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国征服史_第五十八章九五下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八章九五下一 (第2/5页)

林里有个士兵夜不归营,陈督帅一番训斥后,命他第二天去宪卫司报到。第二天清早,就看见一头几千斤重黑熊一摇一摆到了宪卫司衙门口去领军棍什么的。

    除了黑熊的段子外,还有主角换成老虎的,豹子的。虽然都是无稽的笑话,但陈五治军之严可见一斑。

    君臣两人一前一后走进西院的书房中,国相陈正汇这时却还书房守着。依宋制,宰臣值日依例该是在政事堂中,不过江宁宫室未起,东海的衙门一个个把城里的寺观都占了,将和尚道士赶得满城乱跑。不过中枢的政事堂和枢密院不能离赵瑜的行宫太远,附近也没有更好的地方,只能暂且大家挤一挤,权变一下。

    赵瑜酒量不算大,方才多喝了两杯,面皮便开始泛红。坐到位子上,先拿起摆在最上面的飞鱼卫密折。看了两眼,就笑了起来,借着酒劲对陈正汇道:“‘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论文字比‘小楼昨夜又东风’差了不少,不过怨气倒不输。孤那位族叔看来怨言颇多啊。”

    作为士大夫,身为宰辅,陈正汇对于飞鱼卫这种把目标放在家国内部的情报机关有着天然的反感,就如大宋的宰辅们厌恶皇城司和行人司一般。他直接低头回了八个字:“牢sao琐语,不足为虑。”

    在宰相那里讨了个没趣,赵瑜转过来对陈五笑道:“五哥,你说说。等几天后,孤身登大宝后,给上皇封个什么爵比较好?陇西公还是违命侯?”

    陈五张张嘴,不知该说什么。陈正汇在一旁却突然冷冷插话:“牵机药最好!”南唐后主李煜降宋后,先被封为违命侯,继而被封陇西公。而他之死,相传便是因一句‘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而亡于御赐的牵机药。陈正汇这么说当然不是建议,而是讽刺。

    赵瑜给陈正汇冲得一咳嗽,干笑了两声:“孤不是赵光义,帐下也无贾德玄,金创药多的是,却无牵机药卖!”

    贾德玄太祖时为医官正,其人精于用毒,向与赵光义交好,据传在烛影斧声的那一夜,他十分的活跃。当内侍都知王继隆违了孝章宋后的懿旨,不去找秦王赵德芳入宫即位,反而去找赵光义之前,贾德玄就已经坐在赵光义的府邸门前等消息了。

    宋太宗收藏药方数千,毒药无算,最后传到了如今的道君上皇这里,才想起帮他销毁。但南唐降王李煜、吴越降王钱弘俶,皆在生日时暴毙,传闻都死于牵机药,至于谁下的毒,天下人都知道。

    这等宫闱秘史,在大宋流传甚广,就连司马光也不免卖弄些八卦。但赵瑜的宰相,却不是爱扯八卦的性格。

    只见他脸色一板,走到赵瑜正面,一撩袍服,跪倒在地。砰砰磕了几下,抬起头来,额头上已经见红。

    赵瑜一惊,浑身的酒意都给吓醒了,连忙上前要扶他:“先生,你这是为何?!孤方才也只是玩笑罢了!”

    陈正汇不理会赵瑜的搀扶,硬挺挺的跪着,言辞恳切的谏道:“微臣至此,不为上皇,只为陛下!天子金口玉言,言出法随,又有谁能轻忽视之,当玩笑看待?大王今日的话若传出去,上皇也只有自尽一途。天下人见识不明,当谓大王不能容人,岂知本为戏语?如此,恐伤大王盛德,有失士民之望!”

    “孤知道了,先生还是起来说话!”

    赵瑜在劝,陈正汇却还是硬跪着:“上皇惑于jianian臣,聚敛无算,又好大喜功,以致生民涂炭,本当一死赎国。唯其享国已久,大王亦曾臣事之。今虽去国,但君臣之分毕竟有过。若亡于大王之手,臣恐后世有新莽之讥!”

    “罢!罢!孤是怕了你了!”赵瑜摇头苦笑,王莽都出来了,他可从来没打算杀了道君上皇,留着他日后还可以让他与完颜吴起买一起打打马球。何况王莽是篡位,他可是堂堂正正打天下,自信心截然不同“方才那是酒后浑话,先生、五哥你们就当没听到好了。”

    陈正汇再拜起身。陈五却没说话,一双眼睛斜睨着赵瑜身侧。

    回头顺着陈五的目光望去,赵瑜眼睛一下眯了起来,虽然表面上看不出来,心里却着实吓了一跳。起居郎欧阳澈就如同幽灵似的,直直的站在墙角处,赵瑜甚至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从主殿中跟出来的。

    起居郎的工作就是紧紧跟着皇帝,记录下他的一举一动,以供日后修订帝王实录和国史之用。欧阳澈双手合在一起,用袖子掩着,袖口一阵阵的晃动,显是在忙着记录。作为跟在赵瑜身边的第一任起居郎,他当真是敬业的很。

    赵瑜心中叫苦,方才的那一番话,欧阳澈肯定记录了下来。虽然这里算是御书房,但还属于外廷,起居郎出现在这里也不奇怪。上朝时,起居郎必须站在殿角记录,不过到了御书房这等私密殿阁,那起居郎则是可在可不在,毕竟有些谋划不仅不能外传,甚至不能有文字流于后世。不过,宫宴也属于朝堂政事的一部分,欧阳澈得跟着,但赵瑜出来后,是应该命他回去的。只是赵瑜醉酒,却忘了这件事。

    书房中的空气如同被冻结了一般,仿佛降入了冰点。方才那一段,对赵瑜来说,可是酒后失德的行为,传到后世,确不会有什么好话。

    赵瑜眯着眼狠狠盯住起居郎,但欧阳澈头微微垂下,谨遵臣礼,不与君上对视。但身子却是站得笔直,没有半分退让的意思。陈正汇是当事人,却也不敢多说。

    赵瑜瞪了他一阵,最后神色放松下来,一叹气,摆摆手:“罢了。孤终不能学唐太宗。你该怎么记就怎么记罢!”

    陈正汇、欧阳澈身子一震,满脸的感动,恭恭敬敬的拜倒在地,衷心赞道:“陛下圣明!”

    若论三代礼制,史书并不是给人看的,而是献给上天,奉于宗庙的。等到孔子衍春秋,太史公著史记,史书才渐渐脱离了祭祀用途。但记录皇帝日常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