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章:一生一代一双人 (第2/4页)
明白她的想法。 很明显,她想做皇后,想要权力。她的心中,早已经没有了他。 “绿叶成阴春尽也”他和她,到了最后的告别时分,从此是两路人,越走越远。 他再次为她写下一首诗,《咏絮》: “落尽深红叶子稠,旋看轻絮扑帘钩。 怜他借得东风力,飞去为萍入御沟。” 他病了,虽然不是寒疾,却是真的心字成灰,相思成冰。他拒绝了廷对,争权夺位的事,留给她做就是了,他只想做一个两袖清风的白衣书生,流连于经史子籍间。 难得的是,明珠居然应允了他不参加殿试的请求,并且主动提议:若说是为别的病误了考期,只怕众人信不及,不如说是寒疾,须得避居,免得过给别的考生。如此,众人方不至起疑。 就像一首流畅的乐曲突然中断,弹了一小段间奏,纳兰容若的生命中凭空多出了这三年的插曲。 三年中,当人人都在为纳兰的误考叹惋可惜的时候,他却只管埋头苦读、编修、雕印,每逢三六九日,即往徐乾学的府上讲论书史,常常谈到红日西沉,乐而忘返。 康熙十三年,无论对于皇室还是明珠府,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年。 在这一年里,赫舍里皇后生下了皇子保成,而纳兰成德为了避讳,改名为纳兰性德。 改了名字的纳兰,似乎连心气都改了。那不仅仅是一个“成”字,那是皇权的标志。因为皇子叫了保成“成德”就只能变成“性德”他连一个名字都不可抗争,何况是已经入宫的堂姐呢? 纳兰空若彻彻底底地灰心了。他终于答应娶亲,娶的是两广总督卢兴祖的女儿。卢氏一进门,就给明家带来了兴旺之相——这年底,明相的妾侍为他生了第二个儿子揆叙。 明珠府张灯结彩,新人新事,从此很少有人再提起表小姐。属于碧药的一章,就此揭过了。 但是,纳兰容若,真的可以忘记纳兰碧药吗? 乌丝画作回纹纸,香煤暗蚀藏头字。 那两个“字”一个读作“碧”一个读作“药”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这句词中“若容”两个字颠倒过来就是“容若”而“药成碧海”颠倒过来,便是“碧药” 难怪他会说“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难怪他会说“惆怅彩云飞,碧落知何许”;难怪他会说“寂寞锁朱门,梦承恩”——他爱的女子,承的是君恩,叫他怎能不“相看仍似客,但道休相忆”呢? 人们从来都不怀疑,纳兰容若一生中最爱的女人,是卢夫人。却原来,纳兰碧药才是他的初恋,他的情殇,走进他心里的第一个女子,他情窦初开时就发誓要娶的人。“相看仍似客,但道休相忆”不过说说罢了,若果然能做得到,又怎会一次次地朱门瑶阶,伫立遥望? “不见合欢花,空倚相思树。”爱上一个人,原是一辈子的事啊。 但是,碧药既已入宫,封妃晋嫔,如何两人还能见面?他说“相看仍似客”是在何处相看?他说“一昔如环”这“一昔”又是何昔?他说“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又是哪里的曲阑?他说“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又是哪里的回廊?他说“深禁好春谁惜,薄暮瑶阶伫立”何为深禁?又何为瑶阶?他说“绿阴帘外梧桐影,玉虎牵金井”又是玉虎,又是金井,难道他们的相约之处,竟是御苑禁廷? 莫非,因情生孽,才是纳兰之死的真正原因? 沈菀兵行险招,终于在明珠府花园里住了下来。偌大的西花园里,就只有沈菀和几个丫头婆子,一到晚上,都早早关了房门,不敢出门,也不敢出声。 原来,自从公子死后,人们便传说西花园里闹鬼,夜里经过,每常听到有人叹息,偶尔还有吟哦声,却听不清念些什么。人们都说那是公子留恋着渌水亭的最后一次相聚,灵魂还徘徊在亭中不肯离开。 但是沈菀反而喜欢,因为这时候的西园,是她一个人的西园,这时候的渌水亭,却是她与公子两个人的渌水亭。她走在渌水亭畔,自言自语,或吟或唱,回味着一首又一首纳兰词: 水浴凉蟾风入袂,鱼鳞蹙损金波碎。 好天良夜酒盈尊,心自醉,愁难睡。西风月落城乌起。 这首《天仙子》,副题《渌水亭秋夜》,是公子为了这渌水亭月色而写的。当公子写这首词的时候,也像自己现在这样,徜徉荷塘,边走边吟的吧? 他还有过一首题为《渌水亭》的诗: 野色湖光两不分,碧云万顷变黄云。 分明一幅江村画,着个闲亭挂夕曛。 此外,他还在《渌水亭宴集诗序》中写道: 予家,象近魁三,天临尺五。墙依绣堞,云影周遭,门俯银塘,烟波滉漾。蛟潭雾尽,晴分太液池光;鹤渚秋清,翠写景山峰色。云兴霞蔚,芙蓉映碧叶田田;雁宿凫栖,粇稻动香风冉冉。设有乘槎使至,还同河汉之皋;倘闻鼓枻歌来,便是沧狼之澳。若使坐对亭前渌水,俱生泛宅之思;闲观槛外清涟,自动浮家之想。 渌水亭诗会,是公子人生在世最后的快乐时光。 沈菀将纳兰容若的画像挂在自己的卧室里,每天早晚上香,无论更衣梳篦都要先问一下纳兰:“公子,我这样打扮可好?你看着喜欢么?” 她有时甚至会左手执簪,右手持钿,娇嗔地问:“梳辫好还是梳髻好?你说呢?” “钗钿约,竟抛弃”她和他虽然没有钗钿之约,却不妨有钗钿之选。 晚上,她抱着那只絮着荼蘼、木香和瑞香花瓣的青纱连二枕,想着这或许是公子用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