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内幕_开价300万的渝沈之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开价300万的渝沈之战 (第2/3页)

庆方面此前向深圳平安的“询价”如果不是为了求得一个意外的“惊喜价”就是在为自己跟海狮谈判时找到一个“托”那时候,海狮面包已经卖得如火如荼的华晨金客,绝不可能放弃“为沈阳足球作出巨大贡献”的机会,他们是一个铁定的买主。后来,有心人还去瞻仰了曾经的谈判现场——重庆金山宾馆。至于180万、200万,还是300万,数字不详。

    可以肯定的是,虽然足协规定最后一轮统一开哨,但渝沈之战还是坚持晚开了7分钟。这是中国式的聪明,2004年那场让中国队饱尝耻辱的“11?17”中港之战,就是因为科威特人在下半场开场前活活补了5分钟的球网,得以从容地算着比分来打,所以“11?17”中港之战真正的耻辱绝不在于中国队的输球,而是在于,我们居然被脑筋一向不太转弯的西亚人,算计得如此不堪。

    就是那7分钟,让海狮队足以谋定而后动。重庆队在上半场的领先是剧情的需要,下半场重庆队转攻为守,也是必然的默契。第60分钟,重庆队门将符宾先反方向移动丢掉重心、然后再回身扑救不及的动作,显得有点技术含量不足,这也让符宾在很多年里,都需要用专业术语来解释自己当时留下的“破绽”这个扑救在很长一段时间像刻在光盘上一样清晰,大家认为符宾不该失误,他的手非常残疾地缩了一下,漏过了皮球。

    虽然当时的守门员教练徐涛不断说这个漏球从技术上是正常的,但没有人相信,甚至把他也裹进来议论。关于徐涛这个人之后还有介绍,总之,他的解释无济于事。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第94分钟,浴血奋战的海狮队终于打进了制胜球,替补席上的章健状如疯魔,用平生不曾有过的速度冲进场内,仰天长啸。很多时候,明知是假的东西,也会让人悲喜交加,甚至开始信以为真。

    整整10年后的今天,饱受假球折磨的韩国人李章洙,终于捅开了这层窗户纸。他承认自己在中场休息时便已经发现了问题,并且被劝之以“维护集体利益”也承认这是自己教练生涯中关于假球的第一课。但是,漫长的10年过后,这更像是一段过了追索期的大胆戏说,物依旧人已非,否则,历史会被迫翻开这久远的一页,把那些苍白的叙述,变成最沉重的口供。

    二、被足协40万罚款了结的渝沈悬案

    从保卫成都引发的全民追捧,到“尽在不言中”导致的全民愤怒,再到渝沈悬案后对真相的追讨,中国足球的职业化,的确使这个行业被放在广角镜下反复曝光。但是,这样的变化,也许最多意味着人们认知方向的改变,至于真相,不过是五十步与一百步的关系,无限接近,就等于无限远离。

    全国舆论的一片声讨,广州松日也像秋菊打官司一般地执著上诉,足协面临巨大的压力。需要强调的是,我们曾经一再指责足协的不作为,其实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足球和任何行业一样,存在着潜规则,甚至是恶性规则,却很少有人去捅破这铁幕,可能是利益纠缠,也可能是投鼠忌器,偶尔出来一个无畏者,不是傻子,便是英雄。

    当然,12月17日,距离渝沈之战仅仅12天时间,足协终于还是硬着头皮组织了专案调查组,并指定央视、《中国体育报》和《足球》3家媒体的9名记者,随团报道。当时,专案组的成员手里已经拿着一大堆材料,无非是12天时间内对各路相关人员的例牌询问。比如说,问李章洙,为什么上下半场重庆队的表现判若两队?李章洙回答,当队员听到四川那边已经进球时,情绪发生了变化。这简直像是一个冷笑话,在成绩上早已无欲无求的重庆队,真不知道还有什么比分会对他们产生刺激?又比如说,问程鹏辉,为什么重庆队显得缺乏斗志?程鹏辉差点没笑出来,他很想调侃一下无聊的提问者,但一想,这毕竟是个严肃的话题,于是想了想回答,我们俱乐部也对球员的表现很不满意,已经专门召开全队会议,让队员们进行深刻的反省总结。

    提问者的目的,其实往往就是提过了问题,并且记录了答案。事实上,以新闻办主任冯剑明和监察部主任秦小宝为首的特别调查小组,在出发前便已经明白了,自己究竟能有多大作为,他们一段时间来一直勤于记录,甚至不放过每一个时间点上的每一个细节。调查组肩负重要使命,但与其说他们的真正使命在于查出真相,还不如说,他们必须为此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为足协将来处理此事时,提供最为详尽的书面材料,以表示足协的确一直在“作为”2002年,足协联赛部主任马成荃负责调查“关联关系”并搜集了整整一麻袋的证据,同样,除了达到“作为”的目的,便是迅速占据了足协那间仓库的一角。

    12月21日,调查组及随团记者一行,降落在沈阳桃仙机场。海狮集团董事长助理章健和俱乐部总经理许晓敏等人,以一种对待中央工作组的虔诚态度,进行了热烈欢迎,并表示,一定积极配合调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