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剑京华_第八章京华烟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章京华烟尘 (第6/6页)

徐承祖进入大厅后,看见南京国子祭酒胡滢胡大人也在座,徐承祖遂抱拳一揖,说道:“胡大人,久未谋面,不知大人近来可好?”胡滢笑道:“奉了圣上旨意,就要回北京了,怎么不好?小公爷看来春风满面,这回黄山之行,必然十分顺利!”徐承祖想道:“这老儿还真不愧曾是天下密探头儿,见事之明,无以复加!”于是说道:“托圣上鸿福,一切都谈妥了!倒是大人奉旨回京,看来,马上就要高升了。在下先恭喜大人了!”两人心照不宣地笑了笑!

    胡滢本是太宗最信任的大臣,靖难后,太宗命胡滢掌管天下密探,在天下各处搜寻建文帝的下落。胡滢虽然明知建文帝扮成和尚,逃往云南,但他不愿太宗屠杀自己的亲侄儿,反而谎称搜寻不得。

    太宗屡次想要废掉太子,遂命胡滢暗中监视太子,希望能找到太子的错处,好名正言顺地废了他。胡滢却老是报告,太子仁民爱物,世所难得,不宜废除。但胡滢却没想到,太子却因此,而对他有所误会!仁宗即位后,汉王想要完全掌握锦衣卫的势力,一直想把胡滢这个阻碍赶走,于是派人在仁宗面前进谗,仁宗不察,遂将胡滢调到南京,胡滢却一句答辩之词也没有,只是默默上任。仁宗万万没想到,胡滢一走,锦衣卫的势力,就完全落入汉、赵两王手中。

    这几天仁宗翻阅宫中旧档,看到胡滢给太宗的报告,仁宗才知道自己误会了胡滢,于是下旨,要胡滢立刻回京,另有任用。想来,必然是要借重胡滢,重新整顿锦衣卫。

    胡滢今天,正是来向太子辞行的。

    徐、胡两人正谈笑间,却有一名面如满月,朝气蓬勃的青年走入大厅,两人一见此人,立刻跪倒,一齐说道:“参见殿下!”青年立刻上前扶起两人,说道:“两位大人请起,今夜不是在朝中议事,只是老朋友聚聚而已,不必管那些俗礼。”

    这位青年,正是当今皇太子朱赡基!

    本来,皇太子应该在东宫辅国,怎么会派到外地驻守呢?原来,仁宗皇帝虽然十分贤明,却有个好色的毛病。太宗驾崩不过一个月,仁宗就在宫中和宠妃嬉戏。这件事让太子知道了,立刻面见仁宗,劝谏道:“启奏父皇,大丧未除,实不宜行此事于宫中,否则,恐难杜天下悠悠之口!”

    仁宗对旁的人也还罢了,对这太子,确实有几分忌惮!因为仁宗之得帝位,有这么一个好儿子的因素却占了大半。

    当初,太子妃张氏分娩之夜,太宗梦见太祖,拿了一块玉牌给他,上头镌刻着:

    “传之子孙,永世其昌!”等八个大字!朱赡基弥月之时,太宗抱着孙儿看视,只觉得这小小婴儿竟然英气满面,和梦兆相符,于是更加喜爱!朱赡基长大后,不论智谋武略,都不负太宗之望。有一回,太宗问大学士解缙该不该废太子,另立汉王。解缙答道:

    “皇长子仁孝成性,天下归心,请陛下勿疑!”太宗听了这话,只是沉默不语!解缙又说道:“皇长子且不论,陛下宁不顾及好圣孙吗?”这才令太宗不再考虑废储之事。

    如今,这位当初解缙口中的好圣孙,已经长大到会干涉自己父亲的行为了,这令仁宗十分不快,但也无可如何。于是仁宗将太子调到南京,名之为监国,实际上却存了个眼不见为净的心思。

    三人重新就座后,徐承祖将这回黄山之行,详细地道出,又将南宫少秋即将进京之事,告诉两人。太子和胡滢,一方面对朝廷大势如此危急,十分忧心,另一方面,又对南宫世家的态度,十分感激。太子更是颇有兴味地问道:“这位南宫少秋,不就是天下有名的四不公子,为何徐指挥使会对他如此推崇呢?”

    徐承祖尚未回答,胡滢却笑道:“殿下!以南宫世家的声威,身为南宫云天之子,若是稍有才能,有没有可能隐名于世呢?”朱赡基一听此言,立刻明白胡滢之意,笑道:

    “古人大隐于市,看来,这位南宫三公子还更要高明呢!我还真想见见这位南宫少秋!”

    徐承祖说道:“殿下若有此心,臣当可安排。”

    三人正谈笑间,有一名军士进来禀报道:“启奏殿下,中官海寿,有急事报告!”

    朱赡基说道:“快请他进来!”再对徐、胡二人说道:“海寿从北京来,朝中必有大事发生,二位都是国之栋梁,不必回避,正好也可以帮我拿拿主意!”

    却看见众军士引进一名太监,这太监一见到朱赡基,立刻跪倒,哭叫道:“启奏殿下,皇上病危,皇后娘娘命奴才请殿下立刻回京!”

    原来,仁宗自小就十分肥胖,又好女色,遂得了个消渴之疾【注】,脚气为病,行走之时,都须要有人扶持,身体本就不佳。再加上这几天,两名皇子,为了点儿小事,争闹不休,让仁宗烦恼不已,病情竟一发不可收拾!

    注:消渴疾,可能就是现代人所说的糖尿病。糖尿病人的主要症状,就是吃多、喝多、尿多,也许古人就是因此,才称之为消渴疾。

    张皇后和诸大臣商议,认为此时万一皇上驾崩,而皇太子不在京师,将予汉王可乘之机,遂立命中官海寿,至南京迎回太子!

    众人面面相觑,朱赡基更是急着要赶回去。胡滢却说道:“殿下,回京之路,须经汉王封地乐安,殿下当防汉王有贰心!为今之计,还是以绕道徐行为佳!”徐承祖也说道:“殿下,胡大人所言甚是,殿下当三思而行!”朱赡基怒道:“君父在上,谁敢妄行?吾意已决,两位不必多言!”遂命众军士整备,天明后出发!

    徐、胡二人走出大厅后,胡滢说道:“小公爷,此次回京,路上定必凶险异常,不知小公爷有何良策,可以保得殿下回京?”徐承祖说道:“在下已命八百里加急羽士数人,将此事飞报黄山,若能得到南宫世家之助,路上虽有凶险,必然能安然渡过!”胡滢说道:“但愿能如小公爷所说,否则你我二人,都将是国家罪人!”徐承祖说道: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你我二人也只能尽力而为罢了!”

    胡滢听了这话,只是默默点头,忧心忡忡地,看着屋外往来杂沓的人马,和繁星灿烂的夜色。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