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的十七岁_蜚蠊之夜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蜚蠊之夜 (第4/5页)

们第一次见面,竟同时穿着这种服装。并且,身上又都单纯的只有这一件,这一件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

    “你还有birthdayt(生日衣裳、裸体)。”

    她笑起来。“你大师运用起词汇来,真是得心应手。”

    “应该说,只有在你面前才有这种现象。我必须说:你是迷人的,虽然你太年轻了、虽然我不了解你。我了解的你,只是:一、徐太太的外甥女;二、台北美国学校的高中女生;三、我的邻居。至多加个四、蜚蠊恐惧者。”

    她笑了。“应该加上五、大师的崇拜者。”

    “谢了。”我说。“多么前后错乱,多荒谬!我在为你祝寿,竟不知道你的名字。”

    “我叫朱仑,昆仑山的仑,我的英文名字叫Julian。你在字典找Romeo(罗密欧)的Juliet(茱丽叶)的时候,你会先找到我。”

    “你真会自我介绍,朱仑。我好奇,你跟Juliet的最大不同是什么?”

    “我不会为爱情自杀。”

    “你叫Julian,这字是四世纪罗马皇帝JuliantheApostate(背教者朱仑)的名字啊,它也是个形容词啊。”

    “你说得对,很少人知道它只是个形容词,表示JuliusCaesar(凯撒的)。”

    “Julius这个字,最早到中国来,被翻作『儒略』,所以,阳历的前身,JuliusCaesar订的历法,TheJuliancalendar,中国翻成『儒略历』。”

    “你说得对。它是阳历的前身。公元前四十六年,JuliusCaesar决定采用的。每年平均三百六十五点二五天,四年一闰,闰年三百六十六天;年分十二月,大月即单月三十一天、小月即双月三十天,只有二月平年二十九天、闰年三十天。他的接班人Augustus(奥古斯都)从二月减去一天加在八月,又把九月、十一月改为小月,十月、十二月改为大月。公元三二五年基督教会议决定以儒略历为宗教日历,并以三月二十一日为春分日。儒略历历年比回归年长十一分十四秒,积累到十六世纪末,春分日由三月二十一日提早到三月十一日。十六世纪的教皇GregoriusXIII(格列高利十三世)于一五八二年命人修订,于一五八二年十月四日命令以次日即原来的十月五日为十月十五日;为避免以后积累误差,改以被四除尽的年为闰年,逢百之年只有被四百整除的才是闰年,闰年的二月增加一天。这就是今天的阳历。”

    我鼓了掌。“你真了不起,『儒略』小姐,你不愧是TheJuliancalendar的同一形容词的一票人,你谈起历法来清楚得像7-ELEVEn柜台小姐在算账。”

    “如果更清楚的算账,其实每年有三天的误差,被认定是可以忽略的。”

    “三天的时间可以抹杀吗?”

    “那要看对谁来说。”

    “比如?”

    “比如蜉蝣,mayfly,一般说来,它朝生暮死,只有一天的寿命,所以三天的一天,对它就不可以抹杀。也许蜉蝣自己不在乎,因为三天对它都太长了。你大概奇怪,我会背一首英文翻译出来的中国『诗经』里的诗,就是描写蜉蝣的,我好喜欢。那是十九世纪JamesLegge(理雅各)翻译的。我背给你听听:

    Thewingsoftheephemera,

    Arerobes,brightandsplendid。

    Myheartisgrieved;—

    Wouldtheybutcomeandabidewithme!

    Thewingsoftheephemera,

    Arerobes,variouslyadorned。

    Myheartisgrieved;—

    Wouldtheybutcomeandrestwithme!

    Theephemeraburstsfromitshole,

    Witharobesofhemplikesnow。

    Myheartisgrieved;—

    Wouldtheybutcomeandlodgewithme!

    多美的诗啊!我想你大师级的人物,一定看过中文那首原诗,不是吗?”

    “你好像在考我,我就让你考一下。这首诗题目就叫『蜉蝣』,是文言文写出来的。要我背给你听吗?我来一边默写,一边背给你听吧。”

    “我来拿纸笔。”

    纸笔拿来了。我问:“你常写中文吗?”

    “自己还常写,可是字写得太像美国人写中国字。”

    “那我们一起来写,你拿笔,我握住你的手,一起来写,让中文在我们手里。来,你坐在我左边。”

    在餐桌旁,我帮她移椅子,她真的坐过来了,贴过来了。我感觉到她的大腿碰上我的。把住她的手,她和我,一起写下了——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于我归息。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于我归说。

    “全诗写的都是漂亮的蜉蝣,漂亮而忧伤,因为它不知身归何处。尤其第三段,说『蜉蝣掘阅』,掘阅就是掘xue,就是小蜉蝣掘xue而出,化为成年的白色羽翼,像麻织的白衣,白得像雪,但是,它一出来,便一片忧伤,因为,它四顾茫然,不知身归何处。”

    “知道死在眼前,却不知道身归何处。”朱仑补充。

    “死在眼前是时间问题,身归何处是空间问题,时间太紧迫了,逼它想到空间。”

    说到这里,我放开了她的手。那迷人的、性感的、细软的手。

    “我常常想,”朱仑说“对中国活八百岁的彭祖说来,或对西方活九百六十九岁的Methuselah(玛土撒拉)说来,人类的寿命,其实和蜉蝣相差不多。我想到蜉蝣,就想到十七岁的我。sweetseventeen,甜蜜的十七岁,正在它没有成年而又离成年那么近。像蜉蝣,多么神奇,它在成年以前,可以成长三年,但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