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章 (第3/4页)
将一个精彩的过程变成不精彩的过程,因为坏运也无法阻挡你去创造一个精彩的过程,相反你可以把死亡也变成一个精彩的过程,相反坏运更利于你去创造精彩的过程。于是绝境溃败了,它必然溃败。你立于目的的绝境却实现着、欣赏着、饱尝着过程的精彩,你便把绝境送上了绝境。梦想使你迷醉,距离就成了欢乐;追求使你充实,失败和成功都是伴奏;当生命以美的形式证明其价值的时候,幸福是享受,痛苦也是享受。现在你说你是一个幸福的人你想你会说得多么自信,现在你对一切神灵鬼怪说谢谢你们给我的好运,你看看谁还能说不。” M:嗯,这个人很能说。 但是意义呢?价值呢?目的要是不重要,为什么还有高尚和卑下之分呢? S ;道德的最高尚的原则,我想,就是使最多的人最大程度地获得自由、幸福、快乐的生命过程。只有更为高尚的目的才能引导出更为自由、更为幸福、更为快乐的过程。我看这儿用不着担心。如果为了展开过程我们需要设置目的,那么为了展开更为自由、幸福、快乐的过程,我们明显需要设置更为高尚的目的。你没想到再表扬我两句吗? M:等你不止是说,而是去做的时候吧。 S:那我就听不到了。 M:为什么? S:这件事在死之前是做不完的。 三、职业-事业 S:如果生命是一条河,我想,事业相当于一条船。在河上漂泊,你总得有一条船。 A:你的这条船就是写小说喽? S:碰巧是这样。迄今为止这条船对我还合适。当然我也写别的,我也干些别的事。 A:活着就是为了事业吗? S:正好相反。船是为了漂泊,漂泊不是为了船。事业是为了活着,是为了活得更有味道。 A:那你怎么理解,譬如:“一切为了事业”“把生命献给事业”这样的话呢? S:我更相信这样的事实,譬如:他的事业,给了他无比的快乐。为事业而奋斗,他感到莫大的幸福。在事业中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A:有人说,活着就是奉献。 S :这话不仅不美反而失实:而且细品很像是诉苦,像是抱屈,像是炫耀,仿佛从中受益的只是他人。这类少实事求是之心多哗众取宠之嫌的说道,不见得能保证长久的快乐。如果他注意到了自己从事业中享受了多少乐趣,也许能对“奉献”一词体会得更全面。如果他活着真的只有奉献,我想那是对“按劳分配”原则的违背;如果奉献是他自己选择的幸福方式,那么他已经得到了丰厚的报偿,他不会在喝彩与掌声中眉飞色舞,而更可能在人们钦佩的目光下稍稍有一点惭愧。一种是,把事业视为自己的幸福,它不仅仅意味着心血的付出,它更意味着精神的收获;另一种则把事业仅仅看作是付出,仅仅看作是为他人的利益而受苦受累——这意味着需要报答,可这希冀倘若落空呢,事业岂不成了一场折磨人的灾难么? 顺便说一句,在信念的领域里可以不考虑经济规律,但这绝不意味着按劳分配的原则应该废弃。 A:你是怎么选择了写作这条路的呢?听说你身体残疾后,也曾一度想去死? S:不是一度,是几度。这方面的事,在和M的谈话中已经说过了。 后来我想再活一活试试,以观后效。一个人,不管他曾经与死神的关系多么密切,如果现在他想活下去试试,他总得做些事,否则不劳而食你会觉得羞耻,否则精神无以安顿你会觉得时间漫长有如徒刑。必须得干些事。 我先到一个街道生产组找了个工作。那不是正式工作,干一天拿一块钱,再无其它待遇;所得工资可以温饱,关键是自力更生了,没有活成个负数,这感觉让人踏实。生产组是一间低矮破旧的老房,成员多是家庭妇女、老头、老太太和残疾人,每天在昏暗的光线里画些美丽的图案兼而嘻笑怒骂;那也是生活,如果你能体会,那样的生活里也一样饱含了深意。这感觉给人希望,生活从不轻易抛弃谁。老头老太太们都对我好,他们没有文化但有饱满的人情味,这感觉让人温暖,让人对生活多了信心。我自以为工作得努力,肯定对得起那份工作,这样感觉比占了便宜要舒服。当然,我还不满意,我想我说不定还能干些更有趣的事。人对快乐的要求没有个够,我以为这不是坏思想。 一开始我先自学了一年外语,但很快就发现既无资料可供我笔译,也没人要我去作口译,外语这东西不用就忘,于是浅尝辄止。现在外语的用处多了,可我也老了,学不彻底就该火化了,下辈子再学吧。后来又学画彩蛋、画仕女图,虽第一批交货即通过验收,但毕竟不是兴趣所在,便又半途而废。那时周围的人都在学数理化准备考大学,我动了七八回心,终于明白人家不肯录取残疾人,就没去碰那个钉子。干什么呢?想了好久,想起我上学时作文一向有好分数,平时喜欢文学,心里又颇多感受,就试试写作吧。 选择一项事业(或者找一条能够载渡精神的船)的时候,应该想起兵书上的一句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没有谁是为了失败而工作的,因为注定的失败不能引导出一个如醉如痴的过程。所谓知己,就是要知道自己的兴趣何在?自己的禀赋何在?如果你喜欢文学,可你偏偏不肯舍弃一个学化学的机会,且不说没有兴趣你的化学很难学好,即便你小有成就那也是你的悲剧。如果你是一个数学天才,比如说是一个潜在的陈景润,可你对此昏然不知偏要去当一个写小说的,结果多半不妙。所谓知彼,就是得知道客观条件允许你干什么。如果你热爱起足球的时候已经40多岁,你最好安心作一个球迷,千万别学马拉多纳了。如果你羡慕三毛,你也有文学才能,但是你的双腿一动都不能动,你就不要向往撒哈拉,你不如写一写自己心中的沙漠。我一贯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所长,倘能扬长避短谁都能有所作为;相反如果弃长取短,天才也能成为蠢才,不信让陈景润与托尔斯泰调换一下工作试试看。对事业的选择,要根据“知己知彼”的原则,可别为“热门”或时髦所左右。 然后还得需要点勇气,需要冒一点风险,没有什么办法能保证你肯定有一条金光大道。我开始想写作的时候,人们提醒我说,你哪儿都去不了不能深入生活,你凭什么能干这一行呢?我自己心里也打鼓。可是我忍不住地想写。我有纸也有笔,还有好多想法,别人一天有24小时的生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