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使团下 (第2/3页)
宋金使团居住的院子中。宋使呼庆注1正在房内擦着佩剑。一个亲兵气喘吁吁的奔了进来:“指使!路条开来了!” “哦!”呼庆低低地应了一声。小心地放下佩剑。从亲兵手中把路条接过。一叠微黄挺括的半尺纸条上。写着使团中各人的姓名和年甲----不过名字都是化名。就连完颜撒睹也有了个契丹人的名讳----纸条的下方。盖着长生监镇的大印。为了这些张路条。他天天派人等在镇衙前。到了今天终于给办好了。 宋金结盟。仍是极机密的事。来往于途的都是密使。为防泄露。两家的从人总共也只有四十出头。到了这岛上。便因为人数不足而被拘在镇中。本来还以为自家地身份曝光。但回头打听着。惯例确是如此。监镇此举并非是针对他们。 辽东现在兵荒马乱。商旅结伴而行是常例。若有哪家只有三四十人出行。必然引得人人侧目。若是在宋地。或是辽东。暴露身份也并无大碍。但这岛是东海的地盘。敌友不明。呼庆和李庆善都不敢冒险。尤其是苏州港被焚。没人会相信是意外。而有能力动手的。也只有东海一家。在长生岛上。他们怎么也不敢泄露半点身份。所以也只能隐忍下来。 就这么提心吊胆的等了五天。终于听到放行的消息。呼庆也在暗地里松了一口气。挥了挥手。让亲兵去通知金使。不一会。李庆善和完颜撒睹得到了传信。一齐走了过来。 “老呼。可是能走了?”完颜撒睹还在门外。声音就传了进来。说着一口怪腔怪调的契丹话。但呼庆还是能听得懂----他能被选作使金的使节。也是因为他精通契丹话的缘故。 完颜撒睹踏进门后。也不客气。扯过一张椅子。便大马金刀地坐下。他三十多岁的年纪。相貌粗豪。若不是前颅光光。脑后又拖着几条不伦不类的辫子。看起来也算是个豪杰。 呼庆起身相迎。与李庆善谦让了坐下。方回道:“正是。长生岛地监镇说是那边已经聚齐了十五六个商客。虽然人数稍差。但这段时间辽南也算平静。盗贼也少了许多。所以就不再拖延了。” “好!现在就走!”完颜撒睹一拍大腿。起身便要出门。 “团练莫急!”呼庆连忙叫住。“是明天。路条上的时间是明天!” “明天?!”撒睹回头。一脸的不快:“你们汉人做事就这么不痛快。说走又不让走。还要拖到明天!” 呼庆故作无奈道:“那是东海人的做法。与我家无关!”“东海!”撒睹脸现青气。满心地杀机。“苏州港的帐。来苏县的帐。还有这些天的帐。一笔笔都记着。等回了家里。禀了皇帝。回头就把这些东海人杀光掉!”宋金使团上岛之后。没敢多加打探。至今为止。也仅仅知道苏州港和来苏县之事。对于复州、宁州、镇海府地情况。仍是懵然不知。 呼庆垂下眼帘。遮住眼中那点小小的得意。他是平海指挥使。对拥有强大水军地东海国一向戒备。如果能挑起金人对东海的仇恨。他自是会卖力去做。金人自起兵后从没吃过大亏。而东海。为了百多商人攻灭交趾的故事他也曾有听闻。这两家。都是以强兵立国。绝难容忍仇怨。只要两家结下梁子。日后必然攻战不休。这对大宋。好处甚多。 宣和元年三月廿九。乙亥。西元1119年5月10日 清晨。镇北的大门处。已经聚起了一支准备出镇北行的队伍。六十余人的规模。比往日少了许多。各人拿着自己的路条。排着队给监门官查验。 高明辉自牵着两匹马。身后跟着下属假扮的仆役则驾驶了一辆双马牵拉的两轮车----来回辽东。载货、逃命都要靠马。一人双马是最基本的配置----打扮得就像普通的商旅。与其他十数个正牌商人没有两样。这些给高明辉做掩护的商人。都是前两日黄洋暗中散布消息给招来的。本来去辽阳的商队都是半月到二十天才能聚起一趟。而前一趟商队。七八天前才出发。这十几个商人大半都准备在长生岛上买些货物直接回国。但现在听说新一趟商队即刻就要出发。而商队地人数也降到了五六十人。都觉得辽东地面已经安靖了不少。方才会如此。便都赶着过来报名。 宋金使团地成员走在最后。队伍中只有十几匹马----镇子里一次买不到四五十匹坐骑----只得雇了五六辆载货的大车。不过这些车子也只负责把人送到渡口。但两个使团的成员都不在意。等到了陆上。自然有地方能弄到马匹。 一番检验之后。商队出城。各自跨上马。乘上车。沿着宽阔的大道向东北行去。 长生岛上的官道。宽有四丈。长约五十余里。是东海国的一千奴工。在半年内修起来的。依着定制。都是十里一亭。商队一行路过这些凉亭。每每都能看到三五个契丹人、渤海人。在亭中休息。 没有女真人呢!高明辉暗暗想着。自开春后。就再也没有在长生岛上。看到来镇里做买卖的女真人了。不比去年。来岛上的尽是女真。那些女真人。从辽国抢来地财货无数。各个身家富足。看到合心的东西。就撒出一把金银。从来都不还价。对商人们来说确是最好的客户。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