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流泪的泰姬陵 (第2/4页)
伯国家,知道是穆斯林祈祷的时间到了。他们一天里要做五次礼拜,黎明、正午、下午、日落时、夜晚,每次两到五分钟不等。不论当时正在做什么,只要时间一到,便开始祈祷,雷打不动。 这提醒了我们,也该是吃午饭的时间了。于是离开泰姬陵,在路边小店用了顿简餐,又喝了杯马萨拉奶茶帮助消化,便继续驶向阿格拉堡——莫卧尔王朝最辉煌的宫殿。 莫卧尔王朝始于十六世纪,历经300多年,并在阿克巴时期发展至鼎盛,其版图北自克什米尔南至哥达瓦利河上游,西起喀尔东到布拉马普特拉河。当时的印度人口达到一亿人,政治、经济、文化都达到了极高水平,莫卧尔时期的珠宝首饰迄今仍是镶嵌最精美价值最昂贵的收藏。 但是阿克巴大帝最重要的功绩还不在扩张版图上,而在于他毕生致力于宗教统一。他是蒙古人铁木尔的后代,拥有成吉思汗的血统,分别娶了信奉印度教、佛教和基督教的女人做妻子,以此表示宗教合一。而在阿格拉堡里,由他主持建造的这部分建筑也同样表明了这一夙愿:城堡大门上有三颗星,这是伊斯兰教的标志;门顶是拱形建筑,这是基督教的格式;而象征着印度教的莲花装饰,更是随处可见。 这是莫卧尔皇帝们最值得敬重的德行——他们从蒙古草原上呼啸而来,从马背上挪到了象背上,带来了大炮,也带来了伊斯兰教。但他们以武力征服印度,却不强迫印度人改信他们的宗教——政治上统治,却并不强求精神的凌压,这是真正的帝王胸襟。 我们徜徉在宫殿中,穿过一间又一间的展室,欣赏着那些华丽的服饰、乐器、法器、武器、日用品与工艺品等。游人很多,但是那些端丽凝重的陈列很容易让人的心沉静下来。印度风情便这样一点一滴悄无声息地走近了来。 那雕花镂空的飞檐,阴阳并济的廊柱,形态各异的四季门,以及门上的每一道雕花,都令我目夺神驰,衷心叹服。如此精雕细做的美,让人不忍心走马观花,甚至不忍心多看,而觉得只该找一个静静的角落沉思,反省,然后闭上眼睛,用心眼来让它的美景重现。 小辛取笑我:“怎么,被你们中国的猴子施了定身法?” “那只‘中国的猴子’是有名字的,叫孙悟空,是齐天大圣。”我回过神来,指着在城垛间跳来跳去的猴子向他扮个鬼脸“你们不也把猴子称作神猴吗?它们有法力没有?” “我们的神猴也是有名字的,叫哈努曼。”小辛不甘示弱地说“我知道《西游记》,也知道唐僧,他带了一只猴子来印度学习佛经——不过,我想那只猴子应该是他从印度带走的吧?” “在我们的故事里,是说孙悟空保护唐僧来西天取经。”我也有些疑惑起来,《西游记》的创意基础原是建立在《大唐西域记》上,那么,孙悟空的灵感会不会来自印度传说呢? 神猴哈努曼的故事见于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大致是说一只顽劣的猴子被天神感化,成为罗摩王子的军师,在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和孙悟空的故事的确很像。 印度只有口述历史而缺乏文字记载,这就形成了印度文化的两大特色:一是喜欢用神话传说来解释历史;二是即使同一件事,因地域不同,流传的版本也不一样。这给历史学家的考据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最终便只能得出个“差不多啦”的结论。 每当我提出一个疑问,小辛常常不会正面给予简单明了的回答,而是给我讲一个神话故事做答案;而当我对这神话本身提出疑问时,他便会讲起另一个神话来解释。似乎世事万物都对应着一个或多个神话故事,而印度的真谛就藏在这些恒河沙数一般多的神话传说中,依稀可见而又朦胧婉约。 我问小辛:“这些城堡,又是什么神仙建筑的呢?” “是阿克巴大帝和他的子孙们建的。”难得小辛竟然这样说“这整座宫殿分为三部分,分别由阿克巴大帝与他的儿子杰罕尔、孙子沙贾汗三代接续建成,从而形成鲜明的三种不同风格。” 小辛的确是个称职的导游,有板有眼地向我介绍着。城堡中属于阿克巴大帝的部分,全部用红砂岩建造,间以白色纹饰,其最突出而值得瞩目的特征便是力图体现三教合一,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整座宫殿宏伟大气,图案精美规则,充分显示了阿克巴征服天下的豪迈情怀。 而一门之隔,便进入典型的沙贾汗风格,一目了然的白色大理石,这是沙贾汗最钟爱的石材,像极中国的汉白玉,望过去白璧无瑕。据说他的小女儿怕冷,不喜欢大理石屋子,闹着要用红砂岩建造自己的寝宫,沙贾汗不想拒绝心爱的小女儿,又不愿意打破整座白宫的和谐,于是想了一个办法——用红砂岩造屋,而用一种掺了骆驼骨粉的涂料漆成白色,使之与大理石和谐。真是完美的折中方法。 楼下天井处有个亭子,舞榭歌台,是皇上与妃子的游乐之地。坐在天井向上望,堡垒有三层,曲折幽深的长廊连接着一座座宫殿,还有亭子。夜晚来临时,那些美丽的妃子便穿着鲜艳的纱丽在亭中秉烛而坐,接受皇上的驾临——这可比中国皇宫里的“撂牌子”来得香艳得多了。 我看着那一座又一座小小的阁楼,想象琼烛辉映下妃子们的芙蓉面百花衣,或端坐,或倚立,或半遮芳容,或嫣然弄发——那是一幅怎样绮丽妖媚的斗艳图啊!而沙贾汗大帝却会无视这些春花秋月,只一心一意地穿越所有的绫罗香脂,笔直地走向自己的皇后,蒙泰姬玛哈尔。 帝王的爱情之所以比平民更显名贵,是因为他拥有太多选择,却自愿忠诚守一。这美丽的白色大理石的圣殿,记录了沙贾汗与爱妃泰姬生平最快乐的时光。然而后来,却成了沙贾汗的伤心地——就在这座白色堡垒中,有一座被栏杆围起的偏殿,那便是三王子奥伦泽布囚禁父皇的监狱。 那是整座堡垒最令我驻足的地方,站在狱宫一角,远远地可以望见哀伤的朱木纳河,还有河水对岸的泰姬陵。它沉默地伫立在夕阳斜辉下,如此静美、忧伤。 可怜的沙贾汗,原曾设想要在河对岸建一座与泰姬陵一模一样的黑色大理石陵墓给自己的,然而这个愿望再也没有机会实现了。整整七年,他被囚禁在阿格拉堡里,每天遥望朱木纳河对岸的泰姬陵,默默地流泪,一直到死。 7年,2000多个日子,王的心被怎样的思念与屈辱所充满! 诗人将泰姬陵比作珍珠泪,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