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九章 (第4/7页)
我还得照应铺子,改日。”宋怀仁转身走了。 庄虎臣看着他走进了茂源斋,才缓缓说道:“云生啊,在一条街上做买卖的都是死对头,表面儿上看着乐乐呵呵的,背地里拍不冷子就给你下刀子,知人知面不知心,你可不能什么都说。” “是,掌柜的,我记住了。” 云生是个有心的孩子,庄虎臣这番话,他牢牢地记了一辈子。不过,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荣宝斋的东家手里有祖传的怀素和尚的狂草《西陵圣母帖》,宋怀仁也记住了。 院子里,张李氏正哄着两岁多的孙子玩耍,何佳碧往绳子上晾刚给小璐洗完的小衣裳,张幼林剃了光头从外面进来,何佳碧还没见过丈夫这副模样,她大笑着:“幼林,这还是你吗?” “怎么样?”张幼林背过身给母亲、妻子看。 张李氏摇头:“看惯了你一直梳着辫子,猛地一没了,还真不大习惯,你觉得脑袋轻了吧?” 张幼林还没顾上回答,用人提着菜篮子急急忙忙进来了:“老爷,您赶紧去趟继林老爷那儿吧,我刚才碰见送信儿的了,继林老爷又犯病了。” 张幼林听罢,拔腿就走。 卧室里,张继林躺在床上,脸色蜡黄,范太医的高徒岳明春坐在床沿儿上开导他:“您不能急,您这身子骨儿得养一阵子。” “我手里还攥着一大摊子事儿呢,踏不下心来。”张继林喘着气,声音微弱。 “不能够,我可告诉您,您是一点儿累都不能受,就在炕上老老实实地躺着。” 张继林显得很忧愁,长叹一声:“唉!” “大清国不是都完了吗?您还忙乎什么呀?好好歇一阵子儿,等着换差使吧。” 话音刚落,张幼林推门进来:“岳大夫,让您费心了。”他看着张继林“哥,你好点儿吗?” “好多了。”张继林没说实话。 岳明春站起身,拿起药箱:“您歇着吧,过两天我再来看您。” 张继林挣扎着要从床上爬起来,被张幼林制止住:“哥,你别起来了,我送岳大夫。” 出了张家大门,岳明春站住了:“张先生,您得有个准备。” 张幼林一惊:“我哥的病…不好?” “不是一般的不好,范太医跟我交待过,我现在还是按照范太医临终前留下的方子给他治,不过,看来这回希望不大,脉象已经出来了,也就这个月的事儿。 “您再给想想办法?” 岳明春摇头:“要是还有办法,我就不跟您说这个了。” 霎时,泪水涌上了张幼林的眼眶。送走了岳大夫,张幼林呆立在门外,他的思维几乎停滞,大脑一片空白,直到张继林差遣的用人出来唤他,张幼林才赶忙擦干了眼泪,进去陪伴堂哥。 何佳碧早就说好今天带着小璐回娘家,还要陪父亲住几天,所以张幼林在堂哥家待到很晚才回来。进到卧室,见何佳碧居然在铺床,他很奇怪:“你不是要在娘家住几天吗,怎么回来了?” 何佳碧皱着眉头:“幼林,风头儿不对,自打皇上退位的消息传出来以后,这些日子粮价飞涨,可抢购的人还是有增无减,我们家米店的存货都快卖完了。” “是吗?怪不得荣宝斋最近的生意不景气。” “这和荣宝斋的生意有关系吗?” 张幼林坐在椅子上:“当然有,眼下正是新旧政权交接的时候,中华民国的格局还没有最后确定下来,政府部门的关系都没接上,大宗的买卖无从谈起,只有靠散客撑撑门面,人们忙着抢购粮食,说明市面儿不稳,当吃饭都要成问题的时候,谁还有心做诗填词、写字画画呢?” “那我们怎么办?”何佳碧焦急地望着他。 张幼林避开了她的目光:“我和庄掌柜的正为这个发愁呢。”其实,让他更发愁的事还在后面。 几天之后,已经过了午夜,外面突然乱起来,仨一群儿、俩一伙儿的士兵涌进琉璃厂,气势汹汹地砸门、抢铺子。 荣宝斋的伙计们正在前厅里搭的铺上熟睡,张喜儿最先惊醒了,他爬起来听了听,慌忙下地叫云生:“云生,醒醒,快醒醒!” 云生睡得迷迷糊糊的:“大伙计,干吗呀?” 王仁山已经翻身下了铺,仔细听着外面的动静。 月光下,五个歪戴着帽子、敝胸露怀的大兵一路抢过来,手里抱着从古玩铺子里抢的瓷瓶、青铜器等古董来到荣宝斋的门口,一个士兵抬头看了看房檐上悬着的匾:“长官,这铺子怎么着?” “废什么话,进去看看!”长官很不耐烦。 士兵们开始大叫着用枪托砸门:“开门,快开门…” 云生此时完全清醒了,他急忙披上衣裳,惊恐地看着张喜儿:“大伙计,怎么办啊?” 黑暗中,王仁山的反应十分迅速:“快,先把‘狻猊’墨藏好,那是镇店的宝贝。” 张喜儿迅速地蹿上桌子,从架子上取下“狻猊”墨,王仁山接过来塞到了柜台里面。 外面传来了士兵的叫骂声:“他妈的,再不开门,老子开枪了!” “赶紧去开门。”张喜儿吩咐云生。 云生手忙脚乱地打开门,士兵们冲进来,那个军官进来就踹了云生一脚:“怎么他妈这么慢?找死啊?” 王仁山拉开了电灯,士兵们把抢来的东西堆放在柜合上,军官在铺子里四处看着,张喜儿心惊胆战地跟在他身后。 军官看了一圈,把手枪拍在桌子上,大摇大摆地在椅子上坐下:“把铺子里值钱的古玩都拿出来!” 张喜儿一见军官亮出了家伙,吓得满头大汗,话也说不利落了:“长…长…长官…” 王仁山见状,抢上两步低声下气地说道:“长官,我们这铺子是南纸店,不卖古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