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五章 (第4/10页)
返回武当,求见于贫道。” 肖承远一听之下,不觉脱口重复了一遍“两月前”三个字,然后便抬起头向卿云道长问道:“晚辈冒昧请问道长,卧云道长返回武当,究竟为了何事?” 卿云道长说道:“他说到两件事,其一,他说二师兄的仇人,已经为他访察明白,他要为二师兄报仇。” 肖承远惊呼了一声,顿时使他想起千山之麓,那张带血的人皮。 卿云道长说道:“卧云师弟虽然昔日离开武当之时,态度欠佳,但是三年如一日,访察二师兄的仇人,这一份手足之情,与坚毅之力,贫道也为之赞许。可是,后来第二件事,却使贫道大为惶惑,师兄弟之间,导至翻脸。而卧云师弟,也于此时匆匆离去。” 肖承远连忙问道:“请问道长!这第二件事,卧云道长有何欠妥之处?乃至于道长师兄弟之间,险为之变脸?” 卿云道长叹了一口气说道:“肖小侠!贫道以武当掌门亲口对你说出此事,若是传出武林,武当派便耍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肖承远闻言脸上变色,立即拱手说道;“既然如此…” 卿云道长微微摇头止住肖承远说下去,他却正色说道:“并非贫道不信任小侠而是此事关系太重,临事生怯,故而有此一举,岂有不告诉小侠之理。” 卿云道长仿佛事到如今,心中犹有余悸,右手微微握拳击着云床,说道:“贫道断然不曾想到卧云师弟会有如此荒谬之见,他要贫道以武当派的实力,和他共谋一件大事。那就是将当今武林各大门派,一律收归座下,如有不服者,则将以违抗者处死,从而成为武林空前未有的独一大派,真正做到独霸武林的局面。” 肖承远不由地脱口“啊呀”一声禁不住连连摇头说道:“并非晚辈口不择言,实则卧云道长太过荒诞。” 卿云道长叹道:“卧云突然如此疯狂,只有归之于武当不幸。当时贫道感到事态严重,如若卧云师弟不问好歹,一旦传出武林,武当七十三代清誉,则毁之于一旦。所以,始则力劝卧云师弟,勿忘了出家人的本份,要敬静守一,不可胡乱忘为。” 肖承远说道;“卧云道长在如此情况下,野心勃勃,只怕不是道长如此劝诫,所能奏功。” 卿云道长说道:“诚然,当时他反而大言不惭,说是为武当一派发扬光大,有为者当如是。” 肖承远接着说道:“卧云道长想系受人蛊惑,不可与之言理,当可与之动以利害得失,而使之吓阻于事实之前。” 卿云道长点头说道:“贫道当时也确曾想到此点,立即以掌门人身份,告诫于他,他若不劝诫,为了武当派的存亡,贫遭要将之逐出门墙。” 肖承远叹道:“卧云道长能在三年前悍然离开武当,三年后又在掌门人之前,如此狂妄,恐怕这逐出门墙四字,不足以吓阻于他。” 卿云道长说道:“当时他冷笑不语,继而贫道动之以利害,说明即使武当一派,上上下下数百余众,都愿意将数百年基业之清誉置于不顾,随他而行,只怕也不能遂他所愿。当今武林各大门派之间,高手如云,能人辈出,凭武当派的实力能有如此大的作为吗?” 肖承远点头说道:“道长能如此针对要害,力陈利弊,晓之以事实,卧云道长不能毫无动于衷。” 卿云道长苦笑一声,摇摇头说道:“小侠这次所猜测之情形,正好相反。” 肖承远顿时又若有所悟,道:“卧云道长本人名列武当三剑之一,如今想必更有高手在身后支持,如此就难以接受道长的意见了。” 卿云道长说道:“当时他呵呵一阵狂笑,说是他回来找贫道,是念在与贫道同门之谊,特来提携一把,他不忍眼见武当派也在消灭之列,才来给以武当派生路,其实武当派的实力,如今对他而言,根本不值得一顾。” 肖承远急忙说道:“道长可曾追问出卧云道长身后支持,究为何人?” 卿云道长摇头说道:“卧云师弟当时说完话,便掉头而去。贫道当时也曾意图拦阻住他,但是卧云师弟早就料到这一着,回首狞笑说道,他还念贫道是他师兄,不要逼他拔剑动手。 肖小侠应该知道‘投鼠忌器’的道理,贫道是不能以一位掌门人的身份,在武当三清官内,拔剑动手。但是,除了贫道,三清宫内尚有何人能是他剑下之敌?” 肖承远听到此处,神情随之而紧张,急忙说道:“道长知道此事关系武当数百年的清誉,断不致如此纵他而去。” 卿云道长点了点头说道:“那是自然,当时贫道不便断然变脸,只有追出三清官,问他一声,他将何往?” 肖承远说道;“他是否告诉道长,他将何往?” 卿云道长说道:“当时他沉吟了一会,说道如果贫道能及时觉悟,愿意投效开天派…” 肖承远吃惊问道:“什么?开天派?” 卿云道长点头道:“这就是他所说的消灭各大门派以后所独成的一派。他说仍旧愿意接纳贫道,但是要在半月之内,前往崂山。” 这“崂山”两字,一落进肖承远的耳里,宛如晴天霹雳,当头焦雷。 但是,就在这样一惊之余,肖承远又有了顿然大悟的心情,虽然一时还不能将全盘情况完全吻合,了解得点滴无差,但是,大概的情形,已经在肖承远的心中,有了具体而细微的意念。 千山、崂山、青镇、武当、无极逍遥生、卧云道长、崂山五老、卿云道长…这许多地点,许多人物,交织成一片网,看上去错综复杂,但是,在肖承远心中,已经在这千头万绪之中,找到了可循的路线。 卿云道长是何等精明的人物,一见肖承远小侠听到“崂山”二字,便神情迥异,便连忙问道:“小侠莫非对于崂山有何深入的了解吗?” 肖承远一听,便知道自己太过形露于色,以致使别人一日了然。当时他便不隐瞒,点点头说道:“晚辈对于崂山情形,虽然不甚了解,但与崂山之人,曾经有过一面之识。” 卿云道长闻言而惊,连忙问道:“小侠能否告知贫道,其人为谁?” 肖承远说道:“来人自称是崂山五老其中的二老,名姓为何,晚辈至今不知。这相遇的情形,晚辈暂缓说一步,请问道长当时得知卧云道长的去处以后,道长作何处置?” 卿云道长喧了一声“无量佛”沉声说道:“小侠当初乍进三清宫之时,贫道既有此预感,但愿贫道与小侠之间,所访察,所努力之事,彼此殊途同归。如今看来,贫道之愿,似能如愿以偿了。” 卿云道长说到此处,长长地嘘了一口气,停顿了一下,接道:“贫道身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