有恩于“发梦二党”及一众江湖豪杰,他们一为报恩,二为王小石此人毫无架子,爱与大家乐在一起,打成一片,三为加入“风雨楼”或“象鼻塔”后,这些本来各自为政的各股游勇散兵,可以从正式和正规、正途获取固定的利益,且实力更加因团结而增强,是以这三大京畿正道的势力更紧密的缩结一起了。 到了戚少商入主“风雨楼”王小石把他所创的“象鼻塔”也毫无保留的合并一道,戚少商所采用的方法,倒十分简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