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第2/4页)
等找到他们再说,我会派一向与莲儿情同姐妹的紫光出去找找看,她常和莲儿在一起,比较知道莲儿的喜好、性情,说不定脑旗点找到她。” “嗯,我也派了邵丹清出去,他为人小心、谨慎,应该马上能得到好消息。贺兄,如果一有消息,我会马上通知你。” “我也一样。” 在一团慌乱中终于理出头绪,开始进行找人的工作,只不过在忙碌的表面下,隐藏著不安、担忧的情绪,并且开始深思逃婚的原因。 ***** 在得知贺姿莲同时逃家的消息后,原本沉稳的邵丹清也不禁皱紧剑眉,在不经察觉之处,显示出浮躁不安,并且在第一时间踏上寻人的旅途。 邵丹清在纪府的地位是十分特殊的,算是半个主子,之所以是半个主子,是因为整个纪府都把他当成主子,而他本身却严守主仆的界线,多年来不知拒绝几次,纪老爷要收他为义子的意思,并坚持称呼纪倾宇为少主。 而他有他的坚持,纪家父子也有自己的坚持。纪老爷对他与自己的亲生儿子一视同仁,只要纪倾宇有的,绝对少不了邵丹清一份;而纪倾宇则是镇日邵大哥长、邵大哥短的。 这种对立的态度,不免让别人觉得怪异,可是偏偏当事人都是固执己见的人,于是长久以来,也就见怪不怪了。 说起他与纪家的缘分,是从纪老爷开始的,在纪老爷一次出外经商,半路却遇见几名杀人不眨眼的盗匪,一行人被杀的精光,纪老爷拚著一口气跳落山崖,在全身重伤之下,被年仅八岁的邵丹清救回家中。 大难不死的纪老爷当然感激邵丹清,允诺要给他万两白银当作谢礼,但却被拒绝。邵丹清只要求纪老爷给他一份工作,其余都不要。于是他就这样进了纪府,从一个小小的扫地僮仆做起。 如此平安顺利过了两年,邵丹清一方面跟著纪老爷学习经商之道,另方面与纪倾宇一同读书识字。 纪倾宇九岁时,因贪玩跑进有野狼出没的山林,在纪府上下疲于找人之际,邵丹清独自一人杀了山狼,救出纪倾宇。 年仅十一岁的邵丹清成为纪家父子俩的救命恩人,简直就是上天派下来专门保佑纪家的活菩萨。 纪老爷把他当成自己另一个儿子,这些年来,几乎纪家的经营都放手让邵丹清掌管。 而他也不负所望,独到的见解让纪家的商号遍布全国。原本应该接手生意的纪倾宇,拜他之赐,优闲地度过十几年的日子,到现在依然没有想插手生意的迹象。 而纪老爷早退守家中,整日逼儿子早点成婚生子,传承纪家香火,他最大的梦想是含饴弄孙,所以纪、贺两家的亲事,就这么顺理成章的订下来。 案子两人好像都吃定邵丹清一样,把纪家的事业都交给邵丹清忙碌奔波去,而他们两个在家中你追我躲的--一个要求无用的儿子贡献娶妻生子的义务,另一个则是拚命推托。 这种情形大约持续了三年,纪老爷终于祭出父亲的威严,在不顾儿子的意愿下,与和他青梅竹马的贺姿莲订下婚期,限二个月后完婚,预定一年后抱孙子。 但纪倾宇也非同小可,狗急了跳墙,人急了逃婚,而且还是跟未婚妻一同离开,弄糊涂了所有的人,搞不清楚他到底喜不喜欢贺姿莲。 喜欢的话,为何要逃?不喜欢的话,为何要带她一起逃? 这大概是纪、贺两府,以及知道这件事情的所有人心中的疑惑。 相同的,邵丹清也有这个疑惑。虽然仍是一副与平日相同的平静外表,但在他心中如同烈火煎烤,一刻不得安宁。 最常浮现心头的就是她的安危,有时在梦中还会被恶梦给惊醒,然后一夜无眠。 邵丹清恨不得把自己一剖为二,另一个去寻找可能陷入危险中的贺姿莲,安全地护送她回家。 但这是不可能的事,他身为纪家人,拿什么身份去找她?他该顺著自己的本分去找纪倾宇,而不是纪倾宇的未婚妻。 想起娇俏灵动的姿莲,苦涩的滋味含到嘴边,从纪、贺两家议定联婚后,这种难排解的郁闷总存在心里,他知道自己是配不上她的,但听到双方已决定婚期之时,那种痛楚该如何解释? 他是该庆幸的,不是吗?如此一来,他只要继续待在纪家庄,就可以每天见到姿莲了,然心里的痛楚却老是提醒自己口是心非。 是的,他是口是心非,明知道少主和姿莲姑娘是天造地设的一对,无论家境、条件、外貌都是门当户对、金童玉女,为何就是见不了姿莲和少主在一起的亲密模样。 每当姿莲来纪府找少主时,自己总藉著千万般借口离开,但是离开后又满脑子想着她。自从婚事敲定后,他就没日没夜的工作,这一季应该完成的进度已超越许多。 邵丹清苦笑,或许是他离开纪府的时候了,在找到少主、姿莲小姐之后,就是他该走的时刻。 或许他还会留下来喝杯喜酒,为的只是想见她当新娘子时的幸福模样,把她最美的模样,存在脑海,日后才能慢慢回忆。 现在最重要的是找到少主,希望他知道姿莲姑娘在何方。 就是依凭著这点期望,所以他马不停蹄追踪近十天的时间,顺著记号他一路往南,只要到比较热闹的城市,他都会下马问人,就这样他来到了杭州。 策马顺著青石板大道走进一道石门,他拉紧缰绳停下马,翻身下马走进热闹的客栈中。 “客倌,来点什么?”小二马上迎向前。 “来碗面,我还要外带包子,顺道将外面的马喂点粮草、清水,快一点,我要赶路。”在桌边放下自己的包袱,不一会儿,小二就端著热腾腾的面上来。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