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0章 (第2/3页)
会坐在最里面。” “那是,那是但你总能想像出我描述的场景吧。是这样,你们不会全部在火堆的一边排成一条线。打个比方说,你和火堆的距离有五步,另外某人四步,还有人和你成不同的角度,离火堆六步。那么,如果你看离火堆比你近的人,他或她就只有一部分被照亮。至于具体是哪一部分,取决于他们坐的方位。从你的位置看过去,或许他们只有一半鼻口被照亮。但那个离火堆比你更远的家伙,无论他坐在哪里,都会被完全照亮。” “但这是不可能的——至少他的后脑勺处于阴影中,火光怎么可能绕过去?这再明白不过了。” “完全正确!但从你的视角来看,这个人是被完全照亮了,无论他是坐在你后面还是在你对面。完全被照亮——当然,除非他被你的影子挡住了。” “是的。”迪博说:他把眼睛闭上了一会儿“我想像得出。” “那就好,咱们接着说。行星和太阳也是同样的道理,比我们更靠近太阳的行星有时不会被完全照亮,也就是说,会经历盈亏周相。而比我们离太阳更远的行星,在我们看来,总是完全亮着。” “那么,你是说,有些行星比我们离太阳近,有些比我们远,我们被夹在中间。” “很正确!” “我有些明白了。”王子说“所以你认为,世界——我们的世界——就像一颗行星,离太阳既不远也不近。” “恐怕还不止那么简单。”阿夫塞深深吸了口气“‘上帝之脸’才是一颗行星。” “什么?” “你听见我的话了。‘上帝之脸’是一颗行星。” “它不可能是一颗行星。你说过,行星或者完全被照亮,或者会经历盈亏周相。而‘上帝之脸’两者都有。” “一点不错。当它离太阳的距离比我们近的时候,它会经历盈亏周相;当它离得比我们远的时候,它就被完全照亮了。” “那么,我们是什么?我们的世界是什么?” “一颗卫星。” “一颗卫星?” “是的。我们的星球绕着‘上帝之脸’旋转,‘上帝之脸’绕着太阳旋转。” “太荒谬了。‘陆地’是在‘大河’上漂流。” “‘陆地’不是漂在‘大河’上。‘大河’只是一个巨大的、无边无际的湖,覆盖着我们生活的这个球形世界的表面。” “哦,继续!” “真的,我们的家园是一颗卫星,绕着‘上帝之脸’旋转。还有,当我们隔在‘脸’和太阳之间的时候,你能看到我们投下的阴影,像一个小小的黑圈,在‘脸’上穿过。” “你指的是上帝的眼睛?那些黑圈是阴影?” “哦,是的。我已经很准确地把它们描画出来了。我甚至能说出哪个阴影是我们投下的,哪个阴影是别的卫星投下的。” 迪博摇摇头“简直不可思议。再跟我说说,咱们改变了方向,却照样能往回走,这是什么意思?” “我们没有改变方向。我们在继续向东,直到返回‘陆地’。” “你不是耍我吧?” “不是。” 迪博把鼻口从甲板上挪开,腾出一只手抓住垂rou。“那么,围着我们运动的是什么?” “你什么意思?” “我的意思是,”迪博说“行星围绕着太阳运动,卫星围绕着行星运动,我们在卫星上。那么,什么围绕着我们运动呢?” “什么都没有。” “没有?你是说我们在链条的末端?最底部?像食物链中的植物?” “嗯,对。我想可以这么说。” “像植物?这可不是个诱人的想法。” 阿夫塞从来没想过自己的理论是不是诱人,只是想它是不是正确。迪博居然关心这个理论的美学问题,这让他有点吃惊。阿夫塞只是说“但这是事实。” 迪博摇摇头“它不可能是事实。我的意思是,只有朝上游航行才能看见‘上帝之脸’。它就悬在上游的空中。它根本不动。” “只是看起来不动。‘上帝之脸’只能经过长时间航行才能看见,那是因为我们的世界是一个巨大的球,‘陆地’恰恰在没有对着‘上帝之脸’的那一面。” 迪博嘲弄地磕着牙齿“‘陆地’恰巧位于永远不会正对‘上帝之脸’的那一面,真是不同寻常的巧合。” “也不完全是。我们的世界轻重不均,我们生活的那一面——‘陆地’所在的那一面——更重些。在轻重不均、环绕某一物体旋转的情况下,重的一面只可能在两个位置上——或是直接面对那个物体,或者背离。其他任何位置都会使它自身剧烈晃动。” “真的?” “我肯定。不信你可以自己试试。拿一块石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