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十四世纪以来魁地奇的演变 (第1/3页)
第六章 十四世纪以来魁地奇的演变 球场 扎亚斯·蒙普斯描绘的十四世纪魁地奇球场是一个五百英尺长、一百八十英尺宽的椭圆形球场,球场中央有一个小圆圈(直径大约两英尺)。蒙普斯告诉我们,裁判(或者叫做魁裁,当时是这么称呼的)把四只球带到那个圆圈当中,十四名运动员站在他的周围。几只球一被放出来(鬼飞球由裁判抛出;见下文的“鬼飞球”),运动员便争先恐后地飞向空中。蒙普斯时代的球门还是柱子顶端放着的筐子,如所示。 1620年,昆厄斯·弗埃维写了一本书叫做《男巫们的高尚体育运动》,书中有一张十七世纪魁地奇球场图。从这张图上,我们看到我们称作得分区(见下文的“规则”)的那部分另外有一些标志。球门柱顶端的筐子小多了,但比蒙普斯时代的高得多。 到了1833年,筐子停止使用了,取而代之的是我们今天使用的球门。这是一次革新,当时《预言家日报》作了报道(见下文)。自那时起,魁地奇球场没再作过改变。 把筐子还给我们! 昨天夜里,举国上下听到的都是魁地奇运动员的喊叫声,因为事态已经明了:魔法体育运动司决定烧毁几个世纪以来在魁地奇运动中用来得分的筐子。 “我们不是在烧毁它们,不要夸大其辞。”昨天夜里,当司里的一位代表被要求就此事作出评论的时候,他怒容满面的说“那些筐子,也许你们已经注意到,大小各不相同。我们发现不可能给筐子一个统一的标准,以此来使整个不列颠的球门大小相等。无疑你们能够明白,这是一件光明正大的事情。我的意思是,在北方靠近巴恩顿的地方有一支球队,他们将那些小而又小的筐子放在对手球队的门柱上,你都没法放进去一粒葡萄。可在他们自己的那一端,他们让那些更加邪恶的大洞转动起来。这样的做法不会再持续了。我们已经选定了一个大小固定的铁环,就这样。一切还不错,也公平。” 说到这里,聚集在大厅里的愤怒的抗议者扔出大量的筐子,司里的那位代表被迫一步步后退。尽管继而发生的暴乱是由那些煽风点火的妖精挑起来的,但整个不列颠的魁地奇球迷无疑今晚都在悲悼这种游戏的末日,我们知道的情况正是如此。 “没了筐子就会不一样。”一个苹果脸儿的老巫师伤心地说“我记得我还是个小伙子那会儿,我们经常在比赛期间把它们一把火烧了,就是为了大笑一场。可你拿那些铁球门没辙,烧不了它们。一半的乐趣没了。” 《预言家日报》,1883年2月2日 球 鬼飞球 我们从格蒂·基德尔的日记中得知,鬼飞球从最早的时候起就是用皮革造的。鬼飞球是四个魁地奇球当中最为独特的,最初人们并没有对它们施用魔法,它不过是一只用皮革缝制的普普通通的球,通常有一根吊带,因为运动员得用一只手抓住它,再把它扔出去。有些古老的鬼飞球上有指孔。然而,随着1875年抓握咒的发明,吊带和指控就变得多余了,因为追球手不再需要什么帮助,一只手就能够牢牢地抓住那只被施了魔咒的皮革球。 现代鬼飞球直径为十二营村,表面见不到缝补的痕迹。在1711年的冬天,它第一次被染成了鲜红色。那是在一场比赛中,天下着大雨,球一掉到泥泞的地上,运动员们根本分不清哪是泥哪是球。追球手每次丢了球,都会更加恼怒,因为他们必须不断地冲向地面找回鬼飞球。于是,赛后鬼飞球被换成了红色。换了颜色不久,巫师戴西·彭尼德又想出了一个主意,给鬼飞球施上一种魔咒,如果它没被接住,它会慢慢地落向地面,就好像在水里下沉一样,追球手可以在半空中抓住它。“彭尼德鬼飞球”今天还在使用。 游走球 最初的游走球(或叫游游球),正如我们已经见过的那样,是飞行的石块。在蒙普斯时代,他们所取得的进步只是把石块雕成球的形状。然而,这些球形的石块有一个重要的缺憾:它们会被十五世纪的击球手那魔力极强的球拍击碎。出现这种情况之后,在接下来的比赛中,所有运动员都会遭到飞舞的碎石头的追击。 很可能就是这个原因,到了十六世纪初,一些魁地奇球队开始尝试使用金属游走球。一位叫作阿加莎·查布的古魔法产品专家,识别出了不下十二个十六世纪初生产的铅制游走球,都是在爱尔兰的泥炭沼和英格兰的沼泽地里发现的。“毫无疑问,它们是游走球,不是炮弹。”她写道。 击球手们所使用的那些魔力极强的球拍上浅浅的凹痕清晰可见,人们可以看出巫师制造的明显标记(与麻瓜制造的相比)——线条光滑,对称完美。最后一条线索是:我把它们从箱子里放出来的时候,它们一个个都在我的书房里嗖嗖地飞来飞去,试图把我撞翻在地板上。 最终巫师们发现,铅制游走球太软了(只要在一只游走球上留下凹痕,就会影响它直线飞行的能力)。如今所有的游走球都是铁造的。它们的直径为十英寸。 游走球被施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