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八章清洲会 (第4/4页)
消说,就是在父亲的牌位前,信长也没有低过头,而是将手中的香烛扔了出去。今天,在这里,他居然向元康低首致意。 尾张众将不禁面面相觑:我们主公居然低头了,他究竟要如何待三河人? “想到你在骏府漫长的人质生涯,我也时觉痛苦。” “元康经常梦到您。” “如今我们都到自己做主之时了。你进我退,你退我进。这是我们幼年的约定。” “我一直记在心里。只是元康…” 信长摆了摆手“你大概想说,骏府里还有你牵挂的人吧。我知道,不要说了。” 元康放下心来,重新打量着信长。那个乖僻的少年吉法师已经不在了,眼前的信长令元康体会到一种亲近和信任。 氏真相貌英俊,但如同玩偶,而信长则具有一种冷酷沉静之气,像冰冷的刀身,风骨凛然。大概再也找不出比他更加英武的大将了。他冷彻的眼神也让人过目不忘。世上还有比信长变化更大之人吗?他无疑是上天派来取代今川氏的人,集沉着、勇猛和智慧于一身。 而信长的感触则完全相反。元康看去并没有信长想象中那样英武,那样凛然。他脸颊圆润丰满,线条质朴,但柔顺的外表下隐藏着坚定的自信。就在这个年纪,他竟能漂亮地赢得战争!还不仅仅如此,自从回到冈崎城,元康的居中调度与八方逢源都让天下人瞠目结舌。 信长让贴身侍卫捧上礼物。他赠给元康一把长剑长光和一把短剑吉光,赠给植村新六郎一把武刀行光。 “三河之宝也是我信长之宝,植村,这把行光送给你。”新六郎大惑不解地抬起头望着元康。他一直深信,信长是冈崎人的敌人,这个循规蹈矩的老臣显然没想到信长会称他为三河宝,他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这是对你忠诚的奖赏,赶紧致谢吧。”元康道。 新六郎的眼睛顿时湿润了。 酒菜端上来了,衣着华丽的下人们不时殷勤地给信长和元康斟酒。 和冈崎人事先想象的完全相反,信长待元康温和有加,丝毫不带战胜者的倨傲之态。元康不禁感到恐惧。既然对方这样对待自己,就更不能大意。元康从无向信长称臣的打算,信长恐也不会让他行君臣之礼。但元康仍然感到双肩沉甸甸的,双方看似平等,元康却感觉自己被对方激烈的性情压抑。但除了信长,又有几个人值得依赖呢? 今川氏真已经完全指望不上了。甲斐的武田、小田原的北条则如同两只猛虎,从不停止觊觎今川氏的领地,除此以外的近邻,根本不可能助他一臂之力。 “竹千代,我给你舞一曲,你且放开喝酒。”醉意袭来,信长直呼元康的乳名。他站起来,得意地舞起那支他最拿手的《敦盛》 〖人生五十年,如梦亦如幻。 有生斯有死,壮士何所憾?〗 信长的舞姿和歌曲很不相符,他显然不是在慨叹人生的无常,而是在为众人助兴。未几,元康也站了起来,随之起舞。 缥缥乐土,缈缈旅途,唯愿此生,寄于佛祖… 元康的声音和姿势,与信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果说信长的歌舞纵横开阖,令人振奋,元康的歌舞则幽远沉静,让人心如止水。 “好,好!”信长高兴地大口喝着酒。他有醉后强行劝酒的癖好。此时,他将一大杯酒一饮而尽,劝元康道:“竹千代,这可是坚定你我情谊之酒啊!”众人忐忑不安地望着元康。他们知道,若拒绝,性情暴躁的信长定当场发作。 元康微笑着接过了酒杯。“我很高兴…”他神情自然,咕嘟嘟一饮而尽。 信长豪爽地哈哈大笑起来。他很高兴,自己身上欠缺的,正是元康身上拥有的。“竹千代,明天我们还像幼时那样去玩耍。我们一起骑马去热田。你那时候住的驿馆,还保留着。”人们终于放下心来。他们从没见过信长如此豪爽,如此开怀畅饮。众人在惊奇之余,不禁对元康产生了好感。 虽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信长和元康不但性情相反,外表也截然不同。信长身材修长,而元康则身宽体胖。信长双眉紧凑,眉尾上挑,而元康双眉分开,眉尾低垂。信长鼻梁挺直,而元康的鼻梁则厚重多rou。但二人却如此亲近,远远超越了凡恪之人的程度。 当二人纵马驰出清洲城时,两家的贴身侍卫们已经不再互相猜忌了。 信长带领着岩室重休和长谷川桥介,元康身后跟着鸟居元忠和本多平八郎,兴冲冲向热田方向奔去。 “我是希望你我能够单独相处。”信长令随从放慢速度,甩开众人,笑了笑;元康也微笑着点头。 “关于三河和尾张的边界…” “必须清楚地定下来。” “我派泷川一益和林佐渡去。你呢?” “石川数正和高力清长。” “地点?” “鸣海城可好?” “好。” 片刻工夫,二人已将几十年的纷争战火轻轻止息。 那古野城的角楼在冬日湛蓝的天空下显得分外挺拔,天王寺迎着阳光,熠熠生辉。 “有一事我一直想问。” “什么事?请不要客气。” “你在田乐洼之役后,依何顺序奖赏家臣?” “呵呵呵。”信长笑了“你呀,想通过此事来打探我的老底。但我无须隐瞒。我首先奖赏的是梁田政纲。” “为何?” “如不是他及时把握时机,就不可能取胜。” “其次呢?” “是第一个刺向义元的服部小平太。” “那么取了义元首级的毛利新助呢?” “第三。” “噢。” 对话到此为止。元康已经充分明白了信长的驭下之法。能否取得首级是运气,冲在最前面的勇士方才应该大加奖赏。 不大工夫,二人就到了热田。来到他们熟悉的神社大门前,元康远远望见白发苍苍的加藤图书助的身影时,眼角顿时湿润了。 有一个女人和图书助并肩而立。当元康看到她就是被信长以参拜热田神社之名,从阿古居城请来的亲生母亲于大时,他被信长深深地感动了。 元康稳稳地从马背上跳下,向母亲于大走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