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前四章修改 (第4/5页)
生意了,要过一些日子才能回来。 三人坐下后,开始聊起了一些往事,沈鹰从他们谈话中,加上自己的推测,知道了一些以前不知道的往事,原来是沈鹰的外公和那个张姓老者,都是三国时代的名医,有着“建安三神医“之称的董奉和张仲景,华佗也是其中之一。 沈鹰根据谈话的内容推测出这些结果时,自时心中一阵喜悦,暗想道这下算是赚到了。同时他也明白是为什么这些年外公在外游历,主要是为百姓治病。 这次回来也是听到女儿生下孩子,而特意赶来看看女儿和外孙。在来的途中碰到世交的张仲景就相约而来。这次董奉回江东,主要是因感年老体弱了,想找一个隐修的地方炼制丹药。 经过考虑之后,沈鹰觉的自己,应当学一些医术,也让外公收一些徒弟,将来必有大用。于是跑到董奉身边,说道:“外公你在这里多住一些时间吧!我也想学医术。” 为了能留下董奉,沈鹰爬到外公身上,用小手抓着长长的胡须弄了起来,用上了耍赖的功。 其实沈鹰就算不留,董奉和张仲景也会留下的,因为他们早在路上就约好了,要在沈府共同研制一些药方。 张仲景见沈鹰竟然小小年纪就会用刷懒,不由的笑道:“小鹰儿难道只留外公而不留张爷爷吗?” 沈鹰自是明白张仲景这是在跟自己闹着玩,那当就仰头道:“谁说不留了,我要留张爷爷一辈子住在我家,好教我医术。”沈鹰一说完,大伙就笑了起来。张仲景也笑道:“那就好咯,我也可以享一下清福喽。” 董蓝见父亲愿意留下,也是十分高兴,在后堂的独立小院中,安排了两位老人住了下来,因为那边比较清静。 住下后的董奉和张仲景就商量起如何为沈鹰培养强健的身体,这道艰苦的历程随即就要开始了。 而这时沈鹰还高兴的想着自己就要可以学医术了呢? 经过三天的准备,董奉和张仲景在后院架起了水缸。沈鹰和母亲来到后院时,就见到满地都是药材,架起的水缸下也生起了火堆。沈鹰虽说是见多识广,可也没看过要用一口水缸来熬药的,不由的好奇的问道:“外公,那是干什么用的啊!”董奉摇头一笑,神秘的道:“等会你就知道了。”说完后就继续收拾着草药。沈鹰见得不到答案,就朝屋里的走去,进了屋只见张仲景在数着一些细小的银针,于是又好奇问道:“张爷爷这些针莫非是治病用的?” 张仲景点头道:“不错,小鹰还真是聪明。” 沈鹰得意的一笑,就在桌子上看起了人体xue位的书简起来了,凭着超强的记忆力,沈鹰很快就记下了里面的内容。 看完书的沈鹰见张仲景已经收拾好了银针,于是跟他一起来到了院子里,沈鹰来到院子里的药缸前,董奉就说道:“这个药缸是为你准备的,我和你张爷爷是想让你泡在药缸里面,然后用银针刺xue,这样就可以激发人体的潜在能力和增强抵抗能力,也可以使你的身体更加强壮,但是一开始会很痛的,你能坚持住么?” 沈鹰听后,毫不犹豫的点了点头,并表示自己能行的。母亲听后忙叮嘱要是不愿意就不要逞强,她这可是怕儿子抵抗不住,沈鹰却拍胸膛说道:“我一定可以的。” 沈鹰心中想道,如此好的机会岂能放过,那怕是脱层皮也要熬下去。因为沈鹰知道,乱世之中,力量才是保命的唯一方法。 就这样沈鹰开始了人生的第一个苦熬,每天泡药缸三个时辰,其余时间读书写字,学习医术,童年的生涯就在这样的时光下度过的。 … 第4章乱世之期 汉中平元年(既公元184年);沈鹰已有十四岁了,经过了这些年的药水浸泡,沈鹰的身高已经超过同龄人的身高,个头足有五尺有余,算是长成一个年轻小伙子。 身穿一身白衣的沈鹰,长发散乱的飘逸在肩头,给风一吹,有若女子一般,再加上一张完美无暇的脸,就是女人也没有那样的美丽,尤其是那双迥然有神的眼睛,给人一种睿智英明的感觉。 这时的沈鹰站在山头,迎风而立,望着遥远的中原方向,想起此刻中原正是英雄四起,战火纷飞的时刻,而自己却只能在山顶远远的望上一眼,不由忍不住暗叹道:真是英雄不逢其时啊! 想着一月前传来的,黄巾起义的消息,让沈鹰不由的热血沸腾。但一个十几岁的身体,让他只有忘而兴叹了。再说近年来沈鹰因读书学医,泡药、根本是没有学到什么功夫,也就跟总管潘仁学了一点基本的架势而已。 一旁的潘璋见都站了半天了,忍不住开口道:“鹰少别在那站了,我们回去吧!这里有什么好看的。” 沈鹰对着自己从小的玩伴笑道:“潘爷你急什么吗?多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有什么不好,回去你教我练枪么!” 潘璋苦笑道:“鹰少别取笑我了,我那几下那能教你啊!还是让我爹教好了。”沈鹰点了点头没有说什么。沈鹰这时又想起自己在这个时代生活了十几年了,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然而偶尔想起前世的亲人,心中还是有些感慨。 再想到这个时代的母亲,沈鹰也不由暗想,母亲永远是伟大的,她仿佛充满女人的一切优点,温柔、善良、美丽大方;将来一定要好好的报答她。 想起这个时代的英雄人物,关羽、张飞、赵云、张辽等等时,沈鹰充满豪气的对自己说,将来一定要好好会会他们。黄巾起义是注定是失败的,这个时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