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恩正中短篇作品_追踪恐龙的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追踪恐龙的人 (第3/11页)

了,严老师带着大家上了车,这时陈翔才发现他的同伴只有十九个人,因为有一个报了名的同学临时生了病,不能参加。就在车子刚要起程的最后一刻,从窗外传来一声清脆的叫喊:

    “等一等!”

    坐在门口的一个同学随手拉开了车门。只见一个背着登山包的姑娘,飕的一声纵身上了车,而且转身就把车门关上了。

    这个姑娘最多还只有十四岁,一双灵活的大眼睛,鼻子上有几颗雀斑,两条小辫上扎着黑色的缎带。陈翔认识她,这就是他小学时的同学,现在也在本校二年级读书,不过这么多年来,他们从来没有讲过话。随着年龄的增长,陈翔不愿意和女孩子讲话的习惯,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更加强了。

    但是此刻,小姑娘也没有余暇来注意他,因为严老师一看到她上车,眉头就皱起来了,十分严厉地问:

    “你怎么又来了?谁允许你参加的?”

    小姑娘耷拉着头,很老实地说:“我听说有个同学病了,出了个空缺。”

    严老师说:“这不是空缺的问题。我已经向你讲过多次了,这项活动只有高年级同学才能参加,因为野外生活很艰苦。”

    小姑娘回答:“我不怕艰苦!”

    严老师耐住性子解释道:“适合你参加的活动还有很多嘛:游泳、登山、航模、无线电…你为什么非要参加这个呢?”

    小姑娘用恳求的眼光看着他:“严老师,我不是为了好玩,我是喜欢这门科学!”

    凡是本校的同学都知道,严老师的作风,就如同他的姓一样,是“严”出了名的,但是这一次,也许是小姑娘的蘑菇劲感动了他;也许是一个十四岁的小姑娘居然会喜欢古生物学,这太罕见了。严老师没有再坚持自己的意见,只是向驾驶员做了个手势,旅行车缓缓开动了,于是也算正式的也算非正式的,小姑娘就这样参加了发掘队。

    一看到车子离开了学校,被赶下去的危险已经消除,小姑娘轻松地嘘了一口气,朝车里的同学友好地笑笑,然后卸下登山包,走到陈翔旁边,挺大方地说:

    “对不起,请让个座。”

    陈翔把头朝着窗外,他往里挪动了一下,小姑娘就挨着他坐下了。这一来,陈翔感到很不自在,他尽量朝车壁靠拢,连半个身子也朝外转了过去。不过小姑娘好象并没有看到他这些表现,她还是那么自然,那么友好。

    “我叫秦小文,我知道你叫陈翔。”

    陈翔没有回答。

    秦小文继续往下说:

    “我们这次能找到恐龙吗?”

    听到这句出人意料之外的话,陈翔蓦地转过身来了:“谁说的要去找恐龙?”

    秦小文瞪着大眼睛看着他:“你说的呀…那还是我们读小学的时候。”

    陈翔吃惊了:“你还记得?如果真正找恐龙,我是不会带你去的。”

    秦小文把头一偏:“谁希罕你带?我是严老师批准参加的!可是你也用不着装出那副样子!”

    “什么样子?”

    秦小文的嘴一抿,头高高的昂起来,做了一副骄傲的姿态。

    这神情虽然夸张了些,但确有几分象陈翔,于是全车的人,包括严老师在内,都哄的笑出声来。

    这一笑,不但当场把陈翔羞了个大红脸,而且也决定了以后他和秦小文的关系。不论他是怎样的冷淡,秦小文却总是那么自然;不论他是多么严肃,秦小文却总是那么嘲弄。他经常在全体同学面前,被秦小文弄得面红耳赤,他算是碰上真正的冤家对头了。在心底,他不止一次地责怪严老师,那天真不该把这个尖嘴利舌的丫头放上车来。

    然而不管陈翔是怎样想的,发掘队的全体科学家却都喜欢秦小文。她聪明、伶俐,而又虚心好学。特别是发掘队的队长郑教授,干脆就不喊她的名字,而喊她做“小闺女”了。每天人们都可以看到这位白发苍苍的老教授牵着“小闺女”的手,教她认化石,认岩石,有时还要戴上老花眼镜,在她的小本本上写出化石动物的拉丁文名字,再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地教她背熟。

    发掘队的生活是非常紧张的。早晨五点钟起床,在从雪山上流下来的的溪水中漱洗以后,吃一顿简单的早饭,六点钟就开始了工作。这是因为川西高原山谷里的气候条件特殊,每天上午虽然是阳光普照,微风拂煦,而一过中午,风势就逐渐加强,最后刮得满天飞沙走石,山林上空只见一片黄蒙蒙的迷雾。在这种情况下,不但绘图、摄影无法进行,就连挖土也很不方便,因此发掘队只有在上午作室外工作,下午就是学习和整理标本的时间。

    正在发掘的这个洞窟,是古代的人们一个理想的居住地。它位于一道石灰岩的陡壁下面,洞口高约四米,朝着南方,洞深约六米。洞外对着河谷是陡峭的斜坡,当年便于防御野兽的侵袭,而现在,由于发掘队一天又一天地把挖出来的废土石倒在上面,这斜坡已经朝外面延伸了出去,而且坡度也平缓多了。

    就在夏令营的中学生在参加工作的这一段期间,发掘已经有了很大的收获。他们在洞里发现了几具人类头骨化石,很多打制的石器,用火的灰烬和木炭的遗迹,以及被当时的人猎取作为食物的纳玛象、犀牛、大角鹿、大熊猫和貘、鬣狗等动物的化石。

    在岩层中挖掘化石和在泥沙中挑选各种人造遗物,是十分细致的事,为了防止同学们粗心大意,严老师给他们订了一条纪律:负责挑选遗物的人,每挑选完一筐土以后,都在工作手册上作一次记录,而负责往外倒土的同学,也要将每天倒土的数量记录下来。这样,收工时将两份记录核对一次,就可以保证不发生遗漏的情况。

    发掘的方法,是每人负责一个两米见方的坑,用行话来讲,这叫“探坑”今天的分工情况,是陈翔在靠近洞口的一个探坑工作,而蹲在坑沿负责为他出土的,恰好就是秦小文。

    经过一段时期的发掘,探坑差不多已经有一米深了。陈翔坐在小帆布凳子上,小心地用手铲刮着土。由于这里靠近洞口,文化层很复杂,他必须非常小心。郑教授曾经几次过来检查,但是他对这细致的青年人显然非常满意,一句话也没有说就走开了。

    不过任何地方只要有了秦小文,总不会安静多久的。她看见陈翔一直埋头工作,根本不理睬她,就自己找出话题来了:

    “陈翔,听说你报考了古生物专业,而且是郑教授那所学校,是吗?”

    陈翔不情愿地回答:“是的。”

    “你将来真的要去找恐龙吗?”

    “只要它还存在,我就要找到它。”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