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战_第三章小老板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小老板 (第1/5页)

    第三章 小老板

    公安局局长程爱海那天接到范鹰捉电话以后,就立马安排人对范鹰捉办公室、家里的电话以及手机进行了监控,几天来还真监听了不少电话。但来电话的除极个别的是有疑点的人——比如那个打红电话的黑老蔡,其余一般都是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的头头,他没找出什么异常;只是突然有了这么一个感觉:新官上任,总要有个漂亮开局,可范鹰捉面对这么多人,这么多事,如何理清头绪,工作从哪儿入手呢?他甚至替范鹰捉发起愁来。

    当然了,仔细归一下类,打来电话的有两种人最多:一是奔着商业街和平河改造工程来的,这里既有设计部门,又有施工单位,省级、市级、县级都有,还有外省的,甚至还有北京的,这些部门和单位为何而来是一目了然的。二是各级、各部门领导,这就不好说了,也许是公事,也许是私事。他替范鹰捉理出一个头绪,就是排除其他干扰,先从工程入手,先干一件实事,来一个像样的开局,好向全市人们交代!于是,他就叫来秘书,动手给范鹰捉写报告。

    此时,范鹰捉却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又是那个窃贼打来的,说他就在距离市政府不远的一个茶馆里,希望范鹰捉撂下工作立马来见一面,如果拒不见面,后果自负。范鹰捉只好答应,好吧,你等着我。他没给程爱海打电话,为了信誉。对黑道儿上的人也要讲信誉,是不是很迂、很蠢?范鹰捉不这么看。以他人到中年的社会经验看,有的涉黑的人原本不是坏人,是各种因素挤对或者促成的,阴差阳错或万般无奈就走上这条道儿了。当然了,心眼儿本就不正并想通过黑道儿攫取利益的人,另当别论。他唯愿这个窃贼不是这样。因为他从两次窃贼的来电中老成的谈吐,感觉窃贼很可能还是个有一点文化的人。文化意味着教养。他对窃贼寄予良好的希望。

    他从来没在市政府附近的茶馆喝过茶,以为周围只有一家。谁知出来一看,天,十好几家!那么,窃贼可能在哪家呢?只能凭自己的眼力去认。他便先进了第一家。这是一家有二层楼的小茶馆,进去以后楼上楼下他都看了,根本没有年轻人。而那个来电话的窃贼从声音上辨别分明超不过三十岁。他出了这家,就朝着第二家走去,这时一个年轻人跟了上来,在他身后拉他胳膊一下,把他吓了一跳!他立即警觉地与这个年轻人拉开了距离,在初春的阳光下,年轻人西装革履,仪表堂堂,不像坏人,但他还是死死盯住年轻人的面孔,想一下子把对方记住。年轻人突然笑了,说:“范市长,我就是刚才那家茶馆的老板,您进去了怎么又出来了?您怎么也得喝杯茶,给我们一个为您服务的机会不是?您要是坐我那喝杯茶,哪怕喝半杯,就将永远记录在我们的创业史上!”说着,年轻人就递上一份广告册页,说:“这是我们新开设的服务项目,请您过目。欢迎您提出宝贵意见!”年轻人说完鞠了一躬,返身就走了。

    范鹰捉手里拿着这个册页,看了一眼,感觉挺炫目,暗想现在的年轻人十分了得,连一个简单的广告册页也做得不平凡。他手里捏着这个册页继续往前走,进了第二家茶馆。这家茶馆很小,屋里只有两张小圆桌,坐齐了也就只能坐六七个人,是个七十来岁的老者开的,老者鹤发童颜,迎门坐在一个小凳上,一见他进来,急忙站了起来,说:“哎哟喂,您别怪我人老眼拙,没出去迎接您,您不就是范市长吗?百忙之中光临小店,这屋里立马蓬荜生辉啦!”说着就拉着他往一把椅子上按。范鹰捉想说,别拉拉扯扯的,像什么话嘛!但他忍住没说。市长能进这种不上台面的小茶馆,确实是件稀罕事,得容许人家纳闷不是?

    他再一抬眼,就见屋里仅有的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坐在一张圆桌前,正虎视眈眈地盯着自己,一只手的手指在桌子上有节奏地敲击着。年轻人戴着一副变色镜,镜片在屋里是无色透明的,在阳光下才会变成茶色或灰色,这个年轻人进屋时间肯定不长,因为他的镜片上淡淡的茶色还没褪尽。凭范鹰捉多年的人生经验,立马就断定,这个人应该是窃贼!

    认准了,就不走了。范鹰捉坐在年轻人对面,回头招呼老者说:“老板,来壶茶!”老者赶紧走过来问:“范市长来什么茶?红茶?绿茶?花茶?还是普洱?”老者握着两手的殷勤相,很像《茶馆》里于是之扮演的王利发。范鹰捉道:“就普洱吧。”老者又问:“有十年的老茶头,行吗?”范鹰捉道:“最好不过!”老者哈哈笑了起来:“范市长真是行家。”赶紧去沏茶了。范鹰捉暗暗一笑,说行家那是恭维,但略知一二还是真的。这时年轻人突然说话了:“范市长抽根烟?”说着递上一支烟,范鹰捉一看,软中华,暗想:这小子还挺敢得瑟,便接了过来,刚要掏打火机,年轻人已经将点燃的打火机递了过来。

    “范市长,老茶头怎么个好法儿?”年轻人在寻找话题。他说的是普通话,范鹰捉听不出他是哪儿的人。哪怕他带出一点地方口音,范鹰捉也会马上分辨出他是本市的、本省的,还是外市的、外省的。偏偏他的普通话很纯正,而且也不是那种北京人的京片子。如果是京片子,也会让人判断个八九不离十。

    范鹰捉睃视着年轻人道:“老茶头是一种熟茶,是渥堆发酵时,地表最上面的一层,一般是板结成块的,发酵充分,茶厂会将这些茶单独拿出来存放。一般渥一堆熟茶20吨,茶头却只落100~300公斤。我因为胃虚,所以只喝熟茶。”

    这时,老者将一个小茶壶和一个杯子拿了过来,范鹰捉连忙说:“老板,一个杯子不行,再来一个杯!”老者便返身又取了一个杯子,边倒茶边对范鹰捉道:“范市长说得不错,这种茶口感醇厚、滑,耐泡,是懂茶人的首选。特别是茶汤入口比较顺滑,口感醇厚,没有单薄的水感。熟茶中最好喝的就是茶头了。因为普洱渥堆的时候能结成茶块的茶叶,都必含胶质和糖分,而茶叶中最嫩最壮的部分就是含糖和胶质最多的。在茶汤入口的时候,醇香就慢慢地满口散开,特别是到喉部茶汤似乎更加顺滑,而且还有淡淡的枣香,饮后回甘生津。”

    刚沏好的茶汤,上面飘着一缕白雾。范鹰捉把一杯沏好的茶汤推到年轻人面前,年轻人便点点头道:“谢谢!”范鹰捉道:“你不去咖啡店而来茶馆,想必对喝茶情有独钟?”年轻人道:“没错。我年岁不算大但喝茶历史很长了。就说这老茶头吧——二十年前我就开始喝了,父亲经营茶叶,只喜欢老茶头,于是我也就跟着喜欢老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