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部钟 (第4/8页)
动改变了形状。显然,这是一阵总共不过几公里宽的、猛烈的小旋风,但是,它使拉扎辛哈联想起的却是某种完全不同的东西——节疤在刨光的木板上留下的孔眼。为了更好地观看这种少见的空中奇观,拉扎辛哈离开自己心爱的温室走到了外面。现在,他看清楚了旋风正在空中缓慢地移动,因为云层中的游涡指明了它的行踪。 不难想象,这是从天而降的人造龙卷风,它在云层中犁出了一条沟道。就连懂得天气控制基本原理的拉扎辛哈,也料想不到控制技术竟能达到这样高的准确程度。但是,他也不无自豪地意识到:四十年前,他曾经为取得这项成就作出过自己的一份贡献。要说服各个超级大国放弃空间轨道堡垒①,并将它们移交给全球气象服务站,那可不是一件轻易能够办到的事情。但是,假如在这里打一个非常广义的比喻,那就是最后的一批刀剑终于回炉锻成了犁具。现在,一度威胁过人类生存的激光,把自己的线束射向了大气层中仔细选中的部位,或者地球上荒漠区域内的指定地点。诚然,即使同最最微弱的旋风的威力相比,激光的能量也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一块引起雪崩的石头,或者使链锁反应开始进行的中子,它们所具备的能量相对地又何尝不是如此的呢? ①这里所提到的空间轨道堡垒,是指超级大国在空间军备竞赛热潮中,在空间轨道上所建立的军事设施。 拉扎辛哈并不通晓专业性很强的技术细节;他只知道有一个规模极大的、起着控制作用的气象卫星网,以及存储着地球大气层、海洋和陆地表面的全套模型的电子计算机。当拉扎辛哈看到这般小小的旋风朝着预定的目标向西移动,并且最终消失在极乐园四周要塞围墙内秀丽的棕榈小丛林后面时,他觉得自己简直成了一个原始人——一个怀着神秘的恐惧、注视着先进技术奇迹的原始人。 随后,他举目仰望那修起了人造天国的地方。就在那里的高空中,他所看不见的气象学家们正在绕着地球疾驰。 “太妙了!”他喃喃地说道:“但是,我希望你们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要有正确无误的了解。”23.“阿绍卡”空间站 从三万六千公里的高处向下俯瞰,塔波罗巴尼显然是十分渺小的。就是把整个岛屿作为靶子也还是太小了点儿,可是,需要命中的却只是网球场大小那么一块地方。 当然,摩根也可以选择东非的乞力马扎罗山或者肯尼亚作为目标,并且利用空间轨道站“金捷”来进行表演。尽管“金捷”的位置恰好是在固定空间轨道的几个最不稳定点中之一上,因此很难在中非的上空保持平衡,但是,对于历时总共不过几天的试验来说,这种情况并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此外,也可以把引线投到厄瓜多尔的琴博腊索死火山顶上;美国人甚至建议将“哥仑布”空间站移动一下,使它的位置正好处在这座山的经度上。可是,到头来摩根还是选中了斯里康达山。 值得庆幸的是:在电子计算机已得到广泛使用的时代里,就连由世界法庭作出判决这种极费周折的事情,也用不了几个星期的时间就可以完成了。自然,僧侣们是反对试验的。在这种情况下,摩根不得不再三地向人们证明:由于试验是在庙宇用地的疆界之外进行的,而且不会造成噪声或者污染,因此,它并不构成违法行为。而假如试验受到阻挠的话,就会使已经完成的工作半途而废,那项对火星共和国至关重要的设计方案,也将被长期搁置起来。 在这些论据面前,摩根感到即使他本人易地而处,也是完全可以被说服的了。结果,七名法官中有五位表示了赞同。然而,法庭通过的真正原因也许是:它早已被另外三个涉及火星的复杂案件搞得头昏脑胀了… 但是,摩根当然懂得他的行动并非只是逻辑推理的产物。他并没有在失败面前气馁,而是重新提出了挑战。他仿佛是在向全世界和固执的僧侣们宣布:我一定还会卷土重来的。 “阿绍卡”空间站掌管着印度支那地区的通讯联系、天气控制和宇宙运输业务。要是空间站一旦出了什么问题,数以十亿计的生命就要受到威胁。为了保险起见“阿绍卡”备有两颗独立作用的卫星——相距一百公里的“勃哈巴”和“萨拉勃哈依”要是所有三个空间站都被某种无法预料的灾难所毁灭,那么,西方的“金捷”和“依姆霍捷泼”或者东方的“孔夫子”就会前来支援。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或者说要作“狡兔三窟”的安排——人类凭着经验懂得了这个道理。 在远离地球的外层空间这一带,既没有旅游者,也没有过境旅客:地理同步空间轨道的高空是属于学者和工程师们的。可是,他们之中却没有一个人访问过这个肩负着如此迥非寻常的使命、因而装备着独一无二的器材的“阿绍卡” “蛛丝”行动计划中的关键核心部分,现在正悬浮在空间站的一个专用场所里,它在等待进行起动之前的最后检查。从它的外形上看,谁也无法料到制造它的时候竟然花费了这么多以人年计的工时,和数以百万计的巨额投资! 高四米、底径两米的暗灰色圆锥体看上去好像是一整块金属似的;只有利用放大镜,才能看出构成它表面的是一圈圈绕得结结实实的超级纤维。但是,如果不算蕊部和一些中间的隔板,那么,这个圆锥体就纯粹是由四万公里长的、直径逐渐减小的细线所绕成的。 为了制成这么一个简单的圆锥体,重新使用了两种已被人们遗忘的技术手段。三百年前,铺设在海底的水下电讯设施开始得到使用;当人们设法掌握把数千公里长的电缆盘卷成圈的技巧时,曾经付出过一笔很大的学费。只是在这以后,才做到了能够不受狂风暴风的影响,以规定速度均匀地将电缆从一个大陆敷设到另一个大陆。过了一个世纪之后,出现了第一批有线制导的原始导弹。如今,摩根的“导弹”飞向目标的速度将比军事博物馆里的这些古董快五十倍,而目标的距离却要远上好几千倍。然而,它也有有利的条件:几乎整个射程都处在完全的真空之中,而且目标本身是不活动的。 指挥“蛛丝”行动计划的女主任不好意思地咳嗽了一声: “有一点小小的困难,摩根博士。关于向下投放的问题全都搞清楚了,试验和各项数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