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章:拜师 (第3/3页)
,最薄弱之际突然而至。二人之力明明远不如己,但偏偏让自己缚手缚脚,施展不开。全身精力弥漫却得不到宣泄,搞的自己比完之后,跑到门外狠狠的大喊了几声,又自顾耍了一顿拳脚方才舒服。 跟二人交谈之下,得知二人是跟柳飞所学,时间也不过几月而已,更是嗒然若丧。心中却也隐隐起了念头。 要知太史慈所习乃是战阵冲杀之术,练的是那种有我无敌,一击必杀的气势。战阵之上,骑于马上,所习招数多为上三路,以大开大合,绵密迅捷为主。与吴忠兄弟二人所习本就是两条路子,技击属小范围格斗技,讲究飘忽诡异,一触即走。 只有一些特别的外家功夫才走刚猛硬撼的路子。他以战场冲杀之术对上以细腻诡异著称的武功,焉能不郁闷。 其实他虽未得名师指点,但悟性奇高,勤奋苦练之下,所学已是目下战阵上顶儿尖的功夫了,否则焉能在汉末三国,名将辈出的时候得享大名。 这一夜,太史慈辗转反侧,难以成眠。一闭上眼,就是吴忠吴勇兄弟那诡异的身影,要么就是柳飞白衣飘飘,撼人心神的一掌。两般景象走马灯般在脑中打转。不禁披衣而起,出的院子,却意外的发现一人正负手立于院外大树下,仰首望天。 是夜,明亮清冷的月光遍撒山野。月光映射下的柳飞,白衣如雪,间或微风吹过,衣带随风浮动,整个人竟是如要破空飞去一般。 暗夜明月远山 苍松翠柏草屋 白衣人仰首向天微瞌双目 夜风吹拂衣袂飘动 整个景象如同一副工笔画就的隐士图,弥散着恬然淡泊,而又莫名的神秘气息。 太史慈心头一热,再也控制不住,拔步向那白衣人奔去…。。 柳飞自于路途上悟到天地自然的奥妙之后,便于每日日出之时,承纳太阳之力以锻肌体,晚间采吸月之精华,以养其气。几日来,进展极速。今晚待众人歇下后,便又出门自行用功。 正功行至大自在时,听的后面响动,忙收功回顾。却见太史慈满面的激动果决之色,向自己奔来,连身上披着的衣衫掉落都不捡拾。 太史慈来至柳飞近前,双膝跪倒,大声道:“恳请先生收慈为徒。”柳飞见太史慈奔来,正欲开口招呼,却不想被太史慈突如其来的举动给愣怔当地。定了定神,欲伸手扶他起来,口中道:“这却是为何?且起来说话。” 太史慈却又叩了个头,伏地道:“慈仰慕先生已久,知先生一身本领,实为天人。慈也愚鲁,虽知鄙薄,但仍心向往之。望先生能怜慈心诚,不嫌慈资质浅薄,收下徒儿,则慈万幸也。若先生不应,慈。。慈便…” 柳飞听的好笑,接口道:“你便怎样?”太史慈倔犟的一梗脖子,道:“慈便长跪不起,跪死于先生面前。” 柳飞看着他,脑中翻滚着,按演义上记载:慈忠义,北海孔融敬之,黄巾贼管亥围北海,慈助融抗之,为融结刘备,大败贼众。后归扬州刺史刘繇,于神亭同一小将斗孙策十三骑,更支身与策大战,奋勇莫当。后繇败死,策擒慈,慕其高义,求为其将,慈降。慈招谕繇残军归,守言应诺,恪遵信义,始终如一,弭息诽论。自此慈为孙氏大将,慈助其扫荡江东。后孙权领事,委以重任。群英会上,周瑜付剑与慈为监酒,赤壁战中,权用慈为先锋。后于合肥城中伏,为张辽所遣弓弩兵射至重伤,回营后不治身死,寿止四十一岁。临死前兀自高呼:“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中写道:三国当汉、魏之际,英雄虎争,一时豪杰志义之士,礌礌落落,皆非后人所能冀,然太史慈者尤为可称。 太史慈一生虽短暂,但真真是可圈可点。当时自己读书时,对其早亡,也甚感惋惜。今日自己有幸来到这个世间,难道还要那个遗憾发生不成? 想到这里,柳飞慢慢的直起身子,沉声问道:“你可想好了?当真要拜吾为师?”太史慈闻听,心中大喜,暗道有门,遂坚定的道:“是,还望先生垂怜。”柳飞吸了口气道:“汝要我收你,却要应我一件事。”太史慈道:“请恩师明示”柳飞道:“便是汝日后若要出仕,不得自行决定!全由为师安排,你可应的?”太史慈愣了愣,答道:“全凭恩师之意。”柳飞呼出一口气“好,如此就好。”当下,太史慈又重新行过拜师礼,这才起身,满脸兴奋。 第二日,太史慈报于母亲知道,慈母大喜,道:“吾儿得此名师,当大有为也”亲去面见柳飞,重重谢过。 自此,因柳飞的介入,第一个被改变了命运的人物――太史慈,展开了他不一样的一生,在汉末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