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缅怀溯往 (第6/7页)
速走。”联袂望啸声传来方向疾掠如飞而去。 双燕堡内居民仍是兴高采烈等待堡主花甲寿庆,但叶楚雄等群雄似眼前笼罩着一片阴霾,窒压心胸,只觉喘不过气来。 丘象贤被送至一间密室,铁栅防护,两眼发直,不言不语,神态骇人似一头猛兽般失去神智,随时随地都会择人而噬。 叶一苇只觉理不可解,独自离了自宅向堡外行去,忽见白眉神驼莫潜闪身而现,躬身道:“公子意欲何往?” 叶一苇双眉微皱,道:“为何江湖中事如此混乱,又为何发生在双燕堡?这些本不关自己的事,但为人子者却不能不忧心,是以我要回到宝林寺静思片刻,莫老不用相随,自去与三两知己喝上两盅。” “不!”莫潜道:“老奴奉命有责,不敢稍离须臾。” 叶一苇深知莫潜忠心耿耿,固执倔强,微微一笑道:“好,不过我要在轩内静思,决难容人打扰,你只能守在墙外。” 莫潜道:“老奴遵命!堡外魑魅魍魉频频现踪,心怀叵测,老奴知一僻径可通宝林寺,不虞为人发现,公子请随定老奴。” 叶一苇诧道:“还有秘径,为何我迄未知情?” 莫潜笑笑道:“有许多事以不知为宜,生也有涯,知也无涯,这些琐事无须公子预闻!” 叶一苇哈哈一笑,随着莫潜走向一条僻巷,进入一幢破屋,屋周数畦菜蔬,碧绿青翠,悦目清新。 屋主系一双老年菜农夫妇,见着叶一苇、莫潜入来,恭敬无比。 莫潜道:“老奴须领公子取秘径而行。” 老农忙领着叶一苇绕向屋外柴房入去。 柴房内堆放着木柴、甘薯、山芋及畚箕、萝担、耙锄工具,零乱污秽不堪。 老农搬出一行堆积柴薪,地面现出一木板,积尘其厚,任谁也无法发现。 莫潜揭开木板,只见石级阶梯,道:“公子请随着老奴下去。”拾级而下。 叶一苇诧道:“莫老,你何能知之,那一双老农又系何人?” 莫潜取出一把夜行火摺,啪哒声响过处,一道熊熊火焰升起,答道:“公子一定要问,老奴仅能回答这条秘径仅有老奴及老农夫妇知情,堡主也蒙然无知,事关重大,公子千万不可泄漏。” 叶一苇虽暗感纳罕,但知莫潜从不妄言,点点头道:“我不说就是了!” 一路行去,只觉这条秘径曲折坎坷,宽狭不一,锄掘草草,并未修整,出得秘隧,原来是一片坟岗,黄坯青冢,宛如星罗棋布,占布了整座小山,坟岗外林木葱笼。 叶一苇发现这座坟岗小山就在宝林寺后,不禁大感诧异,张口欲言,莫潜封闭出口墓碑后似有所觉,面色微变,示意噤声。 忽地,一丛林木内冉冉现出两个青袍人,面上涂绘着五颜六色油彩,狰狞恐怖,与其说他们是走,毋宁说是飘浮,宛如纸鸢凌风,看似缓慢,其实迅疾无比,眨眼即至,相距三丈开外停住。 叶一苇活到这么大,尚未见过如此活鬼,心中异常骇异,不禁望了莫潜一眼。 一双青袍人闷声不响,却两道眼神逼注在叶一苇莫潜面上,似利刃般令人胆寒魂飞。 莫潜低声道:“公子与老奴佯装转身图逃,诱其追来,老奴才可一并诛之。”说着右臂迅疾无伦拉着叶一苇喝道:“走!”转面凌空掠起。 果然—— 一双青袍人喉中发出刺耳怪笑,身如离弦之弩般电射追出。 莫潜带着叶一苇身在凌空尚未下坠之际,一松手身形轮转,弹腿迎向一双青袍人扑去。 一双青袍人大出意料之外,双方扑势劲急,距离又近,回撤已是不及,只觉一片如山潜罡袭来,四掌如迎坚铁,惊呼之声尚未出口,便已心脉震断,叭哒坠尸在地,眼耳口鼻内鲜血齐喷。 莫潜取出一瓶,撒满黄色药末在尸体上,转眼化成一滩黄水。 叶一苇立在数丈远处,面现惊诧之色,只见莫潜跃身而立,道:“公子什么话也不要问,速去宝林寺内!” 主仆二人迅快到达寺墙之外,翻身入内,叶一苇道:“莫老,让我静思一两个时辰,或可悟解双燕堡为何面临如此危厄!” 莫潜道:“老奴遵命,凡事不离因果二字,公子不明因果,恐难悟出其中道理!” 叶一苇诧道:“莫非莫老知道么?” 莫潜摇首道:“老奴不知!” 叶一苇望了莫潜一眼,道:“纸难包火,终须水落石出。”说着转身走入静悟轩。 书房内,巧手翻天卫童、无名叟及叶一苇三人低声互谈。 叶一苇将双燕堡发生之事及此来相遇和盘托出。 巧手翻天卫童长叹一声道:“此乃一件武林悬疑,老朽两人久在江湖,也不胜困惑,或许令尊已久有所知,却别有难言隐衷,即使令堂也未必知情。” “家父莫非确藏有返魂珠么?” 巧手翻天卫童略一沉吟,摇首答道:“未必,”接着叹息道:“老朽只能是知返魂珠来龙去脉,数十年前有一双武林高手,垂暮之年联袂遍游天下名山,偶经天山绝顶发现一座洞府,闻系前辈仙真在此修练羽化飞升之处。洞府深邃,禁制重重,一双武林名宿尝尽艰辛才到达修练丹室,发现壁上留有镌言谓他留有一颗返魂珠及一卷秘笈留赠有缘,只须揭开十六句偈语,方能取得。” 叶一苇道:“十六句偈语写的是什么?” 卫童道:“事过境迁,这些却无关宏旨,那一双武林名宿留在洞府三日并无所得,又无食物,只得记下地形偈句各自返回家中潜心推悟其解,武林中人均是血rou之躯,既非圣贤,更非神佛,贪嗔爱欲之念怎能勘破,独自潜往数次天山,但却空手而回,缘其未得偈语其解。如此一来那一双武林高手只觉独力难任,各自求人参悟,于是风声渐传遍开来…” 叶一苇道:“那一双武林高手是正是邪?” 无名叟忽微笑道:“善恶正邪端在一念方寸间,凡晚节不终,令名不保,皆病在性为欲泊,心为物动之故,其后天山之行,劫杀纷生,尸填沟壑,那一双武林名宿含恨而终。” 卫童道:“不瞒公子,老朽两人亦曾参与天山之行,当然还有其他武林高手先后登临,一步之差,所需之物竟为人得手取去,洞内洞外积尸多具,血rou模糊,面目难辨。” 叶一苇道:“两位前辈均已悟透偈语了么?” 卫童摇首答道:“一知半解,碰碰运气而已,无名老友并非同路,而且比老朽早去了一天。” 无名叟黯然叹息道:“老朽只能告知公子,赶往天山洞府竟遇上一场惨烈搏杀,发现所求之物已为别人得去,而且分置三处。一藏玉佛,另两处则分藏返魂珠及秘笈,到手之人显然逃之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