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二章 (第3/10页)
作重聚?” 肖承远毫不思索的说道:“此去千山,多则一月,少则旬日,我就返回中原,沿途至南海到括苍,届时我们再相团聚。” 何云凤姑娘点头说道:“事不宜迟,承弟弟可于此时即刻起程。太湖故居我们尚要稍加紧料理,然后我们才能各自起程。” 肖承远知道此刻自己能够早走一刻,说不定会减少一份棘手的遭遇,而且,王秋绮姑娘如此含冤而去,会不会自寻绝路?也是肖承远急于早点找到王秋绮的原因。另一方面,肖承远知道凤jiejie不让他备尝大家分手的离别滋味,所以,当时点点头,转身对老化子拱手说道:“老化子哥哥!小弟起程之后,便无暇分心再作其他照顾,括苍和南海两地,就偏劳老化子哥哥多加关照了。” 老化子呵呵地笑了一下,忽然又沉重下语气,说道:“小兄弟!武林之中著名的魔头,老化子鲜有不知道他的底细,这次冒用毒杨花的人,能下手于少林宏清大师,实在使人想不起一点一滴可以追寻的蛛丝马迹。所以,老化子之意,千山之行,如果仍然得不到真象,就应该把眼睛放远放大,不必拘泥于那些魔头之列。” 肖承远听了老化子如此沉重的语气,说出这些话,当时不禁为之一震,沉重地点点头说道:“老化子哥哥语重心长,小弟敬谨领受。” 当时他凝神四顾,神情黯然。虽是小别,却有离情,英雄气短,不尽儿女情长。肖承远如此凝视半响,突然轻轻地说了一声:“珍重!…” 下面的话还没有出口,转身一个急旋,劲风顿起,衣袂齐飘,肖承远就如同硬弓劲射,脱弦而出。带着一份难言的离情,匆匆地,千里独行,开始走上为武林清扫群魔的途程。 口口口 肖承远小侠离开太湖故居.当时连头也不敢回,他真怕自己一回头之际,凭添几许离愁别绪,而影响到他此去的豪情壮志。所以,身形一起之时,便全力展开“陆地飞腾轻功提纵术”起落如飞,前行似矢,不消片刻时间,便已经将太湖故居抛在身后。 如此一口气疾奔了-二十里地,肖承远才缓住了身形,遥望云天,已近午后。经过这- 阵全力狂奔之后,把方才心里的黯然情绪,才化归乌有;长长地呼了一口气,胸襟为之一畅,走到前途,购得一匹良马代步,也好渡越关山,早到边塞。 肖承远已经无心估计,此去千山,应该取那道而行。他只按照千山北塞,首先就应该越过江南,再谈其他。所以他一离开太湖,便朝北而行。找到一处集镇,购买了一匹良马,扬鞭疾催,沿锡澄古道,准备从江阴越过长江,迳向北走。 夕阳鞭影落,明月照蹄飞。肖承远正准备盘算自己,究竟趁着月色赶到江阴,还是先在中途歇脚,明日再行启程。此时他微勒丝缰,胯下蹄声得得,碎蹄小跑,伴着他未定的思虑,遥望沿途迷蒙一片,蛙鼓虫鸣,已经点缀出一片初夏的夜景。肖承远忽然心里一动,就打算趁着引入入胜的夜色,策马古道,较之白日奔驰,自有一番意境。 肖承远如此想罢,一松手中丝缰,右手马鞭微扬,正准备催马扬蹄之际,忽然,身后一阵如雷的蹄声,狂涌而来。肖承远还没有来得及带缰闪躲,十数匹快马已经从两旁呼啸而过。 锡澄古道如此聚驰骑骋,本也算不了什么奇怪之事,引不起肖承远小侠的注意,但是,十数骑马如一阵风过去之后,隐隐约约传来一句话:“看他从太湖出来,只身而走,不会错吗?” 另一个人说道:“二师兄亲眼…” 言犹未了,就听到有人重重地“呸”了一声,含糊地骂道:“该死的东西!你要到何时才能改得过来?” 紧接着一阵沉默,蹄声震地,逐渐消失到前面去了。 这几句话一落进肖承远耳里,顿时引起心里一动,闪电-转念头:“听他们话中说出太湖字样,难道是冲我而来吗?”转而一念:“不对!他们如果是冲着我而来,为何对我视若无睹?是了!想必是追踪王秋绮姑娘的。这帮人究竟是何等人,追赶王秋绮姑娘是好意,抑或是坏意?” 肖承远想到此地,精神为之一振,暗自忖道:“我何不跟上去看个清楚明白?他们既然早有计算,想必很容易追到王秋绮姑娘。不管他们是好人还是坏人,我能藉他们追上王秋绮姑娘,岂不是省却我很多力气。” 心中意念一定,手中丝缰-抖,胯下微一使力,右手皮鞭一扬,那匹马立即四蹄齐拔,向前风驰电掣而去。 肖承远心中有了这种打算,便巴不得立即能够追上前面那些人,跟住他们。无如方才那十几匹马都是千中选一的良驹,肖承远如此一思迟疑之际,已经远去无踪。尽管肖承远如何急催胯下坐骑,也难能追赶得上。 肖承远心里一急,正准备甩蹬拔空而起,仗着自己一身超神人化的轻功,追赶前面的奔骑。 忽然间,远远路旁,一片疏林之中,露出摇曳的灯光。肖承远心里想道:“是了!如果前面是一个集镇,这些人一定会歇脚休憩。万一他们是夤夜行程,我再追赶不迟。” 于是把腾身上拔,全力苦追的念头,按捺下去。于是缓下坐骑,轻驰碎步,向不远前面那一丛摇曳的灯光走去。 不消片刻,肖承远已经走到灯光下,但见路旁灯下,正矗着一石碑,上书“青-”二字,石碑左边不远,是灯火辉煌,人声喧嚷的市镇,只不过在方才的来路,看不清楚罢了。 肖承远纵马绕过石碑,向市镇走去,青-虽是小镇,夜市倒还热闹得很。两边店铺高张灯火,街上行人勾肩搭背,熙熙攘攘。原来这青-是锡澄之间,水陆必经的要道,所以,虽然古老不堪,却减不了日趋鼎盛的繁华。 肖承远见街上路窄人多,便下马牵缰,慢慢地在人丛中走着。走不多远,便看到一家气派甚大的客店,门口正散系着十几匹骏马。不用说,正是方才蜂拥过身的那几个人的坐骑。 肖承远不动声色,牵着马,慢慢地走过去。但见客店里面,人声鼎沸,杯觥交错,正是生意忙得不可开交的热闹时光。 肖承远在如此留神打量之际,他已经清清楚楚看到在店里吃饭饮酒的人,都是一般行旅客商,没有一个看上去扎眼的武林人物,但是,再一回顾,只见靠近门口窗边,坐着两桌人,神神像貌,与一般人断然不同。尤其令人易于辨认的,便是这些人,每个肩头都露着黑色流苏的长剑剑把。 但是,使肖承远吃惊的,不是这些人的身背长剑,而是这些人的举止行为,没有一般江湖人士那种嚣张跋扈,飞扬浮躁。一般闯荡江湖黑白两道的人物,多半豪放实之粗鲁,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