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五万年以前的客人 (第2/3页)
。为了想使中国人民在天文学上的成就,能在世界天文学史上放出光彩,他立志献身于这门科学。因此他曾选择了一颗在当时广泛引起注意的星,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这颗星,中国史书上称它为“天乙星”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写的《史记》中,就有过记载。以后各个朝代的史书中,关于它的记载更加详细。从记载上看,这颗星十分神秘,有很多不可解释的地方。譬如说,从它的亮度看来,它应当离地球很远,但是从它运动的轨道和速度看来,它又应当离地球很近。更奇怪的是:到了1645年,这颗星就突然消失了。国内外好几个学者对它进行研究以后,都得出了一个结论,说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家关于这颗星的记载都是错误的。一位日本教授甚至称“天乙星”为“谜星”并且预言,一切企图解开“谜星”之谜的努力,都是不会有结果的。但是,李明哲对自己祖先忠诚的科学态度和卓越的观察能力,有着坚定的信念,没有为这些议论所吓倒,他深信随着科学的发展“谜星”之谜终有被揭露的时候。 经过了一段长时期艰苦的工作,在搜集了“天乙星”的全部资料并经过成千次的计算以后,李明哲在毕业论文中提出了自己的初步看法:这颗星的运动规律和一切星球不同,可能这颗星不是自然的星球,而是人造的。地球上的人虽然不能造它,但其他星球上的人却可能造它。在当时,这是一个十分大胆的推测,因为在40年以前,世界上既没有火箭,也缺少宇宙航行的知识,关于原子能和放射性同位素的研究也是刚刚开始。论文交出以后,虽然得到了个别老师的赞扬,但是数学系的系主任,一位美国留学生,却在论文后面批了四个大字:“胡说八道!”年轻的大学生一气之下,当着系主任的面就把论文烧了。 大学生活已经过去40年了。然而今天晚上,李明哲又回忆起这段往事。他发觉发现这块石头的地点,在1645年曾有一块陨石降落过,这块石头是不是和陨石有关呢?1645年的陨石是不是又和“天乙星”的突然消失有关呢?一系列的联想在他头脑中起伏。 四、探访 经过几个月紧张的学习,现在已经是举行期终考试的时候了。 放学以后,郭小林先到同学家中去借了几本书,然后很快地跑回家去。考试期间,时间需要抓紧一点。 “你怎么现在才回来?”mama在楼梯口迎着他“客人已经等你一个多钟头了。” “客人?”郭小林说“有谁找我复习功课吗?” 他跑进房门,立刻就愣住了。坐在房中的不是他的同学,而是三个大人。其中有一个戴眼镜的老人。 “郭小林吗?”这老人看出他的尴尬样子“我们是科学院的。我叫李明哲,这两位是我的助手。” “李明哲教授!”郭小林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站在自己面前的和蔼的老人就是有名的数学家李明哲教授。报纸上经常以很大的篇幅介绍他在天文学方面的成就。目前他正领导着一个研究机构,从事一种大型的人造卫星的制造。 “去年夏天,我们曾收到过一块奇怪的石头,这是你在野外找到的,没有忘记吧?” 郭小林想了一会,便把自己发现那块石头的经过说了一遍。他发觉三个客人对他的介绍十分注意,因此便尽力说得详细一些,连一点细节也不敢忽略。 “太好了!”教授满意地敲了敲烟斗“如果我们到森林中去,你还可以找到那块地方吗?” “能找到,因为那儿的方向我记得很清楚。什么时候去?” “明天。” “明天?不行呀!我还要考试呢。”郭小林说。 “我们会替你请假,让你补考。”教授安慰他“这项工作有重要的意义,老师会同意你的。” “你们要去找什么呢?那块石头到底是什么东西?”郭小林问。 看了郭小林那种激动和好奇的眼光,教授笑了一笑说:“刚才我听你mama说,你长大了想成为一个天文学家,是吗?” “是的。”郭小林不好意思地承认。 “好极了!”教授笑眯眯他说“一个优秀的天文学家,除了必须有丰富的知识以外,还要具有高度的忍耐力,要随时克制自己的急躁情绪。因为天空中的变化是极其缓慢的,对于一颗星的观测,有时需要几十年持久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一点成绩。从现在开始,锻炼一下你的忍耐力吧。在没有去实地考察以前,我不能回答你的问题。没有根据的推测是违反科学的。再见了,小弟弟!今天好好休息吧!明天早晨8时,我们派车子来接你。” 第二天早晨正8时,教授的汽车就以科学家所特有的准确性停在郭小林的家门外。 汽车顺着光滑的柏油路向山区急驶。在路上,郭小林虽然有很多问题想问教授。可是他想起了一个天文学家应具备的条件。为了锻炼自己的忍耐力,他没有开口。教授也没有谈到那块石头,只是问问他的学习情况。 三天后,汽车到达了森林地带,在那儿有一架“北京-102”型的直升机在等着他们。几小时以后,直升机就像一只大蜻蜓一样,轻轻地在伐木工人的住地降落了。 从这儿出发,郭小林毫不费力地领着教授他们找到了那块沼泽地。 “就在这儿!”郭小林指出了发现石头的地方。 教授严肃起来了。他对这地方的地形、周围的植物分布状况,作了详细的考察。从各个角度向这块沼泽地拍了许多相片;他的助手捧着一个很复杂的仪器到处走动,念着一些数字。从这两个年轻人兴奋得发红的脸上,郭小林知道他们已经有了很重要的收获了。 “我们要排干这儿的水,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发掘。”在调查结束以后,教授说“现在首先要订出详细的计划来。回去吧!” 在归途上,教授不停地在笔记本上计算着什么东西。他的两个助手在激动地低声交谈着,郭小林只听到他们的话中不断出现“不可思议!”“这个发现要震惊世界!”等等带有惊叹号的句子。这时郭小林的好奇心已经强烈得没法遏制“天文学家的忍耐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