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8-89节 (第2/3页)
出几个大动作是吧?”我打电话可不是听她赞美我,我这电话费可是自掏的。 “是的。” “我正有个策划,关于瑞士旅游专题的。” “是吗?”女孩很感兴趣。 “我可以为这个策划作出4到6个Page甚至更多的图文宣传,但是我们需要你们的合作支持。”我开始露出推销人员的真面目。 “你说说。” “我们现在正处于杂志征订的阶段,很多合作都是与明年杂志征订有关…嗯,打个比方,比如你们愿意订我们300份明年全年杂志,那么你们不仅可以得到在我们杂志做旅游推广的目的,还能得到300张价值200多的杂志卡,这样不是比通常做广告推广更划算吗?” 对方一阵沉寂。 不知那才俊meimei在想什么,我有点忐忑。虽然我这想法对于一个本来就要投入大广告的客户来说,是有更多好处的,但有时往往是这样,算盘越为对方打得好,对方越是害怕,越觉得有猫腻。一句话:不敢相信对方会真的为你好。 “我要那么多杂志干什么?”meimei终于说出一句。 我几乎有点傻了,赶紧解释:“我不是给你杂志,我是给你杂志卡,这些卡,你可以送给客户,只要他们填上姓名地址,我们的每期杂志就会准时寄给他们了。你们不是要经常办一些推广活动吗,这些都是礼品,有礼品了,你们的活动才会更有人气啊!” “我们做活动不需要杂志的。”meimei说。 看来又是一桩文化背景不同而导致交流困难的活生生案例。难道在一个最具有中国商业气息的大城市里工作赚钱的国际才俊meimei不懂中国国情吗? “可是,有礼物总比没礼物好呀。”我解释地有点困难。我在想,要不要加上一句话:这是在中国呀,不是你们瑞士! “我明白你的意思:订你们杂志,既让我们得到该得到的广告宣传,同时还能得到杂志,对吧?” 在瑞士长大的meimei其实还是挺聪明。那么这个两全其美的方案她应该能同意的吧。 “但是,我做不到。因为我们没有买杂志的预算。” 我瞠目结舌:“但是…但是你们有做广告的预算对不?订杂志的目的也就是做广告呀!” “但我们没有订任何报纸杂志的预算,而且也不可能有这样的预算。” “那么比如,把这个开支放在广告的开支里呢?”我不死心,这明明是个一举两得的方案嘛。 “6万7万对于我们来说也许不算很大数字,但是,我们若把订杂志的费用放到广告费用上,那我们的财务全乱了,因为这是两种不同的费用支出,两种发票是不一样的。另外我们工作人员的权限也被打乱了,这是绝对不允许的,因为有人会认为这是以权谋私,凭什么就订你的杂志而不订人家的报纸呢?所以,这个合作我没法支持…虽然我也知道是个很好的想法。” 我知道,没戏了。 从心底里说,其实我也赞同他们的工作方式。干净透明,权限分明。 “但我愿意自己掏钱订你们一份杂志。”才俊meimei在电话里说。 “谢谢哦!”我努力让自己的语气中有感谢的味道。 就这样,初战失利。近一个小时的长途电话,就订出一份杂志。这故事绝不能让我的同事知道,要笑掉大牙的。 089 又到一年两度的黄金周。假期,有的旅游,有的回家。像豹子,他就带队去了神龙架,而林森,带孩子回家看望老妈。似乎都市人都少不了这两样选择。我不想在人堆里凑热闹,也没家可会,于是发扬风格,去办公室值班。 所谓值班,就是接电话,有的是投诉电话,有的是求助电话,还有的是报料电话。 我在网上找选题。拼客是如今一些年轻人假期出行的个性选择,两城市里的人互相交换各自的房子旅游,既省了订旅馆的麻烦,旅游还充满了家庭气息,这招数在年轻驴友中尤其盛行。杭州是旅游黄金之地,拼客更是不少。我固然不算很年轻了,但是,若有合适的拼客,我也愿意尝试。哈哈,看来我还算在个性人群一类。 在网上追踪拼客们的行踪。一杭州帖子详细告之了自家的住房条件,同时想寻找西安一条件相当的家庭,几天之内,跟帖10来条。 给杭州楼主发信息,想采访他。杭州楼主很快有了回音,他们一家两口已经在西安的拼客家安顿下来。 我好奇心顿起。问他们满意拼客家的情况吗? 满意啊。 是怎么选择出这一家呢? 网络视频先考察过的呀。 你们真的能在段时间内建立起信任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