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六章龙雀上的光华 (第1/3页)
第三十六章 龙雀上的光华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八方君子秦中来居然在短短的两三个月里“蓄”起了一部相当不错的胡子。 胡须漆黑,发漆黑,脸却雪白。 带着淡青的雪白,一种病态的雪白。 他的整个人仍然那么斯文有礼、温柔敦厚,仍然是个君子的模样,但君子庐里的人,对这位主人态度已从尊敬、崇拜,一变而为害怕和担心。 他似乎有了一种“鬼气” 森森的鬼气! 无论是谁,接近他时,都会觉得不自在、毛骨悚然。 阿英怕他,小竹也怕他,整个君子庐的人,不怕她的只有一个发疯的红石榴。 他的话本来就不多,现在就更少了,有时他几天难得说一句话。 他常常打谱,有时一天打谱五个时辰,一丝不苟全神贯注,不吭声,也不眨眼。 天晓得这位君子有什么心事。 八月十五,中伙佳节,君子庐照常例要庆贺一番,主仆同席,赏月饮酒,吃月饼,击鼓传花,尽兴一醉。 这天晚上的气氛,有一种说不出的诡异,仆人们不化往常今日那样嘻闹甚至大笑大叫,手舞足蹈,他们默默饮酒,默默地吃月饼。 红石榴肆无忌惮地解开胸襟,袒露着雪白硕大的Rx房,给她的儿子喂奶,口中不住轻声哼着爱怜的歌谣。 阿英和小竹互相望了一眼,阿英站身,微笑道:“素闻公子羿艺,冠绝东南,婢子也曾拜师学过几招,本不敢请公子指教,但月华满天,桂子飘香,当此良夜、美景,不免技痒,敢请公子指点几招,也令婢子开开眼界。” 秦中来静静地听着,静静地微微颌首。 他的神情,仍然沉静如水。 就好像这世间已没有任何人任何事,能使他激动起来。 芦中人终于把月饼买回来了。 芦中人自己从八岁起就从不吃月饼,他认为过节是件很愚蠢的事。 在他看来,节日就是人们把辛辛苦苦赚来的钱一下扔掉、吃进肚里、穿在身上。 难道辛苦许多天,流许多汗,就是为了这几天的挥霍浪费? 但芦中人今天却不得不出去买月饼,因为阿娇要吃。 他跑了许多已打烊的小店,可月饼都已卖光了,好容易才在一家很远的铺子里买了一筒,就拚命往回跑。 一面跑,一面还在心里嘲笑自己。 嘲弄自己,有时候也是一种绝望,一种无奈的绝望。 他跑到离他们租住的那家小院子还有十丈远的地方,突然停住,鼻子皱了起来。 小院里种着两树桂花,桂花下有酒,也有美人。 桂花是香的,酒是香的,美人也是香的。 这些气味他都能很清楚地用鼻子分辩出来,他的鼻子,或许并不比宋捉鬼的鼻子差多少。 他的感觉也十分敏锐。 从花香酒香和美人香中,他还辨出了另外一种气味,他的心也感觉到了另一种没味道的气—— 血腥气味! 杀气! 芦中人手心冰凉,后背也冰凉。 阿娇? 会不会…? 芦中人忽然冲出。 月华满天。 微山湖上浮光跃金、静影沉壁,只没有渔人唱悠扬的船歌。 船头有一个人端坐着,手中有什么东西闪着璀璨夺目的光华。 坐在船尾,肘支在浆柄上的,是个文文静静的船姑,一条粗长的辫子盘在头上,堆起老高的一堆乌云。 她的脸庞在月光下看起来很美,她的身材也很丰满动人。 她的眼睛就像这湖水一样,明净、神秘、温柔多情。 她凝视着船头那人的脸、神情很柔和、很平静。 她问:“你在想什么?” 那人开口了,声音低沉暗哑,似乎他有满怀的沧桑,满身的伤疤,满心的孤寂无奈。 他说:“想这把刀,想一些人,一些话,一些事。” 她说:“想得太多的人,往往难以作出果断的决定,曹cao说袁绍‘多谋寡断’大约就是这个意思。” 他轻叹:“但有些事情,在做之前不能不想清楚。” “你想清楚了吗?” “还没有。” “你还准备想多久?要知道想得越久,要做决定就越难。” “我知道。” “其实你本不必想太多,你只有两条路可走。” “哦?”“一条是死路,一条是活路。” “哦?”“如果你决定重出江湖;你就不必将这把刀扔进湖里,你马上可以离开,我绝对不拦你,你会再次轰动江湖,你的无数仇人还会再接再厉前来杀你,你不死,他们永不会罢手,但你下不了狠心去杀他们;你如果不去找南小仙的麻烦,你会愧对神明,你若去了,又会愧对你师父;你要杀的人,就是你的亲朋好友,要杀你的人,遍地都是。你若复出,不出一月,必死无疑。或者会身败名裂,成为杀人狂、成为黑道袅雄。” “…”“第二条路,是生路。只要你抛开江湖,扔掉这把刀,让它永沉湖底,你就会获得安宁、新生,这世上将没有人能再伤害你。” “…”“你为什么不说话?” “我在想。” “想什么?” “想你的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