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的十七岁_模特儿的第三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模特儿的第三次 (第1/5页)

    模特儿的第三次

    二○○七年九月二十九日,星期六。

    模特儿第三次来,如果她来的话。

    两点半我从外面回来,进门就看到她的球鞋,我高兴她到了,并且早到了。

    她正躺在长沙发上看书。

    “我在看这本『生技魅影』,这本书的副书名叫『我的细胞人生』MyCellCareer,作者是台大医学院血液肿瘤科的名医陈教授。”

    “其实,MyCellCareer这书名,我也可以用,Cell是细胞,也是牢房、小牢房,在白色恐怖时代,好多年我的青春都埋葬在cell里了。”

    “你看起来比你年纪年轻得多。什么原因?”

    “原因是坐牢的时间,上帝不算。照美国老总统Hoover(胡佛)的说法,钓鱼的时间,上帝不算。上帝可能特别悲怜我们被美国间接压迫而坐牢的人,所以,开放了尺度,钓鱼以外,坐牢也不算了。”

    “为什么说间接压迫而坐牢?”

    “因为,蒋介石政权所以能够在这岛上耀武扬威,是美国人做靠山的缘故。蒋介石是直接压迫的,美国是间接。狗咬你是直接的,养狗的是间接的。”

    “我懂了,所以你有了”

    “也有了call人生。”

    “这本『生技魅影』写得很有启发性,它有一段讲人工智慧的,我念给你听:人类生命的繁衍,靠的是形而下的生殖系统,而人类文明的创造,靠的则是形而上的人脑。有繁衍才有传承。大自然的生物法则,繁衍绝对是第一优先。我们的内脏,包括心、肺、胃、肠、肝、胰、肾,这些可以做脏器移植或制造得出人工脏器的,其实都只是个体生命的延续。生物得以『繁衍』之后,就讲求『智慧』。有智慧的,是不能移植的人脑。『心智』一语,是历史错误的沿用,心脏没有智慧…电子科学家对人工脑的制造却颇有突破。所谓人工脑,就是人工智慧,像史蒂芬·史匹柏(SteveSpielberg)拍过的《A。I。》(artificialintelligence)。因为完全是材料医学加上电子科学的成果,最近流行新名词『非生物智慧』(nonbiologicintelligence)。『机器人』可说是人工智慧的雏形…最近美国出版了一本『登峰造极之日已近』(TheSingularityIsNear),副题是『当人类超越生物学』(whenhumantranscendbiology),作者是库兹怀尔(RayKurzweil)。库兹怀尔是未来学专家,比尔·盖兹(BillGates)称他是最了解人工智慧,也是最有资格谈论人工智慧前程的专家及发明家。库兹怀尔认为,由于各种新影像技术的问世,以及未来经由奈米科技创造出来的微小机器人,可以进入人体血管、组织、器官内进行各种检测、研究并包括疾病的诊断、治疗。他预测到了二○二○年左右,这种如红血球大小的奈米机器人科技成熟后,像电影『联合缩小军』的情景将成为事实而不是科幻。那时对人脑的研究将可完全透彻解密。他甚至也考虑到这些奈米机器人是否可以突破脑血管特有的障碍(bloodbrainbarrier),并提出一套可能的解决办法。他认为二○三○年以后,人类将可利用非生物技术来建立人脑模式:首先建立神经末梢模式,继之神经元模式,最后建立人脑的各分区模式,例如小脑模式、听觉区模式、视觉区模式等。再综合起来,人工智慧就有可能与人脑并驾齐驱。而人类脑力通常只用到脑力潜能的一小部分,但『非生物智慧』则不然,故可以将人脑潜能发挥到淋漓尽致。因此,他乐观推测,就好像最近几十年来人类科技的进步,可说是凌驾过去数千年来科技进步之总和,他认为这个趋势将延续下去,因此,未来三、四十年,人类科技之进步,将到达现代人类无法想像的境界。特别是人工智慧的发展,将超越人类生物体的局限,而使人类的能力达到无可想像的登峰造极(singularity)之域。他如此写着:『我将这个日子订为二○四五年,人类的能力在彼时将会到达无法描述的无远弗届,在那一年所能创造出来的非生物性智慧,将超越现阶段人类智慧的十亿倍。』最后是陈教授的看法,他『以医学领域的角色切入』,不认为人脑的神秘性可以如此轻易完全破解及仿造。而人类文明的创造,其实靠的不只是智慧,而是『天才』与『努力』。天才是火花,不只是高温而已;努力是人格特质,『非生物』是否有此特质?不无疑问。未来人工智慧的进步自然可期,但绝不可能是库氏之一廂情愿,几近单线思考。”

    朱仑把书合起来,也坐了起来。“真是『生技魅影』!”她惊叹。“照这美国专家的说法,科技singularity(登峰造极)以后,人工智慧就有可能与人脑并驾齐驱,将人脑潜能发挥到淋漓尽致,虽然陈教授怀疑『非生物』的科技是否能有这种特质,但是,未来人工智慧的进步,也是『自然可期』的。不管可期的程度如何,未来科技在人脑里翻江倒海,是免不了的,不是吗?”

    “是。”

    “怎么办?”朱仑微露忧愁。

    “照那本『登峰造极之日已近』的说法,是二○四五年啊,那近四十年后了,你小姐也五十plus了,现在就要开始烦恼吗?”

    “别忘了科技的魅影吧,魅影的速度是不可知的,就像古话说的:『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也像古话说的:『瞻之在后,忽焉在前。』看它明明在后面,忽然又在前面了。”

    “『登峰造极之日已近』的作者,他也不能准确描绘出二○四五年时候,科技在人脑里科技到什么程度,是怎样的并驾齐驱呢?看来像是喧宾夺主了,那时候,还有多少『生物性』人脑呢?『生物性』人脑跟『非生物智慧』是什么关系呢?是各据一方?是物理性的共生?不是化学性的二合一?是那一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