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失窃案 (第4/5页)
澄清谣言的。怎么能不接待呢?于是,他说:“好吧,你随时都可以来找我,只是提前通报一声就行。”王如歌一听这话,嗲声嗲气地说:“太好了,太好了,我会很快就去的!” 这一下午,范鹰捉没干别的,只是在接电话。几许烦恼,几许安慰。烦恼的是影响了他的正常工作,让他对当市长以后如何开局没时间来得及细想;安慰的是毕竟大家在他当选以后表示出和以前不同的热情,假如真的无声无息地没人理睬,岂不是也很失落? 临下班,范鹰捉给机关保卫处打了电话,问他们有没有人来报告丢失东西。他们回答,没有人来报告。 保密性的文件资料自不必说,不敢报告就是怕被追究;那金银玉器抄起来就过万,还有几十万的,怎么就没人承认丢失呢?难道是窃贼虚晃一招,信口雌黄?可窃贼明明是开诚布公,并且还要约时间见自己一面。如果没有确凿的东西在他手里,见自己能有什么意义?显然窃贼没说瞎话。有了这个前提,就让人顺理成章地推出“机关里的东西都不是好来的”这样的结论。这个窃贼很有心计,各屋里衣服鞋帽都有,他都没偷,偷的偏偏都是值钱和敏感的东西! 范鹰捉又给秘书长于清沙打电话,问他一会儿有什么安排。于清沙道,城建集团老总段吉祥约了去吃饭,但范市长如果有事他就把饭局推了。范鹰捉道:“你跟我在机关食堂吃饭吧,那个饭局往后推推。” 于清沙正想找范鹰捉谈谈,便急忙答应下来。回头他就给段吉祥打了电话。然后马上揣了一瓶水井坊下楼来到机关食堂,点了两凉四热六个菜。于清沙的职责就是协助市长、常务副市长处理市政府日常工作,主持市政府办公厅全面工作,负责办公厅党组、市政府及本办文件的发文审核把关工作,与几个市长在一起吃饭的机会很多,他知道每一个市长的口味。机关食堂没有单间,只在角落用竹篾屏风挡了一下。范鹰捉下楼以后,六个菜就立马端上来了。 于清沙比范鹰捉大十岁,在政府秘书长的位置上干了十来年了,一直提不起来,而到了眼下这个年龄再往上走就更难了,除非上边哪个人真看上他了,使了非凡的力气挽住他的颓势,给他新生。假如真有这么个人的话,那可真如再生父母了。而为了寻找这个“再生父母”于清沙千般窥探,万般努力,费了多大的劲只有他老婆最清楚,连他自己都记不清了。然而工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在副市长柴大树的帮助下结识了政协主席老傅(说结识是说深度接触,论认识的话早就认识),让他看到了在政协副主席的职务上忝陪末座的可能。如果能够顺利晋级,他将享受梦寐以求的高级干部的一切待遇。但就在这时,问题来了。 于清沙先陪范鹰捉干了一杯,然后说:“范市长,今天我跟你说点掏心窝子的话——你如果不当正市长我也不说这些,但现在不一样了,只有跟你说才可能让我解脱。”说着兀自又干一杯。范鹰捉道:“什么事呀,神神秘秘的?你几时找我说都行,怎么还非得郑重其事地找我谈谈,你这一‘谈谈’就让我感觉问题很严重似的。” “范市长,多年来我在工作上积极主动,恪尽职守,加强学习,勇于创新,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同时,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严格执行廉洁自律规定,努力筑牢思想防线,自身廉政建设也进一步得到加强,只盼望有个圆满结局。”于清沙又给自己斟上酒,因为心里有事,脸已经先涨得通红了。 “你这人这么大岁数了还这么内向,有话直说,干吗拐弯抹角的?”范鹰捉也兀自干了一杯。 “范市长,我把话说出来,你可别拿酒泼我、把桌子掀了!”于清沙把头低得快磕着桌子了。 “瞧你说的,我什么时候这么没涵养过?”范鹰捉也给自己斟酒。 “范市长,这次机关失窃,我的屋里丢了两样重要的东西。一是城建集团关于修建商业街和平河工程的预算方案(在政府工作报告没出台以前,这两大工程的预算已经做出来),如果散失到外面,情况就会很复杂,市政府作为投资方会很被动;二是,我写的一份举报材料,还署了名,而被我举报的人恰恰就是你,因为我心里矛盾就一直没寄出去,结果被偷了。”于清沙语无伦次地说完,脑袋已经快扎到裤裆里了。他两手捂脸,不敢看范鹰捉。 怎么会这样?范鹰捉的脸腾一下子就涨红了。他愣愣地看着于清沙,好半天没说话,也没喝酒。他现在已经一点喝酒的心情也没有了。两大工程的预算方案泄露出去,自然对市政府工作很不利,但那是工作,还可以想方设法变动、补救;而署了名的举报信如果公之于众,对范鹰捉的个人伤害可就大了,甭管举报的情况是否属实,只要署了名,而且是市政府秘书长的名,所产生的杀伤力就会难以估量! “你举报我什么事呢?能不能说说,让我也明白明白?”沉默了好一会儿,范鹰捉才开口。他看着眼前这个工作起来没黑没白、任劳任怨的老同志,却原来是站在自己的对立面,这真让他百感交集,想来这每个人的另一面都是别人永远猜不透的! “我列举了几件我所知道的你帮下属单位女同学淘换资金的事,你给新开业企业剪彩戴走钻石胸花的事,还有你给企业和商店写牌匾收了巨额润笔费的事。就这些。我真糊涂啊,真不是人啊!”于清沙终于把底牌亮出来了。仿佛卸下了压在心头的一块大石头。 范鹰捉却语塞了。于清沙虽然没有说出他干的很多打擦边球的事,但仅这几件事也足够他喝一壶了。虽然女同学后来给了他什么报酬,于清沙并不知道。但那朵钻石胸花于清沙却看见了——黄金丝的花朵上面密密麻麻嵌满了星光闪闪的钻石,范鹰捉回家以后一数有十八粒,他让老婆拿到首饰店去估价,结果人家说,这么大的钻石每一粒就价值八千,当时他老婆被吓得噤了声。而这样的钻石胸花,范鹰捉收过好几个。 那润笔费就更可观了。虽然不是给钱,但人家知道范鹰捉好写书法,是省书法协会会员,而好写书法的人又没有不喜欢文房四宝的。于是,每次有人请他题写牌匾都送他古玩行很看重的古旧砚台。 当然,每次写牌匾的活都是于清沙揽来的。因为他知道人家不会亏了范鹰捉,而且每次于清沙都会助兴一般站在一边看。问题就在这里:于清沙很懂古玩,是个集藏发烧友,经常给报纸写集藏小段子。他明明对古砚很懂很爱,但从不伸手,绝不横插一杠子。范鹰捉曾经把品相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