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三第二篇手记 (第4/4页)
年,里面的细菌酵母在悠悠时光中缓慢变化,其结果,竟然可以恢复一个人忘却的记忆。后来我问了几个一起喝酒的记者,他们却都没有什么异常感觉,看来,也许这种酒只会对我这样记忆遭到强制封闭的情况才会起作用。 无论如何,这时,我已经知道了真相。 那天晚上,在我虚假记忆之后的真相。 所以,我必须重新把那晚发生的事叙述一遍。 那一天晚上,当巡逻艇逐渐靠向“鬼船”的时候,我明显地感觉到身边小张的异常。 那纯粹是一种直觉,四周一片漆黑,我没有办法看清楚小张的表情,可是我觉得他很紧张。 记忆的分歧是从两艘船“砰”地靠在一起时开始的。 “你先上去。”小张用急促的声音对我说。 我跳上了这条乌篷船,船身摇了摇,里面还是没有声响,看来是没人住。 当我回头望向小张的时候,却一怔,探照灯的余光打在他的脸上,那是一种难以抑制的期盼兴奋的神情,整个人好似都在微微抖动。 还没等我开口,小张就跳了上来。 “谢谢你。”小张对我说。 我愣住,为什么在这个时候,他会以这么诚挚的神情语气对我说这句话,谢我什么? 小张从衣服里摸出一个小巧的金属制品“嘀”的一声轻响,这个方型物体上浮出一立体三维图像。 如果我没看错的话,那是一幅坐标图,我们现在所处的地方,就是这张坐标图的中心。 到了这个时候,我反而冷静了下来。多次历险之后,我知道当异常情况出现的时候,只有先冷静下来,才能找到对策。小张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却忽然问了我一个奇怪的问题:“你看过苏逸平的小说吗?” 苏逸平是一个新兴的科幻小说家,他的作品,网上可以找到很多,我自然也看过,所以点头。 “那么,你就该知道他所说的网状时空理论。” 所谓的网状时空理论,其实是曾经被很多科幻小说家演绎过的一种对时空的推测,大抵是说,除了我们这个世界外,还存在着许多平行世界,在其它的世界中,也有地球,有太阳,有银河系,但是,之间却又不尽相同。 这种不相同,源于一种叫时空裂变的构想,就如同细胞分裂,一而二,二而四,乃至无穷。所以,所有的平行时空,也许都有一个原时空,而原时空在某一时候,因为某种原因又分裂出一个新的时空,新的世界。 说得通俗一点,张三横穿马路,被车撞死了,但还有另一种情况,那辆车猛扭方向盘,结果和另一辆车相撞,死了一堆人,张三却没事。所以,就分裂出另一个张三仍存活的世界,新的世界与旧的世界只有微小的区别,但千百年后,由张三而产生的星星之火就会造成两个世界间巨大的不同。 但这种裂变是时时刻刻都在产生,还是在特殊的情况下才会产生,却谁也说不清楚。 我把关于网状时空理论的论述在脑中回忆了一遍,然后又点了点头。 “我可以告诉你,这种推测在相当的程度上,是真实的。”小张神情严肃地对我说。 在这样的时间这样的地点听到这句话,再看到小张手上那个奇怪的仪器,我再不能控制自己诧异的神情。 小张笑了:“和你说话,真的不用很费力。我不是这个世界的人,两年前,也就是我们的公元2097年,我所在的世界,终于发现了平行世界之间的通道。”他用手一指那扇紧闭的舱门。 我不由失笑:“这会是平行世界之间的通道,在这条见鬼的船上?” “准确地说来,这是一个虫洞,是空间的一种异变,但这样的虫洞,不知为什么,无法在虚空中单独存在,而必须依附于一个实体上面。这条船,恰好就是这个虫洞的依附体。在我们那里,是一棵参天的古树。只是,无论我们派了多少动物进入虫洞,都没有再回来过,而我,是第一个进入虫洞的人,如果我没有回去,这个通道就会永远被封闭。我说谢谢你,是因为有你在这里,我才能接近这个虫洞。” “我?”我莫明其妙。 “虫洞有其特有的波动频率,任何接近的物体,如果波动频率在虫洞接受的范围内,虫洞就会消失。对人而言,这种频率在出生的一刻就决定了,这是一种生命的烙印,作为一种生物特征,会在不知不觉中对这个人产生重大影响,事实上,中国古代的生辰八字,就是锁定解析这种烙印的方式。” 我有一种啼笑皆非的感觉:“就是说,我八字相合,所以才能上船,你借了我的光,虫洞因为我才没有跑,那你当初是怎么过来的?” 小张苦涩地一笑:“当初我自然也相合,可是到了这个世界,虫洞的频率却变了,这就是为什么从没有实验体能回来的原因,如果不是我随身带来的这个仪器能测定每个人的波动频率,也许我永远也回不去。半年前我在街上遇到你的时候,仪器发出的鸣叫让我欣喜若狂,我就开始筹划怎么让你带我到这条船上来。” 我只能苦笑,原来那么早就让人算计了。 “可是,这种虫洞的进出口是固定的吗?” 小张摇头:“每次出现的地点都有所不同,不过,在这个世界里,都不出上海浦东。” “那你能确定从这里进去,一定能回到你的世界,还一定是你当初的那个时间?” 小张惨然一笑:“这个问题,我已经考虑过很多次了,可我还有其它的选择吗?大不了和现在一样而已。” 我还要再说什么,小张却说:“我看,你还是把今晚上的事忘掉比较好。” 我一怔,却被他漆黑的双眼吸引,然后就精神恍惚起来。 现在回想起来,那是一种极为高级的催眠方式,我被强行灌输了另一套记忆。 我就在那里上了岸,没走几步,身后的乌篷船就被一团黄色的光笼罩,等光雾散去,就只剩下巡逻艇孤零零地浮在水面上。而我,则懵懵懂懂地叫了辆车回到了家。 那时,在恍惚中,好像听见小张对我说:“在这里的两年,我仔细留心了一下,我的世界和你的世界是在不到一百年前才分裂的,这事对我来说,对你而言,好像,是在2001年的9月11日。这一天,你尽量不要去曼哈顿。” 怪不得在前几个月,只要听人说要去纽约,我心里就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排斥感,如果有人请我去,我也一定会拒绝。 “这一天,你尽量不要去曼哈顿。”我现在终于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只是为时已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