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神秘的线 (第1/5页)
神秘的线 桑山信尔原打算同妻子到武藏温泉住两天,可是,第二天在 福冈会见以前的前辈和同事,耽误了时间,最后在市内西公园附近的旅馆住了下来。法院和检察厅的办案人员出差到此地时,当地的业务部门都把他们安排在这里,因此,出差人员便以为这是一家指定旅馆。 上午要去熊本县玉名市,10点以前就叫旅馆要来了出租汽车。 同旅馆有合同关系的出租汽车公司派来的司机是个30来岁的青年,皮肤浅黑,眉毛浓重。司机麻利地将桑山夫妇的手提行李装进后部行李箱中。 桑山同妻子说话时司机一直听着,汽车行驶到天神叶十字路口等信号的当儿,他开口了: “先生是东京人吧?…在东京,草香田鹤子很有名气吧?” “是啊,可出名了。”妻子微笑着替丈夫回答。 “是吧?果然名不虚传哪!”司机点着头“昨天和前天,草香田鹤子在我们这剧院办了两天独唱音乐会,场场爆满呐,我到了草香小姐的后台,站在跟前亲眼看她化妆。不化妆就漂亮得很,一化妆,更是美极了,我都看愣了。” 司机向乘客吹嘘到后台看草香田鹤子的事,妻子便随声附和地奉承道: “是吗?那不错啊,你是草香的歌迷吧?” “是啊,昨天晚上连火场券也没要钱,我老婆和小姨子都去看了。” “你认识草香的经理?” “不是经理,给草香做发型的那个是我的朋友,哦,太太,知道有个叫住山道夫的发型设计师吗?” 绿灯亮了,司机连忙发动车,一边开一边等着乘客的回答。 桑山的妻子瞟了丈夫一眼。 “唔,知道倒也知道,不过…” 她不知道该怎样回答这个素昧平生的司机,便含糊其辞地支吾过去。后面的话使司机感觉到,他们同往山道夫并非私交,而是因为他的“有名” “是吗?佐山道夫很有名啊!”“你怎么认识佐山的。” “他是我的老朋友。” 确实听说过往山的老家是九州。妻子想起美容定老板村瀚以前曾经那样说过,便对丈夫嘀咕了几句。 桑山看了看驾驶席上挂着的司机姓名,叫“江头善造”桑山在福冈地方检察厅工作期间处理过许多案件,知道任贺姓江头的很多。 “哦,是吗?这么说,你被请去看音乐会是因为佐山和草香都在这里,你是去见他的,是吗?” 妻子在从东京来的飞机上,看到过往山道夫同那些衣着华丽的演员们在一起。桑山也看过。 “不,不是我去见他,是宫饭君偶然乘上我的出租汽车。” “宫饭? “哦,是住山君以前的名字,我同他熟识的时候…”司机有些吞吞吐吐地说。 “佐山君在九州的时候叫它板?”桑山第一次开口问。 “啊,是啊,前天见到他的时候,他说佐山是他母亲家的姓,他喜欢这个姓,就改了名。” “唔,是这样。” 这样的事也并非没有先例。艺人和商人常做这样的事,大概是觉得发型设计师也属于艺术家的范畴吧。 “你在这里是怎样同佐山熟识的?” “嗯…我们在一起干过几天。” 为了赶上下一个吴服叮十字路口的绿灯,司机加大油门,缄口不语,好像不想再说了。看上去他对旧友很有情意,不愿暴露在东京获得成功的朋友那些不大体面的过去。 同乘客只是萍水相逢,司机不想深谈是很自然的,他们理解这一点,并不深问。 从吴服叮到博多站不一会儿就到了。 上了火车,桑山的妻子又提起了道夫。 “在飞机上见到过佐山,出租汽车司机又说他是佐山的旧友,这世界看起来很大,实际上很小啊。” 桑山点了点头。她的话没错,自己也有同感。 “佐山在这儿子的什么工作?” 妻子依然兴趣十足。 “嗯。”“说是同那个司机一起干过,莫非也是当司机?” “谁知道呢,佐山也是靠自己的本事干到今天这样的,过去可能并不怎么样。不过,过去是过去,他再成功一点,就可以成为事业家传记中的人物了。” “是啊,可是,那个司机也许是为了佐山的面子,对过去的事说得含含糊糊。” “他们有交情嘛。” “可是,过去越穷,佐山的努力不就越会得到好评吗?” “那倒也是,不过,位上君的名望还没到那种程度,还只是在发展中。那位姓江头的司机大概是觉得现在让人知道那些对他不利。” “你怎么知道他姓江头的。” “驾驶席上挂著名牌。姓江头的人佐贺县很多,容易记住…” 佐山君要是名望再高一些,那么就像你说的那样,他的过去越可怜,就越能给他的名字增辉。只是在他地位还未巩固的时候,那只会成为别人攻击诽谤的材料。据听说,他们同行中互相拆台,竞争十分激烈。” 妻子对他的话表示赞许。 “看起来,那位司机倒是很关心他的朋友。” “江头不一定能想到东京是一个激烈的竞争世界,但总要为老朋友着想吧,故乡的朋友嘛!” 过了水城,左面是左野山,右面是天拜山。桑山隔着车窗朝右眺望,直到火车驶过天拜山。 “哎,今天是几号广 “不吉利的日子,13号,4月13…” 那天是4月8日,已过去八年零五天。 桑山从皮包里拿出一本世界审判资料,打开昨晚看到的地方。 “在自供造成的错判案件中,极为著名的案件是1819年9月在巴尔蒙特最高法院判决的鲍伦案件。案情大致如下: “鲍伦兄弟因杀害拉赛尔·科尔宾受到起诉。科尔宾是被告的表弟,体质虚弱,精神不大正常,对他负有抚养责任的鲍伦兄弟嫌他是个累赘。据认为,鲍伦兄弟在科尔宾失踪那天在远处的地里干活儿,科尔宾也在那里,先是同他们兄弟吵架,后来二兄弟中有一人抡起木棒击中科尔宾的后脑部,把科尔宾打倒在地。有人曾怀疑科尔宾当场就被打死了,及至两三个月后在现场的地里发现了科尔宾的帽子,这种怀疑益发加重。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怀疑便渐渐淡化了。可是鲍伦家附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