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人是最危险的畜生 (第2/4页)
这把剑在宋狂侠和方巨侠手中,不知参与了多少战役,杀了多少巨寇大敌,不但自具森然杀气,还淬发出一种无可掠其锋的锐气与斗志。 方巨侠本已将此剑与其师母同埋,但后因受外寇侵境,屡掠边地,百姓痛苦哀告,饱受战火蹂躏,方巨侠决意率武林同道联结还击抗敌,其妻晚衣不惜祭墓祷拜,起剑还夫,要方巨侠以此神兵,为国杀敌,为民除害。金红剑这才得以重现江湖。 武林邪恶、江湖妖魅,见剑如见天谴,金红所在,闻之豸遁。 詹别野猝下“黑手”本也只想在巨侠未及拔剑前杀了他。 ——一旦拔剑,只怕就杀不了。 万一不好,自己可能还逃不了。 所以他乍见金红当真是惊惶失措,一时间,马上把一切“黑光大法”撤去,反攻为守,护住要害就走! 可是就在这一刹那间,他发现了几件事: 一,方应看就在他身后——不但在他身后,而且还是在他身后极近、极诡异,同时也极要命的位置上。 他是大敌当前,无法旁顾于后。 ——方巨侠当然是“大敌”无论是谁,要跟他交手,都一定当他是头号大敌,因为,只要谁能与之为敌,都可以说是武林人平生一件最值荣耀的大事。 纵以“黑光上人”之能,也无能在这样的巨敌前,仍可瞻前顾后,坚防周到。 所以,方小侯爷就在他身后,他一旦身退,若方应看突然向他出手,只怕他很难接下这一击。 方应看只怕是这儿除了巨侠之外,最深不可测的对手。 ——方应看会不会向他出手? 他不知道。 如果方巨侠仍然攻取他,而方小侯爷又在背后出手,只怕他就难逃此劫。 与其如此,不如一战。 放手一战,或可活命,甚至可以立功。 二,那金——红——剑,看似精华四射、莫之能御,但其后劲却有浮沉,起伏无定。 这有点奇怪。 这一剑似旭日飞升,但随而却如强弩之末。 ——以巨侠之深厚功力,何至如此?为何若此? 莫非…发作得及时?! 同一时间,詹别野还发现了一件金红剑以外的强大兵器: 棍! 这一棍朝天,遽然自小而大,破空呼啸,往金红之后那一团黑气砸了下去! 金红剑的主人是巨侠。 剑红剑锋所指,当然就是巨侠之敌。 ——金红之后的,自然是使剑的巨侠。 那棍子一现,如蛇闪龙舞,惊电腾雷,夹杂着狮吼、虎啸、狼嗥、鹰咻的凄嘶,同时棍身腾动、扭动、搐动、弹动不已,像魔尊附体降世于一支痛苦的棍身上,以全面全力全胜的姿态,席卷向金红之后! 那是“朝天一棍”! ——米苍穹出手了! 米有桥已祭起“四大皆凶”之一棍,打向方巨侠。 剑势顿减弱。 ——金红剑不出江湖久矣,岂可一现武林就示弱? 黑光笼罩,黑氛妖娆。 ——詹别野在进退中作抉择,在生死间作决断。 棍如天魔,排山倒海,破阵破势、破空破碎、破凶破杀、破天破壁而至! ——许久蛰伏不出、一向高深莫测的米苍穹,已猛然出手! 金红剑、黑光、痛苦而尖啸的棍,形成了绝崖口,送子峰外,折虹峰前,熟山顶上的一幕骇趣场面! 3。被切断了的 “黑光上人”决定不退了。 他回身应战。 他返身应战并不是因为他勇敢,而是因为他善于把握时机。 因为他知道如果撤招飞退,不见得能躲得过金红剑锋,但如引起小侯爷出手,则必死无全尸。 何况,米苍穹已然出手。 只要此人肯出手,纵以方巨侠通天彻地之能,也绝不可能在几个回合之内便可将之击溃,而且方巨侠已失尽天时、地利、人和——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他决定搏一搏。 而且,他已在回身的一刹那发现了金红剑的破绽! 不。 金红剑本身没有破绽。 但剑的主人却有。 这金红一式“天惊石破”剑势锋锐无匹,破除破碎、空尽空虚、黑里惊现、直逼而来,剑势虽锐,剑气更厉,但这一剑却无后劲;不但后劲不够沉猛,还很有点浮移不定。 詹别野决定趁隙反制。 反挫。 ——反击! 对方以为他回身要逃,闪身欲避,他就正好利用这一进一退、一回身一变招的时机,冒险渡险、危机转机地反攻: 与米苍穹相配合“黑手”诛杀那天下第一的高手! ——万一失手,他仍留了后路。 只要金红剑一变招,只要他一旦发现夺之不下,他就会立即以“黑光大法”护住全身,以“黑光宝气”御敌——真要是护不了、御不住,他就先行往崖口一跃,再攀住凸岩边崖,闪过锋头再说。 方巨侠恐高,总不成追杀自己到绝崖边吧! 世上总有捣蛇窝的人,但方式因人而异,有的用长竹竿撩动几下,引蛇出洞,见蛇便打;有的则视乎洞里出来的是大蛇还是小蛇,见大的就跑,见小的就欺;有的则只敢在远处吆喝、鼓噪,或用长竿搅捣几下就走,或先行让人把蛇打死,他再来扛蛇尸邀功——真要打蛇,他还没那个胆子。 “黑光上人”属于第二类。 他想打蛇,却又怕蛇,所以只要趁火打劫,捡些便宜好立功。 擒贼先擒王,射人先射马。 只要抓住了蛇之七寸,一记射穿了鹰的翅膀,消除了它们的挣扎能力,其余便好对付。 是以,詹别野以“黑手神功”闪身避、侧身让、腾身上、转身近,避过剑尖,先以独门擒拿手法克扣住剑后的主人再说! 应敌那一霎,判断至为重要。 料敌机先,就是说在敌人能有所应变之前先行断定,比他更早一步应变。 “黑光上人”一向谨慎、小心。 他未进击已觅退路。 他不求有功先求无过。 他办事一向是认定了再做。 他对敌时也是。 所以他很少落败。 ——他的敌手也很少败。 与他对敌的下场,通常都不是败。 而是: 死。 他下手绝不容情。 ——既然是敌,仇已结深,恨已深种,又何必留下活口,何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