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爱玩捉迷藏_第四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第2/4页)

扬眉吐气。

    *********

    谢茉莉开心的从办公大楼走出来,看着远方夕阳,开心地弯起嘴角。

    今天是她上班的第一天,一切都很愉快,同事也极好相处,让她原本不安的心顿时放松许多。

    “嗨!你是谢茉莉吗?”一个女同事从里面追了出来。

    “对,我是。”谢茉莉朝她点点头。

    “是这样的,我也是这次的新进人员,女生好像就只有我们两个,虽然我们在不同部门,但我想跟你交个朋友。”说话的是一个很开朗的女孩。

    “当然可以,可请问你是…”

    “我忘了自我介绍,我姓詹,詹玉琴,在总务室。”

    “那我就喊你玉琴啰!”谢茉莉朝她一笑“我在业务部,你要下班了是吗?”

    “是啊!我想去百货公司买套衣服,听说星期六要办迎新,多少得准备一下。真伤脑筋呢!”玉琴笑笑。

    “衣服!”谢茉莉不由苦恼,别说是正式场合穿的衣服了,现在她就连一件像样的洋装都没有。

    “对呀!那你呢?”

    “我…我也一样,觉得迎新好麻烦喔!”谢茉莉一阵苦笑,差点忘了这件事。

    “麻烦是麻烦,不过我倒是很期待。”玉琴笑了笑“听说总裁的儿子年轻又帅,还会各种乐器喔!我真想看看他长得什么模样。”

    谢茉莉听了,轻轻一笑“你刚刚不是说很帅吗?那就是不错了。”

    “哎呀!没亲眼目睹怎么知道是不是谣传呢?”

    “如果真的是谣传不就让你失望了。”

    闻言,玉琴不由扁着嘴“不要破坏我的幻想嘛!”

    “好,那就祈祷他跟传闻中是一样的。走吧!我陪你一起去逛百货公司。”

    谢茉莉跟她算是投缘,两人就这么一块儿前往百货公司,准备周末迎新会的行头。

    玉琴看上几套正式的小礼服,却始终拿不定主意,而谢茉莉年纪虽轻,但在过去她都过着优渥的生活,对衣着也有独到的眼光,因而提供了许多建议,轻松的便替玉琴解决了问题。

    “茉莉,你好厉害,居然懂这么多呢!”玉琴又惊讶又佩服。

    “过去我也曾挥霍过。”她淡淡一笑。

    “原来这样。那现在呢?”

    “改邪归正了。”谢茉莉开起玩笑,却苦笑在心底。

    “难怪!今天看你一样东西都没买,八成以前买了很多衣服,所以周末一定可以看见你不一样的打扮了?”玉琴拍拍她的肩“千万下要打扮得太美,留点面子给我。”

    “放心,我怎么打扮都比不上你。”谢茉莉说。

    “才怪,你光长相就比我美丽好几倍了。”

    “你的嘴巴还真甜。”谢茉莉勾唇一笑“好渴,我请你去喝杯饮料。”

    “好呀!”玉琴与她走了一段路后又问:“茉莉,你看来这么年轻,真想不到你已经大学毕业了。”

    谢茉莉顿住脚步,垂着脑袋说:“我今年才刚高中毕业。”

    “什么?”玉琴瞪大眼“这怎么可能?应征的条件明明是大学毕业呀!”

    “我知道要大学毕业,但我自认语文能力还不错,所以就来试试看了。”经玉琴这一说,谢茉莉也感觉有丝不对劲,但是她和现在的公司没有任何渊源,应该没有问题才是!

    “语文?”

    “对,应征条件上不是说要精通英日文吗?我小时候在几个国家住饼一阵子,所以英日德法几种语言我都还能稍微应付。”谢茉莉说的是实话。

    因她从小便失去母亲,父亲经常得出差,就带着她四处跑,有时为一件案子,她就得在国外住上好几个月,而她又有语言的天分,再加上自修,很快便熟悉不同的语文。

    “难怪了,那也是靠你的真本事才录取。”玉琴一脸仰慕。

    “没什么啦!”看着玉琴的目光,谢茉莉还真难为情,因为她并不确定公司是否因为这个原因才录取她的。

    “别谦虚了。”玉琴勾住她的手臂,两人踩着轻松的脚步往前走。

    *********

    明天就是迎新会的日子。

    业务部的工作也不算太复杂,而谢茉莉又是内勤,只要做好分内的工作就行了,只是从那天她与王叡碰过面之后,就再也没看见他,真不知他在忙些什么?

    是出差吗?还是调到其它部门?

    “茉莉,这阵子还习惯吗?”业务部主任江谦问道。

    “主任,我非常习惯,谢谢你的关心。”她笑着点点头。

    “嗯,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尽管问我没关系。”江谦明白她是王叡安插的人,只是王叡又交代不能让她知道,他当然得照办啰!

    “我会的。”谢茉莉将分内的工作做好后,便趁办公室其它职员都不在时,问着江谦“主任,你知不知道公司为什么会录用我?”

    她这一问,江谦随即震住,也幸好他反应够快,立即说:“录取你是上层的决定,我想应该是你拥有其它人所没有的才能。”

    听他这么说,谢茉莉不禁害羞一笑“谢谢主任的夸奖。”

    “不用谢我,这阵子你也很努力,大家都有目共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