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秘书3_第七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章 (第4/5页)

几个自燃事故中的伤亡者,也都得到高额赔偿,事态得以完全平息。东方公司那边,甚至连一只打扰的电话都没有收到。

    基于此,卜副省长的海北之行,便充满了欢歌笑语。

    白天,经过一天紧张而有趣的奔波,卜副省长对海北民营经济的发展,充满了浓厚兴趣,也发表了很多赞扬之词。而每一次赞扬,都会引起周围热烈的掌声,也会引发于树奎等海北官员对阳城市委市府英明决策、科学领导的热烈歌颂。可以看出,省、市、县三级领导之间,已经达到水rujiao融、浑然一体的境地。黄一平不时指引随行的记者们,抓紧记录、拍摄、录音,千万不要错过这些和谐、美好的场面。

    当夜,在吃过美味江鲜、看过具有地方特色的歌舞表演之后,已经接近11点了。卜副省长仍然没有睡意,盛情邀请廖志国到他房间聊天。黄一平和于树奎等人见状,只好止步退出。

    关于卜副省长与廖志国聊天的具体内容,除了他们二人外,别人皆不在场无从知悉,不过,黄一平事后通过两件具体事,知道所聊话题一定非常敏感,而且重在化解恩怨,属于一笑泯恩仇那种。

    比如,交谈当夜,黄一平在送廖志国回房休息时,后者忽然附耳吩咐道:“赶紧给乔维民打个电话,告诉他马上就可以回来了。省里的扣解开了。”

    再比如,卜副省长走后第二天,廖志国交代黄一平:“马上将城北新区升格成副厅的报告找出来,再送一份报给卜副省长办公室,他答应帮助催促有关部门立即办理。”

    上边两件事,说来恰是廖志国的两大心病,卡在省里多时也皆与卜副省长有关。

    原海北县长乔维民,因为与于树奎有矛盾,五年前主动要求调离海北,任职城北新区。两年多前,乔维民因得到廖志国青睐,在城北新区党工委书记任上,被派往新疆挂职支边,原定时间两年。大半年前,廖志国就任市委书记,眼看乔维民挂职时间将到,便提出将他提为副市长。不料,此议一出,却遭到于树奎等人的强烈抵制,大量人民来信随之而来。报告送到省里,也是遭遇了重大阻力。卜副省长作为常委,自然听信于树奎等人的话,虽然没有直接表示反对,却搞了个折中调和,提议将他放到北部某市任副市长。廖志国无奈,动员乔维民在挂职地再呆一段时间,否则,回来了没有位置安排。这次,一定是卜副省长松口了.乔维民的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城北新区升格一事,则是缘于廖志国两员心腹大将在此主政——原体育局长姜如明任党工委书记,原文化局长孙健任管委会主任。为使这两人职务得到提升,廖志国接受黄一平的建议,向省里打了报告,要求将整个新区升为副厅。如是,两位主官便水涨船高,同时得到升迁。还是因为“三剑客”的作梗,省委常委会讨论时卡在了卜副省长那儿,理由是阳城已经有了一个副厅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而一般地级市也只有一个副厅级同类开发区。况且,城北新区的面积、人口、经济总量也不是太足。这一卡,使廖志国对姜如明、孙健的承诺顿成画饼。同样,解铃还需系铃人,卜副省长松口了,事情方才转机。

    当然啦,卜副省长在视察阳城的两天里,也利用一路陪同的机会,趁机与几个常委进行了交流,尤其同苗长林、贾大雄等人相谈甚深。苗长林、贾大雄知道,这次卜副省长的阳城之行,其意不言而喻,既是向廖氏示好,也是向自己这一方施压。既然连背靠的参天大树都倾斜了,浓阴下的小草小苗们还有别的选择么?因此,当着廖志国的面,苗、贾二人也不止一次表态:一定全力配合、支持廖志国同志的工作,团结一致,顾全大局,把阳城市的各项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而且从此后的实际行动,及至大半年后的党代会选举看,他们言语与行为还是基本一致的。至于内心是否真正诚服,那就另当别论、也不是十分重要了。

    不仅如此,随着各自与廖志国关系的融洽“三剑客”之间的关系也出现了微妙变化——苗长林儿子同于树奎外甥女的恋爱,据说已经近乎破裂,那个N大的漂亮女研究生,看中了一位更有背景与前途的同班同学。而贾大雄在京城读书的女儿,也未能如愿进某大通讯社,好像与海北建筑集团驻京办运作不力有关。加之“三剑客”的年龄都超过五十了,随着市、县两级党代会的临近,大家也都面临新的选择:于树奎作为阳城资历最深的县委书记,需要考虑自己的出路;贾大雄面临是留任常委还是退到人大、政协的难题;苗长林眼看在阳城竞争党政正职无望,也要重新考虑是否再返省城。一句话,大家皆有点自顾不暇,何论他顾?而这种变化,正应了中国一句俗语: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这话虽然说的是夫妻,用在官场却更为确切。在官场,无论多好的朋友、联盟,要么基于共同的利益,要么基于共同的敌人,一旦这个基础受到威胁,不牢固了,一切都会随之垮塌。很显然,苗、贾、于之间的联盟,更多是基于廖志国这个共同敌人,还有就是各自都希望在与敌人斗争中获取更多利益。

    因此,完全可以说,卜副省长的这次阳城之行,充分验证了此前在海北出租车质量问题的查处上,黄一平所出主意、设计方案,以及对cao作过程的把握,是何等聪明、科学、得当。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廖志国就像一个惯于复盘的象棋高手,闲来无事经常与黄一平二人相向而坐,以茶代酒,将那盘残局反复回味、把玩,构想出一个又一个假如,也从中体会到无穷的乐趣。

    黄一平担任海北县委书记的任命,很快就公示了。

    事情比预想的来得顺利,却又出现了一点预想不到的波折。

    阳城市党代会刚刚开过,廖志国以高票当选市委委员、常委、书记。原来的几个常委,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苗长林依然担任副书记,贾大雄还是组织部长。于树奎没有能到省里任副厅长,也没有谋到市委常委或副市长的兼职,相反,省里坚决要求免去其海北县委书记职务,据说是有太多的匿名信告他。自从出租汽车事件之后,他自己也清楚,在海北任职太久,结怨太多太深,再不离开可能会出事。于是,他主动请求廖志国,担任了阳城市人大副主任。恰好,原主持工作的张大龙刚刚查出生了癌症,廖志国便让于树奎担任人大党组副书记,由他主持日常工作。廖志国己任市委书记兼任人大主任、党组书记,一般不过问那边的琐碎事务。

    原本设想,黄一平的这个海北县委书记职务,会在市里遇到一些阻力——毕竟,这是个被很多人惦记的位置,也有很多人在苦苦等待这样的位置,其中包括市委、市府的副秘书长,几大委、部的副职,若干办、局的正职。这些人,多在正处位置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