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第1/2页)
第一章 宪宗元和三年,山南东道节度使于頔,为其现年二十有四的儿子——于季友,入宫求亲。 宪宗深知于氏在襄州一代的实力,只要答应于要求,不费一兵一卒就能收拢这藩镇,立刻允了于要求。 而他许配给于季友的,还是他最心爱的掌上明珠,普宁公主。 本以为大事抵定,可没想几天过去,于季友竟然单身进京,说要退婚。 皇宫,御书房里,着粉色绸裙,年仅十六的普宁亭亭跪安。“儿臣普宁见过父王。” “起来。”皇上唤了声,然后朝立在一旁的男子微笑。“朕帮妳介绍,她就是我上回允诺你爹的普宁公主,单名一个苹字。普宁,妳身旁这位英武过人的男子,正是当今山南东道节度使于頔之子,于季友。” 普宁瞄看生得皮肤黝黑,虎目浓眉的于季友,心底虽纳闷,还是本着礼节招呼。“普宁见过于大人。” “皇上。”于季友看也没看普宁,一屈身跪下。“微臣心意不变,还望皇上成全。” 怎么回事?!普宁瞧瞧于季友又瞧瞧自个儿父王,一头雾水。 很快地,谜底揭晓。 “为什么?给朕一个理由,我这个女儿也堪称天香国色,贤侄是哪点不中意?” “不是普宁公主的问题,是微臣,微臣自知高攀不上,不好耽误公主。” 普宁终于听懂了。搞了老半天,原来她父王,把她许配给这家伙;而这家伙知道可以娶她,不谢主隆恩就算了,竟然当着她父王的面拒绝?! 普宁在宫里,谁对她不是百依百顺,哪听得了人家不要她这种事! 皇上望向普宁。“妳怎么说?” 普宁不假思索回道:“儿臣愿意。” 于季友虎目怒视,普宁冲着他甜笑——怎么样,她就是要跟他作对,他不想娶,她就偏要嫁! “贤侄,这样你没话说了吧!”皇上呵呵笑。 “皇上…” 皇上手一挥。“朕心意已决,你帮朕把话带到,要你爹开始着手准备,婚期,就定在来年三月初一。朕的掌上明珠,今后就由你费心照顾了。” 于季友没漏看普宁那一脸得意。 可恶!于季友心情懊恼,可碍于皇命,又不得不领命照办。 “臣遵旨。”他咬了咬牙,下跪听旨。 就这样,时间飞快过了半年。 山南东道治所位在襄阳,从长安出发,简装轻骑最少也要三天。但考虑公主情况,二月十九,准驸马于季友便领十数名带刀护卫,提前来迎娶公主。 隔日清早,一座缀着红缎与珠花的彩轿等在殿前,由丞相段文昌领着百官罗列欢送。八人齐扛的彩轿一出皇宫,百姓夹道伫候,争相目睹这难得一见的盛况。 瞧瞧这望不见底的随行派头——一对开道锣、一对弯脖号、一对大号、一对伞,一对扇、一对大镜、一对二镜、一对令箭、一对金瓜、一对钺斧、一对朝天镫、两对喇叭、八面大鼓,加上整个队伍七、八十人,还不包括抬嫁奁的队伍与随行的护卫,洋洋洒洒,竟蜿蜒了五、六百里之数。 出了城门,一路只在正午休息了半个时辰,接着又是马不停蹄。原本兴致还算不错的普宁公主——李苹瞧腻了风景,觉得不耐烦了。 “还要走多久啊?” 随行的女官赶忙来按捺。“公主,此行少也要七、八天时间,您得多忍耐。” 闻言,普宁倏地摘下头上红帕。“传令下去,说公主我累了,我要下轿走走休息。”要她就这样傻坐在轿上八天,她不闷死才怪! “公主…”女官一脸为难。 普宁一瞪。“妳敢不听我的话?” 女官不敢答应,只好匆匆去问于季友。 依礼俗,准新郎倌通常不随行迎娶队伍。但因普宁身分特殊,加上路途遥远、恐生万一,于季友才乔装成护卫,领兵尾随在队伍后边。 高坐白驹上的于季友一听女官来报,浓眉紧蹙。 “回去禀报公主,说婚期将近,路途又远,不能在此驻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