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碾玉观音 (第4/5页)
爱的作品,刚一雕完,就被人抢购了去,比一般庸俗的东西获利优厚得多。 美兰见了就恳求他说,‘我真是发愁,你一天比一天名气大。我现在正怀着孩子,你要慎重点儿才是啊。’ 张白听说喊道:‘要有孩子了吗?现在可真要像一个家庭了。’他一吻之下,他所认为的那种女人的杞忧就烟消云散了。 美兰自己喃喃的说:‘可是,咱们的日子过得太好了。’ 他俩的确过得不错,一年之后,宝和玉器的名声确立了──张白给他的铺子起的字号叫宝和号。一切上流的人都来买他的玉器,吉安城也以玉器出了名,经过此地到省城去的人,总要在此停留一下,选购些可爱的玉器。 一天,一个人走进铺子来,随便四下里张望了一下陈列的货品,就问张白说:‘你是不是张白?开封府张尚书的亲戚?’ 张白赶紧否认,说他自己从来就没有到过开封府。 那个人很怀疑,打量看张白说,‘你北方话说得很不错。你结婚了没有?’ ‘结婚不结婚不干你的事。’ 美兰从铺子后头往前面张望了一下。那个人走了以后,他告诉张白那个人就是她父亲衙里的一个秘书。大概张白的玉器已经泄露了他的身份。 第二天,那个人又来了。 ‘我告诉你,我真不明白你说的话。’张白说。 ‘很好,我告诉你张白的事情吧。他犯了谋杀罪,他诱拐了尚书的小姐,还偷了尚书的珠宝,你若教我相信你不是张白,请你太太出来给我倒一杯茶。我若看见她不是尚书的小姐就好了。’ ‘我在这儿规规矩短的开这家铺子。你若跟我找麻烦,我就教你给我走开。’ 那个人怪笑了一声走了。 张白夫妇匆匆忙忙的收拾了玉器和宝贵的东西,雇了一个木船,天还没有发亮就逃走了。一直溯江而上。这时孩子才三个月。 也许是命运不济,也许是天命活该如此。孩子在赣县病起来,不得不停下。一个月的水程,把钱耗了个罄尽。张白不得不拿出他一件最精美的玉器,卖给了一个姓王的玉器商。那件玉器雕的是一个狗,一只眼睛半睁半闭着。 ﹁那个商人一见就说:‘噢!这是宝和玉器呀!别家做不了。根本没办法仿造。’ ‘不错,我是从宝和号买的呢。’张白心中暗喜。 赣县在一带高山峻岭之下。那时正是冬天。张白迷恋那蔚蓝的天空和山里清新的空气。他和太太打好主意在此停留下去。孩子的病已经好了些,张白决定再开个铺子。赣县是个大城市,他们觉得再搬远一点,在离城大约二十里的地方,总还妥当些,张白现在必须再卖一件玉器才行。 美兰不由得问他,‘你为什么要卖呢?’ ‘咱们还要用钱开铺子啊。’ ‘这回要听我说,这回我们开个胶泥铺子吧。’ ‘干什么──’张白话并没有说完,又突然咽了下去。 ‘就因为你不听我的话,咱们差一点儿被捕。玉器对你就那么命根子似的,比太太孩子还要紧?等事情过一过再雕玉器吧。’ 张白不得已,开了一家铺子,专做胶泥烧的小雕像。他做好了几百个佛像。但是每个星期,他都看见由广州回来的玉器商在这里经过,于是他又渴望雕刻玉器。他常在街上漫步,走进玉器店看看,不由得眼里怒火如焚。回到家里,一看见自己做的那些潮湿的泥雕像,就用手指头捏了个稀烂。 ‘泥土!我能雕玉器,偏偏要做这种泥土东西!’ 看见他两眼的怒火,美兰怕得不得了,急得说:‘这不是要命吗?’ 一天,玉器商王某碰见了张白,请他进店里去座,想再从张白手里弄几件宝和玉器。 ‘你到那儿去了?’张白问王某。 ‘我刚从吉安回来。’王某说着打开包袱,‘你看,这就是宝和现在出的东西。’ 张白默默无言。等王某拿出一个玛瑙猴儿,张白喊说:‘假的!’ 王某从容不迫的说:‘你说得不错。猴见的脸上没有神气。听你说话,你很内行啊。’ ‘我当然内行。’张白说得很冷淡。 ‘噢,是了。我记得你卖给我过一个卧着的狗。其实,我告诉你也没关系,那个狗,我赚了百倍的利钱呢。那么好的东西你还有没有?’ ‘你给我看看真正的宝和玛瑙猴吧。’ 在自己的铺子里,张白给他看了一个他在吉安雕刻的玛瑙猴儿。王某竟劝动了张白,又把这个猴儿买了去。王某第二次到南昌的时候,他告诉了几个玉器铺的朋友,说在南方一个平常胶泥刻像的匠人手里,买到的这些珍贵稀奇的东西,并且还说;‘那么一个人,竟会有这种好玉器,真奇怪!’ 大概六个月以后,三个衙役来到张白的铺子里,带着公事,要逮捕张白和尚书大人的小姐,要押解到京里去,尚书的秘书也和衙役一同来的。 张白说:‘你们要答应我收拾点儿东西带着,这个官司我打了。’ 美兰也说:‘也得给孩子带东西呢。’ ‘别忘记,他是尚书大人的外孙子,他若在路上得了病,你们可要担不是的。’ 几个衙役已经得到尚书大人的命令,一路之上要好好儿对待他们。张白和妻子得到允许回到铺子后面去,衙役在前面等看。 真是一场难分难舍的离别。张白吻了太太和孩子,就从窗子跳了出去。从此一别,一生再无相见之日了。 美兰在窗口轻轻对丈夫说,‘我是永远爱你的。你可别再动玉石了。’ 美兰站在窗口,一只胳膊高高举起来,表示求别。张白回头向她看了最后一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