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第1/4页)
第三章 皇城 天徽皇城,乃继承前朝王都旧址再经多年扩建而成,除保有气派宏伟之姿,另添瑰丽苍魄之色;昌盛的国力,成就了在位者的傲然与霸气,在高筑的城墙里,统驭着属于皇族的一切喜怒与哀乐。 可近来,宫里已没有皇宴、没有庆典,取而代之的,只有一场接一场的祈福法会。 究竟为谁祈福?大家心照不宣! 老皇帝病重多时,太医们全束手无策,眼见皇帝龙体一日日憔悴虚弱,后妃们个个如坐针毡,纷纷争办一场又一场的祛病祈福法会,以求为皇上延寿续命… 今日,皇城里照旧是挥不开的沉重肃穆,但在皇后所居的福宁宫里,却弥漫着另一种气氛── “真有此事!” 轻轻合上杯盖,豫皇后抬头看了眼厅中的青衣男子,并将手中的杯子放回小几上,雍容的举止神态尽现出她尊贵的国母身分。 “确有此事。”巫公公躬身道,细长的双眼隐露着近似女人的娇媚气息。“这件事已经在各地方都传开了,人民们现在都视那女孩为天女降世呢!” “哦?”豫皇后挑起眉,心头似有盘算。“如果这女孩真这么有本事,那是不是该将她请进宫来为皇上祈福呢?” “这是当然的,不过…臣想提醒皇后一件事…”巫公公欲言又止。 “什么事?但说无妨。”她已迫不及待想召这位“天女”进宫瞧瞧。 巫公公邪气一笑,趋上前道:“臣认为,其他娘娘应该也已经听说降世天女的事迹,为防她们暗中破坏,召见天女一事还是请太子殿下出面较为妥当。” “找皇儿出面?”豫皇后思索着评估这个提议的可能性。 巫公公又是一笑。“协助扑灭天徽山大火是奇功一件,以此之名召见封赏,合情合理。” “你的意思是──先以封赏之名召请入宫,然后再请她为皇上祈福,到时其他人也就无话可说了,是吗?”豫皇后轻笑道。 事实上,为病重的皇上作法祈福,原本立意良善,但长久以来,已逐渐演变成后妃间的勾心斗角、权力倾轧,似乎谁办了一场出色的法会,谁就可以拉抬后宫地位,连皇后都不能幸免。 “封赏、祈福都在其次,重要的是如何“巩固地位”──不管是皇后您的,抑或是太子殿下的。” “哦?”巫公公一脸老谋深算,道:“得民心者得天下,虽说未来皇位已非殿下莫属,但只要能拉拢“天女”的心,就等于是拉拢了天下民心啊!到时…” “到时──就再也没有人可以威胁到皇儿的地位了。”豫皇后接话道,嘴角流泄出一抹冷艳的笑──而这就是她算计一生所等待的一天了。 “正是如此。”巫公公恭敬附和。他跟随皇后多年,岂会不了解皇后的心思? “那还等什么,现在就随本宫去东殿。”豫皇后起身道,示意巫公公引路,想想她也好多日子没见到皇别了。 “可太子殿下目前不在东殿啊!”“不在?”她停下脚步,蹙眉。 “是的。”巫公公弯腰鞠躬。“听东殿的奴才们说,殿下这些日子又移居到皇城西隅,并且吩咐旁人不准去打搅。” “是吗?”稍稍犹豫了下,豫皇后举步回座。 近年来,由于皇上龙体欠安,所有国政要事皆落于皇别太子身上。平日,皇别太子处事认真、待人谦让,但他“闭关”处理政事时禁见任何人的习惯,也是皇城内上下皆知的事,就连皇后都无法打破这项惯例。 “最近有什么大事非要皇儿亲自处理的?”甫回身坐定,豫皇后随即问道。 “除了天徽山大火,臣实在想不出有什么“大事”可让太子殿下烦心的。”巫公公说道,充满魅气的双眼看不出任何心思。 “会不会是生病了,但又怕我知道呢?”豫皇后喃喃自语,不由得流露出身为母亲的疑虑。 此时,庭外忽地传来侍卫高音量的报到通传。 “皇别殿下驾到──” 随着通传声落,一幅孑然高贵的身影步入正厅之中。 “儿臣给母后请安。”皇别太子轻扬袖袍,优雅问安,同时遣退一旁的巫公公。 “瞧你,才几日不见,怎么好像瘦了不少?”豫皇后起身上前,审视着皇别太子线条俐落的男性面容。 “儿臣一切无恙,请母后不必挂心。”皇别恭敬相对,嘴角始终保持一抹浅浅微笑。 “别事事亲力亲为的,小心坏了身子…” “谢母后关心,儿臣会有分寸的。”俊逸的面容依然尔雅谦和,谨守为人子的礼数。 看着儿子相敬如宾的态度,豫皇后美丽又不失风韵的脸上隐约闪过一抹失落。 她十四岁进宫,十七岁生下皇别,三十岁由贵妃当上皇后至今,后宫争斗几十年,皇别是她唯一的儿子,也是她赖以巩固地位的王牌,他的皇族礼教出色,处事严谨不紊,不但深得皇上器重,亦掳获广大民心… 毫无疑问地,皇别将会是最出色的君主,并且完全符合她的期待,但── 垂下眼睫,豫皇后悄悄收起为人母的关怀,换上惯有的尊贵,问道:“不是不见任何人吗?怎么突然来了?” “听说母后身体不适,儿臣特地前来探视。”皇别伸出手臂,让豫皇后搭扶着回座。 “只是着了点凉,没什么大碍。”再度回座,豫皇后突然想起之前的打算,遂道:“不过刚好有件事想问问你。” “母后请说。” “听说最近民间流传有天女降世一事,你…可有听说?” “儿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