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不白之冤 (第5/7页)
说的另有原因,又是什么? 明悟大师忽然目注范君瑶问道:“小施主现在何往?” 范君瑶几乎忍不住要说出侯耀堂在桌面上留字,然而其用意,似乎不想让老和尚知道。 话到口边却又忍了下来,沉吟了一下,抬目道:“师仇不共戴天,在下原是找寻毒害先师的凶手来的,一天不找到凶手,天涯海角,没有一定的去处。” 提到师傅,忍不住眼眶湿润,隐含泪水。 明悟大师双手合什,低诵佛号道:“小施主有此存心,我佛自会保佑,小施主请吧。” 范君瑶听老和尚口气,似是要自己先走;这就拱手道:“在下那就先走一步了。” 明悟大师合掌还礼,说道:“贫衲须稍事逗留,小施主只管请便。” 范君瑶退出院落,回转客店,已是初更时分,解衣上床,心中只是想着今晚遇上之事,听明悟大师口气,好像毒害师傅和明善老师父的凶手,并非侯耀堂! 而且自己提到凶手,明悟大师似乎脸色有异,不愿多说,这究竟为了什么?对了,从万里飞云侯耀堂留的:“如有疑问,可去云中’,这两句话看来,侯耀堂纵非凶手,也定然知道毒害师傅的凶手是谁。不然他不会在桌上书字,交待自己如有疑问,可去云中了。 今晚要不是明悟大师突然闯来,说不定他早已告诉自己。 范君瑶想到这里,突觉心头一朗,烦虑尽去,如今剩下的只有“云中”二字了。 范君瑶虽没出过门,但六指神翁课徒极严,平日除了练功习武,也读了不少书。 这时他把“云中”二字仔细分析了一下,觉得“云中”不可能是人名,侯耀堂叫自己可去云中,那一定是地名无疑。 地名和“云中”有关的不多。 第一是云中郡,史记赵世家: “复攻中山,攘地北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其地在今之绥远。 其次是古雁门、太原,亦称云中郡。还有就是湖北安陆、云梦,古称云梦泽,也叫云中。 再就是山名,共有两处,都在山西,一在沂县,一在河津。 侯耀堂说的“云中”不知究竟指的那里? 范君瑶仔细考虑之下,觉得自己目前已在南阳,离湖北较近,自以先去安陆云梦为宜,如果并无所获,再去山西不迟。那里一共有三处和“云中”有关的地名,再无所获,就由山西前往绥远,也是顺路。 想到这里,心中有了主张,也就浑然入睡。 第二天一早,跟柜上打听了去湖北安陆的路程,会过店帐,正待出门? 忽听身后有人笑道: “这位小哥要去安陆?咱们兄弟是五螺寺的,正好同路。” 范君瑶回头看去,说话的是个黄脸老头,生得獐头鼠面,年约五旬,身穿一供蓝布长衫,像个乡巴佬。他身后是个扁脸汉子,同样穿蓝布长衫,年约四十出头。 蓝君瑶还没开口,掌柜的接口笑道: “这敢情好,这位客官没去过湖北,两位正好要去湖北,出门人有伴儿,那是最好不过的事。” 范君瑶直觉的感到这两人不像好路数,但人家既然说出来了,自己怎好拒绝?再说自己也未必怕事。当下朝两人抱抱拳道:“在下范君瑶,还未请教二位尊姓大名?” 黄脸老者皮笑rou不笑也抱抱拳道:“原来是范相公,兄弟董崇仁,他是我老二崇义。” 那扁脸汉子也跟着抱了抱拳。 范君瑶道:“在下从未到过湖北,要二位多多照应。” 董崇仁道:“范相公好说,大家都是出门人,照应不敢当,路上有个伴,大家不寂寞倒是真的。” 他一边说话,一边摸出银子,会过店帐。就相偕上路。 范君瑶随身只有一个包裹,里面是几件替换衣衫,这董氏昆仲却连包裹也没有。 出得城来,范君瑶一路暗暗留神,发现两人步履轻快,分明身会武功,只是猜不透他们要藉故和自己同行,究竟有何目的? 走了十来里,董崇义忽然开口道:“老大,咱们就在这里歇息再走吧!” 董崇仁摸着两撇胡子,点点头道:“不错,咱们该在这里歇息再走。” 范君瑶问道:“二位走累了么?” 董崇仁耸着肩膀,笑道:“是有些累,走长路第一要诀,就是走走歇歇,沿途多作小息,才不会太累,来,来,那边有大树,咱们到树底下坐。” 说完,举步往树下走去,俯身吹吹沙,就靠着树根坐了下来。 范君瑶也在一支树根上坐下,把包裹和一柄长剑放在一起。 董宗义一双脚踏在路旁一块大石上,身子半蹲半俯,侧脸朝老大说道:“老大,还是你跟范相公说吧!” 董崇仁点点头,说道:“该说,该说。” 范君瑶心中一动,问道:“二位有什么事吗?” 董崇仁干咳一声,笑道:“小事情,咱们兄弟,只不过想跟范相公打听一件事。” 范君瑶道:“不知二位要打听什么?” 董崇仁皮笑向不笑,朝他徐徐说道:“咱们兄弟听到传说,少林珍藏的达摩手著易筋经,遭人取走,不知是否属实?” 范君瑶听得不觉一怔,少林寺藏经被盗,确是事实,但此事关系少林寺声誉,对外守口如瓶,不曾泄漏一句,自己怎好说出? 董崇仁面露微笑,不待范君开口,笑道:“其实范相公不说,咱们也早已知道了。” 范君瑶道:“二位既然知道,何用再问?” 董崇仁干笑一声道:“范相公出身武当,自然知道达摩手著易经筋的妙用了?” 范君瑶听他一口气道出自己是武当门下,心头暗暗一怔,忖道:“原来你们早已知道我的来历。” 一面淡淡一笑道:“易筋经强筋健骨,是学武的人扎根基的功夫,目前江湖上,南北各派,精于此道的人颇多,已经算不得少林秘技了。” 董崇仁大笑道:“范老弟,那你就不懂了。” 范君瑶道:“在下如何不懂了?” 董崇仁道:“易筋经乃是达摩祖师九年面壁,参悟而来的上乘心法,少林七十二部,可以说无一不是从易筋经中变化而来的,只因经中文字,是从梵文传译而来,文句深奥,晦涩难解。目前流传南北各地的易筋经,练的仅是十八图样,那是舍精华而取糟粕,那里谈得上是易筋经?” 范君瑶听的大感惊异,抬目道:“老丈立论精辟,足见高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