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五章暴风雨前夕 (第3/6页)
是近二年来的消息,想来他早已背叛了朕!” 阳骁不屑地道:“张坚这卑鄙小人,进了锐锋营不过一年,便被阳震收买!雪笺必须用那药水才能使字体显形,在别人眼中只是几张白纸,他却藏得那般隐秘。每份信笺内容也一一抄录下来,分明是另有图谋!” “哼!那又如何?”汴皇阴沉道:“这与刺杀事件没有任何关系。朕从来没有指使张坚去刺杀晟国使者!” 阳骁愤愤道:“这件事明摆着是阳震命他所为!”新仇旧恨齐齐涌上心头,他已然恨极,毫无避讳地直呼其名。 “何事是本王授意?四皇子不妨说与本王听听?”勤政殿门外赫然传出一声沉喝,随即大步走进来一人,俊美的脸上眼中阴冷之色清晰可见。 竟是萧王阳震! 三人面色皆是一变。 苏漓暗自皱眉,舅父为何会突然来了? 只见阳震大步走到殿中,方才大声道:“臣弟见过皇上!”不等汴皇发话,他已顾自起身,径直走到阳骁面前,一字一字地质问道:“你口口声声说有事是本王授意,证据何在?”他咄咄逼人,眼底的戾气是那样清晰,已然动了真怒。 汴皇与阳骁顿时变了脸色,虽然这叠笺纸并无实际证据证明刺杀之事与汴皇有关,但信笺上的内容一旦被阳震得知,凭彼此现下的关系,无疑更是火上浇油。 苏漓心头疑惑,她与阳骁从刑部得了消息即刻进宫,没有半点耽搁,阳震为何早不来晚不来,偏偏选在这时候来见汴皇,仿佛算好一般?上一次他拼死相护,来得也甚是巧合。 她心头微动,默默地端详着他,他看上去情绪颇为激动,双眼死死盯着阳骁,瞳仁深处闪动冷酷的煞气,转瞬消失不见。 “你为何不答?还是有什么难言之隐?”阳震不肯放松,继续逼问。忽地,他眼光一转,视线落在桌案那一叠雪笺,最上方那张笺纸上,阳震二字赫然跃入眼帘。 阳震当即变色,大步上前,伸手便去拿。 阳骁眼疾手快,抢在他前面,劈手便将那叠雪笺抓在手中,红色的身影一闪,人已到了勤政殿中。 阳震没有得手,当即声色俱厉地叫道:“你藏什么?有什么见不得光?”他言行举止如此嚣张,眼中似乎已没有汴皇的存在。 苏漓也忍不住变了脸色,舅父为何突然变得如此莽撞? “放肆!”帝王尊严毫无疑问受到挑衅,汴皇怒极拍案,腾地起身,指着他厉声喝道:“阳震,朕在此,你胆敢不问自取,眼中还有没有朕!” 阳震霍然转身,脸色铁青,显然也是气得不轻,眼睁睁看着证据近在咫尺,却不能一探究竟。面对汴皇的喝叱,他挺直脊背,毫不示弱的反唇相讥道:“事关臣弟清白,臣弟自然紧张关心!敢问皇上一句,为何阳骁鬼鬼祟祟不敢交出证据?” 阳骁怒声道:“我哪里鬼鬼祟祟了?真相还没查清楚,证物当然不能随意外泄!” 阳震忽地仰首哈哈大笑,他笑得很张狂,很肆意。 汴皇怒容满面,脸色沉到极点,苏漓心中登时一惊,想要上前劝说,却见阳震忽地止住笑声。 他冷冷的目光,缓缓扫过阳骁与汴皇,面带寒霜,咬牙道:“查清真相?恐怕是想隐瞒事实吧?!本王看得一清二楚,谁敢发誓那上面没有阳震二字!” “舅父!” 苏漓心中大惊,她不明白为何一贯深沉的阳震,为何今日言行如此激烈,仿佛再无所顾忌!倘若双方关系再度恶化,恐怕真相还没查清,汴皇必定会有所行动,再不会像上次那般手下留情。 阳震却眼光一转,忽地转向了她,那双眼睛燃烧着愤怒的火焰,直直地望进她眼底,他厉声喝道:“阿漓!你协同负责查案,你回答舅父!那到底是不是证明舅父清白的证据?!” 阳震厉声质问,阳骁脸色不禁一变,不由自主地捏紧了手中的雪笺,望向苏漓。 勤政殿上,一时静默无声,三双眼睛直勾勾地盯着苏漓,她深深吸了口气,默默点了点头。 阳震勃 阳震勃然变色,正待发作。却听她沉声又道:“此案虽有新线索,但人证已死,仍需进一步查证。舅父若是相信阿漓,此事放心交给阿漓去办。阿漓答应您,一定会将此案查个水落石出!” 阳震忽然低笑出声,他眼里的愤怒与不甘,莫名刺痛了苏漓的心,没有谁比她更能感同身受。曾几何时,她也曾被人陷害,含冤莫白! “阿漓,舅父并非不信你,只是人心叵测!你一腔赤诚,所得到的回报却未见相同!”阳震目光缓缓扫过汴皇与阳骁父子二人,噙着一丝冷笑道:“既然是证据,又何必遮遮掩掩?何不大大方方地拿出来,大家共同商讨,早日找到那幕后真凶?” 阳骁冷脸不语,手中笺纸捏得死紧。 “你不敢拿,根本是别有原因!”阳震逼近一步,指着他叫道:“这是陈国特地进贡的雪笺!如此珍贵之物,宫中除了皇上,谁人敢用!”他转头望向汴皇,眼光冰冷,显然意有所指。 阳震咄咄逼人,阳骁再也控制不住心中怒火,低吼出声“这是雪笺又如何?什么也证明不了!不过是你凭空猜测而已!” “凭空猜测?你又何尝不是如此?当日仅凭一枚锐锋营小小的虎头令,便跑到我萧王府中大呼小叫,满口胡言!指责本王是刺杀晟国使者的幕后主使!”阳震步步逼近,眼光亮得骇人,半分也不相让“如今线索指向的对象换了人,四皇子你的态度为何截然不同啊?” 阳骁哑口无言,一张俊脸涨得通红,被他堵得说不出话。 阳震满面悲愤,仿佛伤心不已,盯着汴皇颤声道:“想我阳震,为汴国征战沙场十余年,出生入死,从无退缩,时刻记着祖宗留下的话,提醒自己,不可居功自傲,一心辅佐。臣弟只问圣上一句,究竟为了何事,安插那张坚在臣弟身旁,监视臣弟行踪?”说到最后,他的声音骤然一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