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国征服史_第四十一章帝位中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一章帝位中下 (第1/4页)

    第四十一章 帝位(中下)

    大宋帝国征服史 第四十一章 帝位(中下)

    康元年元月六。辰。【西元1126年2月19日】

    “直娘贼的。那东海王就是个活曹cao。天生反骨。用兵挟持上皇不说。现在都到了京口了。却不来觐见上皇。还要执政你亲自去请。照俺说。还不如干脆再等几天。等两浙的勤王军都到了镇江。看那jianian贼还敢不敢拿大。”

    镇江城往京口镇的官道上。一辆带轿厢的轻便四轮马车摇摇晃晃的行驶着。轿厢门旁的踏板上。一个仆役打扮的汉子cao一口浓重的蜀的方言正骂骂咧咧。他右手紧抓着安在门轴处的扶手。面而来的寒风直灌进他的衣襟之中。冻的他浑身抖。吹的他脸发青。

    这汉子虽然是在骂着。但从他嘴里传出的声音压的低低。将将传进放下布帘的车窗中。

    这种原产自东海的四轮马车。这些年来已经从台湾等东海属的渐渐向内陆流传开去。不过正宗东海造的旅行马车价格高。一辆往往千贯。几乎相当于一艘千料海船的售价。虽然江南富户颇有身家。但用的起的也是为数聊聊。所以在江南仿制品大行其道。减震装置被省去。车轴锻钢改为。车身用木由上等的桧木改成松。车窗上的玻璃也换成了布帘。这样一来价格骤降为两三百贯。寻常富户也买的起。

    因此近两年。寻'的江南城镇的巷中。往往都能见到四轮马车疾驰而过。车夫在前喝道。仆役在门边卫。气派不比州县里的官人出巡稍差。煞是威风。不过坐在马车里的|人是既有面子又有里子。但车厢外的车夫仆役就辛苦了。尤其是现在这样的数九寒冬。在外面待上半刻。几乎就能把小命冻掉。就像这辆马车门外的仆役。浑身上下就如同浸在冰窟中一样满的怨气不敢向主人发泄。也就只能拿害他不的不在这种天气里出来的罪魁祸首撒气。

    “闭嘴!”轿厢传出的呵斥声同样压很低。也是一腔的蜀的口音饱含着怒气。大宋尚书右丞宇粹中拉开了半拉车帘。露出了一张充满怒气的方脸。他这亲随伴当的声音虽是不大。是用家乡土话大宋千里之外便如同异国他乡。家的方言也不被听见。但万事也小心为是。赶着马车的车夫不知底——多半是东海兵扮的——而马车前后十几步外。又是东海军派出来的护卫骑兵。若是其中有一两人能听懂蜀音。让他这当说的这些话传出去。传到那jianian贼的耳朵里。那可是万事皆休了。

    “是…”伴当缩缩脖子。低声应着。肚子里不免腹诽:“执政忒胆|-点。赵瑜那jianian贼再蛮横。现在两浙各州赶来的勤王军听说足有十万多近的经抵达丹阳。远的也到了湖州。十倍数目的大军已离城不远。给赵瑜个胆子现在也不敢再放肆。上皇刚被来的几天里。东海人把行宫围的水泄不通。出入不的。但这两天。东海人的守备突然了下来。除了上皇一家以及几个相公外。其余南下官员都能在镇江城里自由行动四下一打听。来是勤王的队要到了。东海人的胆子也不过如此。现在赵瑜不过是拿乔。等到自家执政带来的谕旨给了他台阶下。到时还不要老老实实的跪在上皇面前。”

    隔着车窗。宇文粹中看车前车后的东海护卫。据称他们都是东海近卫骑兵指挥的成员。一色的精壮子。在马上腰杆挺的笔直纵使寒风割面也毫摇。只有头盔上的半尺红缨在随风轻舞。他们身上的铁甲式样很怪。并只有两块打磨的锃亮如银镜的甲板护住了胸腹和后背。小臂有钢制护腕。脚上的高皮靴一直拉到|着甲板的膝盖下。而上臂和大腿都没有装备甲具。仅仅靠衬在里面的棉袍来防护。

    他们随身装-的武器也很少。就是一把马刀。不过挂在鞍桥下皮套中两支形如曲尺的手铳宇文粹中在镇江城中的东海军官身上也看过。被佩挂在腰间的皮带上。只有身上戴着日月的将校才有。而下面的士兵都是长达尺的火枪。对于手和火枪。宇文粹中也暗自打听过。据说那是东海独门的秘器。就如大宋的神臂弓床子弩那般。

    虽然不知威力如何但单看这些东海骑兵都没有配备弓弩想来应该不会比骑兵所用的角弓手弩差到哪里去。车前五人。车后五人就这区区十名骑手将马车牢牢护住但却有种三军辟易的威势。看着他们昂首挺胸的雄姿。宇文粹中甚至种就算前方有千军万马也能被护安全的错觉。

    “不愧是精锐之师啊!”宇文中暗叹着。抬手拉上了车帘。东海人给他派出来的护卫论气势已不在宿卫宫室皇家的班直之下。论战力。听说他们都是在战场上立过大功后才被调入近卫营。而并非上皇身边那等一辈子没上过战场的班直可比【注1】。宿卫班直。除了很少一部分是从禁军中精挑细选。大半都是几代人父子相继。多都是从太祖太宗时便开始侍奉皇家。这些侍卫代代迎娶高大健壮的女子为妻。几代下来。人人身高六尺有余。仪表堂堂。也就这样的亲卫才配的上皇家的体面。但真要打起来。也许不如眼前的这几个高矮不一的东海兵。

    前两年曾听人说天津的八个东海巡卒就击败金虏的一支百人队。还夺了大旗。并砍下了领谋克的首级。若是此事属实。中虽必有侥幸的成份。但区区八人就敢于与十余倍的金虏应战。比之望风而逃的大宋军队。好到不知哪了。现在从面各州赶来

    王军。恐怕东海王还根本不会放在眼里。当年平辽大军自燕的归来。宇文粹中曾从随军出征的三弟虚中那里听说过东海军的强悍。相当于大宋厢等级的三千东海镇戍军把守的天津城。十万金军齐至也没能打下来。津主帅收留了契丹伪帝的妻儿。还杀了劝降的使节。但最后金虏仍拿这座海边孤城没有办法。只能干咽下那口鸟气。当时三弟虚中便说。东海有五万这样的精兵便足以横扫天下了。

    宇文粹中相信自己弟弟判断。但以他对东海国一点粗浅的了解。赵瑜手下的兵力应该早已破十万。拥有十万战力远在金虏之上的精兵。却没有并吞天下的意图。怎么都让人有些奇怪。要么是宇文虚中的判断有误。要么是赵瑜真的对大宋心怀畏惧不敢谋叛。

    只是东海十几年来百战百胜的战让人无法反驳宇文虚中的说法。而宇文粹中也很清楚三的眼光才智和胆略远较自家为高。他的判断应该不会有问题。而以流传后世的名来看。宇文粹也的确远不如他那个最后在《宋史》《金史》中时留下列传的弟宇文虚中。

    在《宋史》和《金史》中同时拥列传的仅有区区三人。一为叛辽降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