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节 (第2/2页)
高玄这个人。高玄只比李小平大两岁,二十二,刚刚从师院毕业,分在文化馆做美术指导。但是,他并不是一个务正业的人,更多的时候,他在写他的小说,先锋派小说。他在文化馆有一个独立的工作室,前半截用于美术,后半截堆的全是文学书籍。上个月,他还跑了一趟北京,回来时兴奋地请大家喝了两瓶老烧。他带回了两捆书,李小平也借了一本,是尼采的《偶像的黄昏》。到这个下午为止,李小平只看了五页,太深了,他难以把握书中所张扬的那种思想。高玄自己说他特别看重的是弗洛伊德。 "这才是伟大的人物,影响了整个世界!"他摸着《梦的解析》的封面。那是湖绿色的,深邃无比。 "一人一杯。"王五月将三个杯子倒满了。 李小平说:"我恐怕不行。你们多点。" 高玄没说话,只是将自己杯子里的酒,伸头喝了一大口,然后端过李小平的杯子,把自己的杯子又倒满了。高玄说:"我总在想那个开头。" "那个小说?"王五月问。 ""我听见黑暗中的那个人的叹息",还是"黑暗中,那个人的叹息像钉子一样钉在寂静里"好?" "这个…"李小平笑道,"我感觉后一个更直接些,有诗意。" 王五月吃了口刚刚端上来的炒青椒,又抿了口酒,道:"小说要直指现实。高玄,我总感到你的小说缺乏力量。" "力量?" "是的,变革社会的力量。" 高玄将杯子端起来,与王五月和李小平各碰了一下,说:"力量?你是指伤痕文学的力量?还是寻根文学的力量?或者是那种单纯的为政治的力量?" "我不仅仅指这些。"王五月将头昂起来,颈子上粗大的喉结,上下滑动,酒下去时,明显地能看出它们往下的姿态。他停了下,说,"我不仅仅是指这些。我是指一个小说家,是不是要感知我们身边正在发生的变化?就这小小的青桐,变化多大?昨天,我同我们学校的老师们在一块聊天。还说到五年前,青桐才两万人,现在是三万多了。五年前,城里最高的房子三层,现在呢,对面马上就要盖一幢五层的房子了。我是学政治的,我关注的是政治决策对最基层的影响与引起的变革。" "这种影响与变革只是浅层次的。"高玄一下子打断了王五月的话,"关键是我们现在能不能说话,能说多少话?我们关注的,是这个时代的本质与核心!" 李小平看着高玄,他说话的样子让人着迷。偏激与执着,热情与过度的自信,让高玄的语言充满了张力。在王五月和高玄面前,李小平感到自己其实近乎是一个没有思想的人。王五月的观点,他觉得也是有理的,而高玄的理论,他觉得同样是契合于高玄一再强调的这个时代。事实上,在同王五月和高玄他们接触之前,李小平也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在师范,他是学生会的副主席。他曾经针对青春,发表过一句令他名声大振的名言:青春只是一次经过,一切的苦难都为着将来! 说白了,这其实是诗歌,北岛式的诗歌。李小平崇拜两个诗人,北岛与顾城。但是,一接触了王五月和高玄,他突然感到自己太空荡了,空荡得像只挂在树上的被剥干了内皮的柿子,外表青春而内心干瘪。 "本质与核心?"王五月向唐东方喊了一声,"还有菜呢!" "汤?是吧,就来!"唐东方又朝后面的厨房里喊道:"王老师他们汤!" 两菜一汤,一瓶酒,三个人。天已经有些黑了,餐馆里拉亮了电灯。高玄问王五月:"上次说的那个学社,怎么弄了?" "成立吧。"王五月将盘子里最后一块回锅rou塞到嘴里,"我们要将这学社搞成青桐的政治文化中心。" "叫学社不太好吧?"李小平慢慢道。 "我也觉得。"高玄说,"太涩了些。干脆叫文学社吧,现在到处都在搞文学社。我就经常收到全国各地寄来的文学社刊物。文学承载一切,叫文学社更合适。" "学社更注重理论。文学社似乎…不过,也好。就叫文学社。什么文学社?"王五月顿了下,继续道,"就叫青桐文学社,怎么样?" "好!"李小平喊道。 随着这一声喊,李小平的血液好像一下子热了不少。他喝干了杯中的白酒,脸已经开始发红了。这时,门外有人喊道:"王五月…" 王五月偏着头,说:"进来吧。" 进来的是关红兵,也是一中的老师。他身上裹着雪花,头发因此看起来有些花白。他走到桌子边,端起高玄的杯子,将杯子里的酒一下子喝了,然后道:"你们知道,只有一个允许异端存在的时代,人才能真正成为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