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感卿珍重报流莺 (第2/4页)
过什么青楼女子,别是她同什么人怀下孩子,无力抚养,明仗着死无对证,诬陷给少爷的吧?” 明珠也知道这水大娘好比夫人的传声筒,遂笑道:“所以我不好做主,要大家商量着拿个主意。况且这是女人家的事,不如我叫她来,夫人当面问准了再议。” 觉罗氏正要说话,婆子走来说太医已经诊过了脉,问老爷有何话说。 明珠忙起身出去,一盏茶时候仍旧回来,告诉他夫人说:“太医说脉息平稳,总有半年左右。依她说是五月里渌水亭诗宴后坐的胎,算起来如今该有七个月了,太医也说不准,说是开始三个月还容易诊得出来,过了五个月便难诊得清楚。如今依你看是怎样?或是叫她走,或是留她住下,也要给句准话才好。” 觉罗氏一生为人最怕做主的,听了这话不禁迟疑起来,便又看着水大娘。然而这样大事,水大娘也不敢说话。觉罗氏又想一回,叹了口气道:“或者就先让她住下也没什么。即便扯谎,想骗咱们收留她,也不过略费些衣食银两罢了,好歹再过两三个月,孩子生下来,一切自有分晓。” 明珠听了太医的话,心中这时候已有八九分相信,想到儿子早逝,居然一夜风流留下这么个遗腹子,也是天可怜见的一段孽缘,冥冥中未必不有什么运数使然,又听他夫人这样说,便道:“我也是这个意思,料她一个女人家,又重着身子,就有什么谋图,也翻不过天来。”又问要不要叫进来给夫人磕头。 觉罗氏立时回绝道:“不要。我若受了她的头,倒像认了她一样。只当她是个客,随便安排在哪里先住下,横竖等孩子生出来再说吧。” 明珠无可不可,遂抽身出来,吩咐管家将花园里渌水亭畔一溜三间穿山耳房,名作“通志堂”的收拾出来给沈菀暂住,同家人只说是顾贞观做媒,为公子纳的外室,又拨了两个丫环并一个婆子服侍,令阖家上下都只称她“沈姑娘”对外则说是远房亲戚,因逢战乱,父母丈夫死绝了,故而前来投靠。一边又派人请了顾贞观来,缓缓说明缘故,并重托他为沈菀赎身。 究竟顾贞观对这件事也做不得准。然而那日渌水亭之会,沈菀确是比他们更晚离开,或者同纳兰公子惺惺相惜,暗渡陈仓也未可知,况且沈菀如今弄成这样,除了明珠府也再无容身之处,难道由她飘零在外不成?也只得含糊应了,又往清音阁去开交。 老鸨为了沈菀逃走的事几不曾急疯了,暗地里撒下网来到处打听,却再想不到她竟然躲进庙里去。忽然顾贞观上门来说要帮她赎身,便疑是他的手脚,抓住大闹起来,只说要人,不肯要钱。顾贞观被逼无奈,只得说沈菀已经破瓜,且身怀六甲,回到清音阁也是无用的了。况且,这是明珠府里要的人,谁敢不与? 老鸨听见,愈发大哭。连倚红也都疑惑起来,悄悄拉了顾贞观到一边问是不是他经的手,急得顾贞观赌咒发誓,说:“你明知道沈姑娘对容若老弟有情,我怎么会在老弟尸骨未寒之时,就染指他的女人?” 他这样说着的时候,并未意识到自己已经随口将沈菀说成是容若的女人。来之前他对沈菀腹中的孩儿未必没有怀疑,然而经过老鸨和倚红这一闹,反倒坚定起来,当真以为沈菀与容若有了私情,倒觉得这身后遗珠事关重大,非要替亡友办得妥当不可。 世上的事情通常都是这样,不论起初大家怎么样疑惑也好,一旦以假作真地接受了下来,就会觉得越来越真,从前的怀疑反都是可笑的了。 觉罗夫人也是这样。她是头一个怀疑沈菀的,私心里觉得儿子不可能喜欢一个青楼女子,可是既安顿她住下来,家里平白多了一件差事归她管,倒觉得振作起来。儿子虽然死了,却留下一个遗腹子给她做孙子,尤其是这姑娘早不来晚不来,刚好赶在儿子的生祭刚刚过完就上门来,可不是天意么? 因此先只说打发两个粗使丫头给沈菀使唤,及安排定了,到底不放心,又拨了一个自己的二等丫头黄豆子去园中与沈菀做伴,临晚,又命奶妈水大娘往通志堂走一趟,看看沈菀在做什么。 水大娘问:“那我去了,又没差事,又没句话儿,可怎么说呢?” 觉罗氏不耐烦:“就说恐丫头照应不到,故来看看这边缺什么,况且冬郎原是你带大的,通志堂又是冬郎读书的所在,哪一物放在哪一处,你都是熟的,就当提点她几句;再不然,就说来给新姨娘请安——可说的多着呢,你在府里这些年,怎么连句话儿都不会说了呢?” 她这样责备嗔怪的时候,可也没有注意到,自己已经顺口将沈菀唤作了“新姨娘” “通志堂”最初叫作“花间草堂”后来纳兰容若修书时改名,并随着《通志堂经解》一同流传于世。 纳兰性德于 康熙十年进学,十一年八月应顺天乡试,中举人。老师徐乾元恰为这年乡试副考官,对于弟子如此出类拔萃,自是得意非凡,一早对同侪许下大话:明年春天,来我家里吃樱桃吧。 这是自唐朝时流传下来的规矩:每逢新科进士发榜,因为正值樱桃成熟,所以庆功宴上必然有一大盘饱满鲜艳的樱桃应景助兴,因此“及第宴”又称为“樱桃宴”徐乾元说这话,自是指以纳兰的才华,金榜题名如同探囊取物,这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