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第1/2页)
第一章 “快一点!晚了就被挑光了…” 京畿北郊的宁静宅邸前,今天不寻常地大排长龙,有人甚至昨儿个夜里就来排队。 这不是庙宇的抢头香竞赛,也并非为了购买什么稀罕物品,只因为“驭奴馆”一年一度的竞奴抢标大会就要开始。 没人知道“驭奴馆”的来历,只知道里头收容了一些身世堪怜的女孩,透过严格的训练,及笄之后便将她们卖身到大户人家为婢。 而“驭奴馆”出品的这些顶级奴仆,无论琴棋书画、记账管事、厨艺针黹或武艺舞技,都各有专精;除了出众的才艺,有些还长得花容月貌,最讨喜的是她们个性温驯,而且善体人意,深深获得主人的喜爱,因此抢手程度不亚于青楼的花魁竞标。 既为奴仆,就必须面对身不由己的命运;但神奇的是,这些女孩多能凭借本事摆脱奴仆的命运,成为主人倚重的左右手,甚或跃上枝头成为豪门当家主母。 而她们也将“驭奴馆”当成唯一的娘家,成为台面上最有力的靠山,因此“驭奴馆”的传奇故事越来越精采,大家除了好奇,自然也对“驭奴馆”多了份敬重。 ◇◆◇◆ 辰时一到“驭奴馆”敞开朱漆大门,寻奴者按照指示一一进入大堂,身着黑色制服的奴仆一字排开,每人身上都挂着号码牌,旁边则以牌子写下他们的专长以及价码。 寻奴者须写下中意的人选投入箱中,若两人以上同选一个奴仆,就必须参加竞标,以出价最高者得标。 每位寻奴者皆带着兴奋神色,有些是当家主子亲自出马,有些则是派管事为代表,在这里没有阶级之分,谁也不愿让谁,气氛几近沸腾却井然有序。 吊诡的是,有四个号码牌是挂在画像之上,画像里人儿的容颜还都被遮住一大半,只露出一双动人的眼眸,每位竞标者无不为那一双双柔情似水、如会说话的眼眸所著迷,光看画像就能想象她们的容貌多么地国色天香。 虽没有说明专长和价码,但这四个号码却获得最多人竞标,因为,今天大多数人都是为了这四个目标物而来,这可是收藏“驭奴馆”四大金钗的唯一机会。 这四大金钗无人知其名,据闻她们艳冠群伦,各自擅长的技艺更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但外界鲜少有人见过她们的真面目,传说是被养在深闺里的旷世绝品。 “驭奴馆”的故作玄虚更让大家对四大金钗深感兴趣,每位金钗的下标者已逾百人,难分轩轾。 当每位奴仆被一一标走之后,最后的重头戏便是四大金钗的竞标大会。 “驭奴馆”的当家主事燕嬷嬷以一身雍容装扮现身,虽然她的脸上也蒙着纱巾,但她一出现,台下顿时鸦雀无声,因为她这身装扮显得尊贵非凡,身上自然展现出一种下怒而烕的气势。 大家只当是皇后驾临般,纷纷流露出崇敬卑微的眼神。 “承蒙各位抬爱,此次竞标乃你情我愿,货物既出概不退还。”燕嬷嬷淡淡说了一句生意人的行话,却让大家有些傻眼。 能标到四大金钗乃是天大的荣幸,带回家供着都来不及了;况且,转卖之间还可赚取大笔差价,这笔买卖绝对划算,怎可能退货? “失陪了。”燕嬷嬷颔首示意,便优雅地往后头走去,脸上流露着玩味的笑容。 当晚,第一场竞标会上场,其他三场则于每月初一逐月举办,故意让其他竞标者等得心痒难耐。 第一位目标物仍未出席,台上依旧挂着那幅画,纱巾包覆着画中人的全身,只露出一双灵动的金色眼眸。 旁边特地制作的告示牌写着简短的介绍—— 金丝——发色如金,丝丝入扣;金色眼瞳,望之神迷;天上之音,绕梁余韵,夜莺莫及。 金丝…真是人如其名呐!还有连夜莺都失色的天籁之音,那该有多悦耳动听… 竞标者无不痴迷地凝睇着画像,似乎深陷在那抹金光之中,喊价厮杀也不手软。 几番激烈争夺之后,由一位装扮朴素的中年男子以五十万两得标。 眼尖的人认出他是尚书府的李总管,看他一副胸有成竹的态势,必是受了王尚书的充分授权。 只是,这王尚书的儿子刚惹上一桩官非,还有这闲情参与竞标,出手又如此大方,众人羡慕之余不免多了份猜疑。 ◇◆◇◆ 皞标会一结束“驭奴馆”的管事许妈便迫不及待冲向后头的花厅。 一见到许妈,燕嬷嬷赶紧放下蓼茶,抓着她的手流露难得的紧张。“怎样?” “标出去了…总算标出去了…”许妈一副如释重负的模样。 “这下好了,终于能摆脱这小祖宗了…”燕嬷嬷也跟着笑开怀,合掌向天“感谢老天呀!” “但是…”许妈很快敛起喜色,换上一脸的忧心“要怎么让她乖乖配合?要是让她知道的话,肯定会拆了咱『驭奴馆』的!” 这才是最艰难的大工程呐! “呵呵!我早就想好法子了…”老谋深算的燕嬷嬷从怀里掏出一包药粉“将这加到晚膳里,包准她睡上十个时辰。” “这样…好吗?”许妈接下药粉,有些心虚“她醒来必然将尚书府拆了…” “总比每天拆咱们『驭奴馆』好吧?”燕嬷嬷虽也心虚,但一想到身受其害已久,不免理直气壮起来“要不是老娘用心计较,想到这么一个法子将这些米虫兼害虫推销出去,咱这间『驭奴馆』肯定被这几个死丫头搞垮!” 她说得激动,一吐多年的怨气。 原来,所谓的四大金钗,也就是“驭奴馆”创馆以来的四大败笔。 为了将这四个脾气古怪、空有美丽外表却一无是处,快成为“宅女”的丫头推销出去,燕嬷嬷特地对外放话,为她们塑造完美又神秘的形象。 这招果然奏效,毕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