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点擒郎_第三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第3/4页)



    “不,那些只作参考;而今夜,是我一直便决定好的。女人的第一次,一定要是我喜欢并且信任的人,而他必会给我最好的一次体验。”

    他点头,不再问其他。这女孩眼中有着信任与期待,那他可不能让她失望了。将她带往床边,看着她摒息以对。这聪明的女子,毕竟也只有二十岁而已呵!

    “来,第一步骤,我通常都学小说中所写的,企图吻得女主角七晕八素,然后大吃豆腐,上下其手…”戏谑的轻喃终止于深吻之中。

    由初时的轻触、轻吻,到逐渐投入其中,转为激烈探索…一切都像是自然而然,似乎早已注定他们该有这么一段情愫产生。

    他教得认真,怕伤了她;她学得快速,沉醉其中。

    时间在旖旎时光中流逝,翻转出红尘中一波强过一波的心荡神驰,再一一迸裂为万道光芒,在眼睫间飞掠、在汗水淋漓中逐渐沉寂。交融成难辨的…情意缠绵。

    没有星子的夜里,暖风徐徐吹来。

    “如果事情已办完,你提早一天回家吧。那小子又给我逃了,只有你治得了他!”

    这是锺老爷子亲自打来的电话、下的指令,也就意味着无论他停留在台湾的剩余时间不管有无其重要性,都必须放下一切,立即赶回香港。

    而他,锺适,锺老爷子的万能特助,只能以老爷子的需要为毕生要务。

    苦笑了下,服务生已将他的大件行李放到等候在饭店门口的车中,他环视住了半个月的房间。不可能会有留恋的,但因为昨夜,他无法不再三回顾。

    她的笑,她的泪,她的美丽与迎合…

    然后,在午夜十二点送她回家时,她轻声感谢他。无疑的,他们给了彼此最美好的回忆。

    那就够了,不是吗?

    枕头下一只晶亮的东西吸引住他。他走近床边,拨开枕头,看到了一只耳环,他还记得这只百合花造型的耳坠令她小巧而优美的耳朵看起来性感又兼具清纯。

    要还她吗?

    他看了良久,最后小心翼翼的放入西装内装,靠近胸口的部位,决定保有这一份甜美回忆。

    美丽的方笙,他们可还有幸再见面?

    虽然说言情小说的内容向来无可信度可言。而陈腔滥调的剧情更是难脱男尊女卑的阴影,诸多不合理的编排方式更足以笑掉人家大钢牙,但…有点危险的是,她当真会对生命中第一个男人备感怀念。多糟糕呀!难道她也有要命的“处女情结”吗?

    一定是被小说教坏了。

    像她昨天抽空看的一本才可笑,那个笨作者不知道生在那个旧石器时代,居然设计女主角痴等男主角二十年,还大呼“相思已是不曾闲”什么思想呀!

    完蛋了!再被一些不肖作者洗脑下去,女权运动只能大开倒车了。

    虽然女权列车从不曾往前开过。

    骂在心中是很过瘾,但觉得锺适是好男人的念头一直消不下去。她还是想他、念他。

    “女儿,在忙吗?”方学砚抱着一份文件走入书房中。见着美丽的女儿托腮沉思,想必是在想他明天要开会的案子。这孩子真是认真得令人心疼,方家的事业交到她手上一定能更加光宗耀祖。

    “爸爸,下班了?”她起身。与父亲一同坐在长沙发上。暂时挥开三、四个月来无病呻吟的相思虫。

    “瞧瞧我今天带回来了什么!这是“华康集团”内重量级人物的调查,其中也有那个几个月前在追你的家伙。要不要看?”

    事实上不看也不行。看方父那股得意劲,十分献宝样,不捧场,行吗?

    当然方笙也是好奇的。接过文件,翻开第一页,就是锺适的资料。她仔细看着:

    锺适,男,二十六岁。

    “华康集团”董事长特助。地位超群,但没有明确职等。

    案:杨克安(殁)

    母:锺丽诗(殁)

    锺丽诗为锺家远堂亲,在丈夫亡故后,投靠锺重阳,但一年后病殁。当时锺适十岁,由于资质上佳,被锺重阳看中,收为养子,施以特殊教有,栽培其为一流经营人才。十八岁即以半工半读方式投效于“华康”立下无数功绩,深受锺老倚重,亦深受忌惮。于公是“华康”的战将,于私则是锺老独生爱子的兄长。锺重阳的独子锺迅,亦是锺适唯一亲近的锺家人;外传锺适野心勃勃,企图挟天子以令诸侯,因此自小对软弱的继承人下功夫,博取其信任,此一点亦令锺重阳备感隐忧。董事局已不只一次劝锺重阳除掉锺适,却未果。

    目前看来,前途堪虑,是“华康”公司内急欲排挤又慑于其战绩的头痛人物。

    野心勃勃?方笙笑着摇头。笨锺适!现在不流行忠心报效昏君了,他老兄演的是那一出肥皂剧呀?落得这等臭名,却还始终如一的卖命!

    这一份报告的翔实性不容置疑,因为必然出自父亲的至交连俊文手中。而连俊文先生呢,正是一等一的侦探人员,二、三十年来专门替各大公司行号捕捉商业间谍,从未有失败的纪录。在他老兄的电脑档案中,更是密密麻麻的记录了各种不为人知的秘辛。基于商业道德,连俊文从不让第二个人看他所记录的资料,

    至于这种商界人士调查的东西,对连俊文而言根本不费吹灰之力,甚至早早就在他的档案中了。

    方学砚之所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