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起刀不落_一座荒诞的围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座荒诞的围城 (第3/4页)

方面用力。但他们偏了!真正的问题在于中国足球未能建立完整的“市场体系”“资本”尚未占据主导地位。所以,无论什么“大款”、“巨贾”投资中国足球,他都逃不脱“撤退”的必然命运,世界著名的飞利浦也扬言要撤出中国足协会杯就是一个警钟。

    那么,什么是职业足球完整的“市场体系”呢?不妨把眼睛放远一点,看一看欧洲著名球会的运作吧——

    都知道AC米兰的后台老板是贝鲁斯科尼,但实质AC米兰并非“贝氏米兰”他只是控股,占据“出资方”的大哥地位。

    再说莫拉蒂,意大利石油大亨,虽然他可以不停地从自己的支票薄上签出数千万美无限为国际米兰购买巨星,但他不会出所有的钱,也没有必要出所有的钱。

    还有拜仁、纽卡斯尔、阿森纳,背后都有一个主要的老板,又有若干隐形、不隐形的老板。

    这就是“股份”虽然仍没有达到其他股份企业的细化、完善,但这已足以保证资金的相对充足与管理的科学、系统。

    英国人在这方面的资本动作给我们的足球革命提供了最好的榜样,随着一批精英资本家的进入,足球不再是“利物浦码头工人”的游戏,而是酱家旗下一台运转飞快的印钞机。足球进入股市,这是英国足球资本革命的一座里程碑,一切都按照资本动作的方式进行,它是一家企业、一家金融公司,或者一只“概念股”股值可升可降,足球竞技的特点在这个领域反而淡化了。比如说英超显贵纽卡斯尔,虽然近两年它均未能保养顶冠军,但它的动作、它的管理以及票房号召力丝毫不低于其它球会。“纽卡斯尔股”也作为一个真正的上市股活跃于伦敦的股票交易厅。曼联、阿森纳、切尔西、矣费顿,它们都是股票化的东西,球队只是一种承载形式。

    请记住著名的“英超大联盟”的全称吧,在英国考察期间,我吃惊地发现它竟是“英格兰职业足球有限股份公司”而英足总也是以股份形式加盟“大联盟”参加动作分红,它们绝不是什么政府职能部门,这些部门的主管也绝非什么“国家干部”这就是玩足球。

    英国足球登陋股市启示了众多欧洲球会,上市与酝酿上市的球会比比皆是。为什么?欧洲人真正意识到——足球确实应该被当成一个企业来经营。

    这里,必须把欧洲的“足球彩票”作为一个有力的论据。其实,意大利职业联赛之所以能成为世界第一联赛,同他们发行了50多年的足球彩票密不可分。意大利足协每年从彩票中盈利近10亿美元,不但令各支球队获益匪浅,而且上缴大量资金给意大利奥委会,用以养海其它运动项目。正是这些每张只值人民币一两元钱的彩票的存在,意大利才能搜罗全世界的精英,使他们的联赛变得更精彩,也更能赚钱。假如中国足球拥有这样的彩票,假如王健林们能够从这样的彩票中获利颇丰,那么区区一个俞元聪、一声“黑哨”、一场假球就能阴挡“资本”在经济营中赚取利润的欲望吗?恐怕那时用棒子也赶不走王健林们!

    从这个角度来看“高俅与宋徽宗玩球”的故事遗害很深。中国人的观念——踢球是为了看的,看球是为了玩的,玩就是要花钱的,人们忽略了如此重要的目的——赠钱。

    但不必担心,资本的主导地位最终会在与旧机制的较量中占据上风。因为谁都不能拒绝“赚钱”

    有人可能要提出疑问“欧洲的很多俱乐部也有资金不足、难以为继的现象,这怎么解释呢?”

    原因有三:其一,其它新兴体育项目的悄然崛起,如攀岩、蹦极、沙滩排球转移了球迷的部分兴趣;其二,俱乐部之间的恶性攀比损害了自身利益;其三,低级比赛太频繁,在赢利不足的情况下增加了俱乐部的负担。

    但这与欧洲足球俱乐部的内部动作机制无关,它只是足球本身的风险性与对“资本”理解开发不足造成的。

    值得中国足坛深深思考的是:当意识到这些负面之后,欧洲人已提前探索下一步的动作方式了——这就是备受争议的“欧洲超级联赛”其精英人物便是AC米兰老板贝鲁斯科尼与默多克,两人都是大名鼎鼎的传媒巨子金融奇才。

    当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时,新的生产关系必将取代旧的生产关系。

    因此,欧洲人才会酝酿更赚钱、层次更高、负担更小的“超级联赛”去取代旧有的各国联赛。虽然欧足联主席约翰松大骂这些发起者“有野心,试图分裂欧洲足坛”但保守的约翰松并没有意识以“新的关系”终究要到来,贝鲁斯科尼所代表的“资方”必然会不遗余力地确定“资本”新一轮的“主导地位”

    这太使中国的足球人汗颜了,我们一直在谈论着“技术”“身体”等表象之时,王健林们还在用“假球黑哨”为“借口”时,贝鲁斯科尼、默多克、特纳等“资本动营”精英们已在超出我们若干层次的高度驾驭足球了,他们知道,这才是推动足球前进的原动力,在这个层面之下才是“技术”“身体”等具体的细节。

    举一个极其敏感的话题——假球。其实有足球就有假球,它是足球附带的必然恶瘤。中国在“打假”欧洲也在打假,但意大利、英格兰、法国谁家都运转良好。为什么我们是屡打无效,甚至越打越烈,别人却说打就打,效果颇佳呢?

    因为——

    别人是用法律的武器打假,老板们不能容忍花钱养的队“红杏出墙”这在经济领域内会按经济法则办事;我们则是用溻的面孔查假“职业”的俱乐部没有“钱的刺痛”就大抵会选择“息事宁人”——要知道,没有实行职业化前,中国足球的“假球”也多,只不过那种不是“钱的交易”而是“人情交易”老一辈的人应该能清楚地回忆起…

    不过,令我们非常欣慰的是,国内各大俱乐部的老板们,或者说“资本家”们已经开始反思现行足球违背经济规律的状况了,他们都在仿效先进国家的例子“踢开”体委闹革命,追加资金收购原属体委的那部分财产。成功与否不敢定论,但由资本家运作足球,用经济方式生产足球,这种趋势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