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五二章勤王 (第4/6页)
他回营以后萧铁奴问起种彦崧来意,种去病大致说了,萧铁奴冷笑道:“这小子不知死活!” “六将军,管他作甚!”种去病道:“一个‘乖乖上将’,政坛上的事情他半点也不懂!碍不了我们的事,现在先让他吃吃闭门羹,让全军知道六将军的威风!回头我再找人盯住他,若他敢有什么异动,立刻拿下!” 正说着,亲信来报:“元帅!卢大人来了!” “卢大人?”种去病问:“卢彦伦?” “是!”种去病一听心中一惊,萧铁奴却笑道:“他怎么来了!快让他进来!” 不片刻卢彦伦满身风尘小跑着进来,见到萧铁奴后老泪纵横,抱住了大腿不放,萧铁奴笑道:“怎么,京城待不住了?” 卢彦伦痛哭道:“六将军!京城发生大变了!大变了!” 萧铁奴冷笑道:“老七把老大关了起来,对吧?哼!这事刘萼的信里说了!” “不是!那是信使出发之前的事情了!”卢彦伦道:“信使出发之后,京城…京城又发生了一件大变故!我一听到消息就知道再不走不行了,因此连夜偷出城外,赶来禀告六将军。” 种去病忙问:“是什么大事?若是这么急,为何不用飞鸽?” 卢彦伦道:“事关重大,彦伦不敢假手他人。而且姓杨的还在封锁消息,若不是我亲自来说,恐怕六将军也不肯轻信。” 萧铁奴沉声问道:“到底出了什么事情!” “是太子…”卢彦伦道:“太子失踪了!” 华元一六九一年,汉宋之间开始恢复平静,舟山群岛榷场大开,北起塘沽,东发日本,南自麻逸,西由杭州,千帆竞驰,全要到这次来之不易的边境贸易上争夺货物。正当商人们忙于赚钱时,北朝政坛却又发生了巨大的震荡:大汉皇帝的继承人、太子折允武连同太子妃萧纯一起失踪了。 事情一开始是被掩盖了起来,中枢的重要人物忙得焦头烂额,都希望能在事件被捅破之前找到折允武夫妇,没想到太子夫妇还没找到,萧铁奴倒先派人带着大批礼物入京问候太子和太子妃,杨应麒的人拖了好几次,但大元帅派来求见太子的使者他们有借口推脱,父亲派人来见女儿就实在难以阻拦了,最后杨应麒也猜到萧铁奴多半已收到风声,又迟迟找不到折允武夫妇,想来已遮掩不住了,无奈之下只好承认太子太子妃失踪,消息传出朝野哗然,京畿疑云遍起。韩昉等当即率领大臣、御史质询执政、京师守臣、京师城防提督等人太子因何失踪,得到的答案却荒谬得令人难以致信:据太子留给林舆的信说,他是觉得自己不适合做太子了,因此决定乘船前往东大陆,要去开创一片新天地。 “荒唐!荒唐!谎言!谎言!绝对是借口!太子一定是给他们害了!” 还在朝的大臣如韩昉者群起而攻,在野的致仕官僚刘萼等推波助澜,京城上下登时掀起了一重接一重的政潮,甚至连太子读书成长的地方——山东地方的士林也开始对中枢产生不信任,到后来连完颜虎、欧阳适一起出来证明林舆收到的那封书信并非伪造也不能令人释疑。 七月初,北朝大元帅萧铁奴传檄天下,兴兵勤王。勤王的檄文由卢彦伦执笔,指控杨应麒“囚禁至尊、示弱误国、谋害太子、裹挟皇后、威胁议长、外通敌国、内窥神器”等七项大罪,要求大汉文臣武将鸣鼓攻之! 南宋君臣听到这个消息都松了一口气,若赵构是孙策、桓温之流人物,说不定就在准备兵马,只等杨应麒萧铁奴斗个两败俱伤便北上坐收渔利了。实际上汴梁将帅以及一些主战的大臣也都作此建议,认为眼下山东士林已对杨应麒存疑,黄河战线诸上将貌似也正举棋不定,在这种情况下若是大宋能高举义旗挥师北上,或许能一举接管汉廷二十年来的所有战果。可惜赵构却完全没这个心思,他可不觉得北上能轻易获胜,而且就算获胜了又如何?那不是让已经功高震主的某些人平添一桩赏无可赏的功劳么?在他看来北朝内乱无暇南顾,正是自己整理后院的大好机会! 赵构的这种反应自然是让一些人大感失望的,其中甚至还有一些人不知好歹继续上书,认为就算不乘机规复故土至少也要借此机会对北朝采取强硬态度——这些人却不知道他们这些忠直激愤的建议非但没有令赵构回心转意,反而增加了赵构的反感。 华元一六九一年北朝发生的这场内战,对立双方的动作都快得让人感到诧异! 萧铁奴在檄文发出之前就已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先扣押了主管陕东、洛阳防务的上将种彦崧,跟着兵将大集,轻骑四出,在短短半个月内便控制了京兆府全境以及陕东的华州、同州,坊州、鄜州、丹州与延安府相继宣布响应大元帅的勤王行动,另有数十州县宣布中立以等候真相大白。但河东方面却拒绝放行,太原府、隆德府、河中府守臣先后致书萧铁奴,请他暂停勤王,释放种彦崧,召开元国民代表大会调查此事。但萧铁奴对此却丝毫不作理会,七月初檄文才出长安,七月中旬他的大军就已抵达华阴,种彦崧的副将关闭潼关,河中府守臣下令巡河。洛阳方面倒也罢了,毕竟这里是防备宋军的前线,兵多将广,但河东地区这时已是大汉腹地,守臣虽然下令巡河,但他手头其实没有多少精强兵马可用,镇压寻常叛乱还可以,但面对纵横天下的萧字旗却无异于螳臂当车! 而中枢方面,杨应麒的反应也不比长安方面慢多少。当萧铁奴派遣使者入京问难时他仿佛就已经预料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在内先与完颜虎、阿鲁蛮、欧阳适达成共识,在外调动榆关、西山两处兵马随时听命。萧铁奴勤王的消息才传到京城,京畿军民都还来不及混乱,杨应麒便已经下令将所有与萧铁奴有联系的京官监视住,第二日便召开元国民大会,在欧阳适的主持下全票通过一项决议,将萧铁奴的行动定义为叛乱,并授命杨应麒自己全权处理此事。这项决议通过以后,杨应麒便在四岳殿当场任命阿鲁蛮为元帅,主持镇压萧字旗的叛乱行动,并将此决议传遍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