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国征服史_第六十三章九五下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三章九五下六 (第2/5页)

于关西,日后再一起算总账。

    赵瑜无如奈何,纯以武力手段,也想不到更好的办法,环视朝中:“朱卿的提议,诸卿还有谁有意见?”

    当然不会有意见。这也是唯一可行的方案。不过文官一方并不甘心武将掌控战略决策。

    翰林学士李郁出班建言:“臣请陛下,在登基大典前,暂时封锁靖康废帝复辟的消息。以免影响大典。”

    赵瑜摇了摇头,他对自己还是有足够的自信心的“这就不必了,封得了一时,封不了一世。让东海新闻发一期号外罢,将金虏的险恶用心向天下万民明明白白的说个清楚,让天下人自己评判,是孤适合当大宋天子,还是赵桓更适合当皇帝。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孤终不能封锁天下人的耳目。”

    李郁一躬到地:“陛下上承天命,下抚黎民。平靖天下,驱除鞑虏,天威自不是废帝可比。陛下身登大宝,天下同喜。不过若有废帝乱声,却未免会扰动天下同喜同贺之心。且以臣之意,不过是延上数日,并非是阻塞民之耳目。便即是乡绅做寿,也要避忌不讳之言,何论陛下登极?就算日后传扬出去,天下人对此自有公论,谁能说陛下不是?”

    李郁前半段在顺溜拍马,但后半段却实实在在的坚持己见,文官们一个个跟着出来表示赞成。赵瑜看了看一众朝臣,他不觉得这消息能守住多久,但李郁说得的确有几分道理,就拖上两三日也是无妨。

    就等两边都是皇帝后,再让天下人自行选择罢!

    文武两班都体现了自身的价值,剩下的也没有什么好再多说的。如果时局有何变化,到时再作反应也不迟。朝会上要讨论的事,也不会仅此一件,也不能太过浪费时间。

    不管如何,对赵桓复辟的明面上的反击就到此为止。不过,赵瑜私底下有的是手段,可不止武力一途。要打苍蝇。苍蝇拍他有,杀虫剂他一样有。军国大事不可谋于众人,朝会上人多嘴杂,赵瑜又要顾惜名声,有些策略根本不能拿出来说。

    半日后,朝会已经结束,朝官们各自回自己的衙门,一天的案牍生活才刚刚开始。而众宰臣却齐聚赵瑜的书房,不仅是文武两班,连楮币局总掌陈秀安,以及东海新闻总编南山则也一起被召来——这是一场两府扩大会议——赵瑜对宗翰、宗望的反击,如今才正式开始。

    陈秀安和南山则两人虽无官身,但一样有爵禄,各自挂着伯、子的爵位。两人虽然声名不张,但一个是赵瑜的钱袋,一个是赵瑜的喉舌,实际的地位并不在众宰辅之下。

    陈秀安使尽一切手段为赵瑜筹措军费,并保证着东海财政体系的稳定。楮币局和三大钱庄不但是军费的来源,同时也是将江浙豪商集团捆绑上船的绳索。另一方面,通过遍布各个江左州县的钱庄分号,各地的情报得以顺利搜集,许多东海情报站,也挂靠着这些分号——此中多有陈秀安的功劳。

    而南山则则通过亲笔撰写的洋洋六篇自靖康之耻阐发出去的社论,从宋太宗雍熙北伐的大败开始,一路批下来,一直骂到赵佶、赵桓头上。

    真宗时与城下之盟无异的澶渊之盟,仁宗时对西虏的节节退让,神宗时变法之乱,哲宗时新旧党争,再到昏庸无道与隋炀无异的道君,最后便是不能死国的靖康皇帝赵桓。除了享国时间短暂的英宗皇帝以外,赵炅一脉的历代天子,没有不被骂的。

    除了作为正篇的社论,近来每一期的报纸中,尚有一些对时事细节进行深入阐述的报导,甚至还有几篇近于八卦,隐隐晦晦提了几句,金虏性好渔色,不分男女,而赵桓相貌俊秀,细皮嫩rou——东海新闻所努力的方向,始终都是雅俗共赏。

    若要将宗翰、宗望的一招妙手化解于无形,若要将赵桓复辟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陈秀安和南山则两人的力量是必不可少的。

    关于赵桓复辟的消息已经向陈秀安和南山则做了通报,两人各自皱起眉,心中默默盘算起来。

    “赵桓既然定会窜入关西,孤也只能望洋兴叹,不能为其一人改变预定的战略规划。若是军力扩散太速,对地方的控制就必然减弱,与其日后四处扑火,还是现将根基打好。至于赵桓,先派出一军先将气焰打下,而后续,则先通过引导天下清议入手。”

    赵瑜一通开场白,将会议主旨定下。御书房中,众人皆知如今东海扩张太速,人力虽不虞缺乏,但却无法顺利安排到合适的位置——人力资源再丰富,也要合理调配,才能保证国家的运转正常——同时为了保证新兵的训练水准不至于降低太多,扩军速度也需要缓下来喘口气。

    更重要的一点,军费花得实在太快。虽说预算从来都是用来超支的,但一年的用度,半年就要见底,确是太过夸张了。一部分是扩军和出战的花费超出预计,另一部分则是赵瑜的功劳。

    赵瑜登基需要酬赏百官万军,就算再节省,也不会少于八百万贯。这本是时势所逼,在预算中,并没有这么一栏。若是能照预定计划,先立幼主,而一两年后再行禅让,财务支转过来,就根本不会有军费问题。只可惜如今一切都是空话。

    “如今的情况,对江北诸路还是暂用羁縻之法,州县官吏维持原状,保持当地稳定——想来废帝也不敢大举调换,那只会让那里的州县投向我方——先用上一年时间,将江南诸路内部安定整合,至少行政系统运转的效率达到台湾的一半,那时才可以再继续吞并北方各路。”

    跟着赵瑜久了,陈正汇嘴里不免带上一点超出时代的词汇。他的意思众人都很明白,他是完全赞同赵瑜的意见。以不变应万变,不管金人、废帝还有东京的伪帝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