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天骄_4遗国太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4遗国太子 (第1/3页)

    4、遗国太子

    幸好“上青天”虽然名字如天梯般响亮,实际上只有上下两层,三个人又及时钻到了咖啡桌下,所以没有被砸死。刘瑶先是吓得要死,后来忍不住咯咯直笑,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更好玩更荒唐的事情了。

    “我不过拿起了一本书,它居然就倒了。”她用难以置信的语气说了一遍又一遍。

    “不,可能是地震了。”李如冰可不那么小孩子气。长白山地处火山带,发生微震和小震是家常便饭。

    不过,他很快就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怀疑,因为在强震之前居然一点征兆也没有,那可太不寻常了。此外,那种让人像坐船一样左摇右晃的地震波,他们并没有感到。看来,问题似乎不在外力,而是出在了房子自身上。

    李如冰用手掩住了刘瑶那笑弯了的嘴。尽管在废墟之下,看不见彼此的脸,他还是能感觉到郭庭的异样。

    没错,郭庭的身子在发抖,连声音也跟着一起发抖,而外面的震动早就已经结束了。

    “他们来了!”

    “谁来了?”李如冰和刘瑶感到迷惑不解。几位贵女们早就已经走了,而救援人员不可能这么快就赶过来。

    先逃出来再说。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自救,李如冰终于从废墟上挖关了一个缺口,拉着刘瑶从咖啡桌下钻了出来。和他预测的一样,整个世界安然无恙,天池中连条冰缝也没有裂开。湖边所有的房子中,只有这一楝完蛋了。

    李如冰又返身将郭庭拖了出来,丢到了地上,没好气地问了一句。

    “你是『上青天』的老板,房子又是你主持维修的,它怎么会像纸糊的一样一碰就倒了呢?”

    “没错,你说的完全正确。不但『上青天』是我一手重建的,而且在我的计划中,它一定会倒塌的——不过不是现在而已!”

    看到李如冰张口结舌的样子,郭庭淡淡地笑了笑,随即长叹了一声。

    “事已至此,没有什么可隐瞒的了,让我来告诉你全部的真相吧。过去一个月来,发生的天池边的一切全是我一手策划的。可是,我也不过是为虎作伥而已。换句话来说,我不过是个棋盘上的小卒子,一个任人摆弄的傀儡而已。”

    “那么,你幕后的主人是谁呀?”李如冰惊讶地追问道。像郭庭这样的才智之士都甘为之驱使的人,该是怎样厉害的大角色呢?

    郭庭没有直接回答,他的眼睛凝视着远山,似乎在看什么遥不可及的东西。

    “你听说过『王朝护符』这个词吗?”

    “不就是护身符吗?我在电视里见过:一张黄纸,上面用红笔写满了看不懂的咒语,一个道士用桃木剑挑着它念念有词,突然使劲一挥,它就着火了,道士将纸灰洒入了酒中,让人喝下去,就百病全消、鬼妖不侵了。”李如冰自作聪明地说道。

    “虎符?你说的是一种刻着字的玉雕老虎吧?我上高中时,学过一篇古文叫《信陵君窃符救赵》,说的是古代的军队出征时,国王要将虎符一分为二,自己拿一半,大将军拿另一半。国王有命令下达给军队,使者必须拿着一半虎符作为信物去见大将军,两半虎符合而为一,大将军才会执行命令的。”刘瑶果然是个好学生,看她娓娓道来的样子,让李如冰自愧不如。

    郭庭听了,微微一笑,不知是在笑他们的稚嫩,还是故意要显出高深莫测的样子。

    “『王朝护符』不是虎符,更不是装神弄鬼的护身符。不过,它倒是和虎符有点相似的地方,同样代表着至高无上的皇权,同样不为外人所见所知,唯一不同的是,被一剖为二的,是皇家的血脉而已。”

    李如冰更加听不懂了,脸上露出了无趣的神情,郭庭发觉了,用力拍了一下他的肩膀。

    “不管你愿不愿意,你既然已经踏进了这个圈子,还惹上了一大宗风流韵事,想退出也来不及了。”

    这么一说,李如冰只好耐下心来洗耳恭听,可是郭庭又扯远了。

    “你知道,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无数个大小王朝,有的立国垂久,有的则昙花一现。可是极少有人知道,不论古今中外,这些王朝都有一个天大的秘密,那就是:为了实现万世一系的美梦,更为了将自己的血脉永远地传承下去,深谋远虑的王朝开创者往往会将一名绝对可靠的嫡系子孙隐藏在民间,这样的子孙就被称为『王朝护符』。”

    “真的吗?”李如冰问了一句,怎么皇帝贵为天子,竟然和黑社会老大的想法一样,一边在江湖上混,一边还要在白道上安插一个卧底。

    “不信?你如果了解历史——当然,我知道你不怎么了解,现在正好补上这一课。”郭庭说完后停顿了一下,颇有点对牛弹琴的遗憾。

    “翻一翻史书,我们会发现一个普遍的也是很奇特的现象,那就是在新王朝建立的第一第二代,宫廷往往会爆发一场激烈的储位之争。为了登上大宝,每个皇子都全力以赴,拉帮结派,甚至不惜手足相残。在这个过程中,本该作为仲裁者的皇帝却袖手旁观,任由儿子们斗成一团,甚至还明里暗里地挑逗和鼓励这种竞争,直到自己快咽下最后一口气才罢手。皇帝为什么这么做?从好的一面讲,是为了择优而立,可实际的结果却是:越优秀的皇子往往越先败下阵来,被父亲贬斥到一边,甚至死得不明不白,而另一个资质平平、循规蹈矩的皇子却成为了最后的胜利者。”

    “听起来有点像现在的高考制度,死读书就能上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