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粉子_第五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 (第1/3页)

    第五章

    ?33

    很多年前,一个著名的成都美女因为喜欢芙蓉,宠爱她的皇帝便下令在成都市遍种芙蓉树,从此,成都被称为“蓉城”

    每年春天芙蓉花开的时候,粉红的芙蓉大如玉碗,从远处看满城锦绣,十里长街掩映在层层姹紫嫣红之中,当年杜甫写下“花重锦官城”说的正是这种景况;从近处看,芙蓉花粉嫩娇艳,很像成都女人的肌肤,实际上芙蓉树全身都是宝,据《本草纲目》所述,其花、叶都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可以治愈多种疑难皮肤病,另外还兼有去瘴、润肤等功效,是古代人居家旅行、健身养颜的必备良药。

    但很少女人并不喜欢芙蓉花,我和周家梅第一次约会时,我问她:“你最喜欢什么花?”

    她说:“梅花。”

    梅花?居然和沈秋喜欢的一样,我说。

    她问沈秋是谁,我只好告诉她,沈秋就是王建南过去的女朋友。那个时代的女大学生都喜欢梅花,当年北大女生楼就贴过一副对联:本无花姿态,全是雪精神。说的就是梅花。

    如今成都女人嫌梅花太土,芙蓉花太俗,最受喜爱的当然是杠上花。所以,成都的芙蓉花现在再也看不见了。“文化大革命”之后,满城的芙蓉树基本上被砍得精光,再随着“四个现代化”的实现和“国际大都会”的建设,大街上再也见不到芙蓉的踪影。

    芙蓉树长得很慢,数十年才能长到两层楼一般高,现在只有望江公园、人民公园里还剩下几株老树,但这几颗树现在都成了秃子,不管用什么牌子的洗发水都不灵。因为大凡有点皮肤搔庠、又约懂中医的本地老人们都爱去摘树叶,捣碎了敷在皮肤上,据说对梅毒、尖锐湿疣、淋病等也颇有疗效。由于每一年树叶被采得太频繁,以至于这些芙蓉就只长叶子不开花,当然,也有可能初春时节刚有了花骨朵,就被采了下来也未可知。总之,如果现在的小娃娃要想知道芙蓉花是什么样子,他们的教师只能给他们看图画。

    其实,看成都女人也可以知道芙蓉花是什么样,芙蓉花虽已不在,春天依旧会来,成都的红粉们也依旧会像往年一样盛放,要体会“花重锦城”的春色,可以到我办公室所在的总府路“粉子一条街”来。

    如果在此时此刻,就到我本人的办公室来。

    今天,我们公司老板就一直在我门口晃来晃去,他当然是想看粉子。

    这粉子就是刘至诚的新情人林未晏,热恋中的女人总是更美。今天林未晏无疑是成都市最娇艳的几朵芙蓉之一。当她走进公司大办公室时,我眼前顿时一亮。

    天气暧了,林未晏穿着一身前卫的GUCCI短裙套装,比春天更早地露出了大腿和手臂上的撩人春色,脚上一双法国兰姿高跟凉皮鞋,雪白的纤足上没穿袜子,正像李白诗里写的那样:屐上足如霜,不着鸦头袜。

    当林未晏迈着粉腿,款款迈进我办公室的时候,我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所有男人的眼睛都直了,所有女人的眼睛都绿了。

    尤其是我们老板,当我和林未晏谈正事的时候,他一双色眯眯的眼睛在我门口旋了好几个来回,有几次甚至走进来指手划脚、问东问西,生怕林未晏不知道他是这里的总经理。

    34

    我们老板40出头,正是一个男人最有魅力的年龄。

    他原是省上一家电视台编导,同时也是作家协会会员,90年代中期因为策划制作了一系列猪饲料广告,在业内颇有名气。本地的电视频道中,经常播放我们猪饲料广告的那家电视频道就被观众朋友们亲切地称为“猪rou电视台。”

    其实很多外地朋友都知道,四川这地方有“两多”一是美女多,二就是猪rou多。作为全国最重要的生猪生产基地,四川人在养猪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猪饲料文化和猪饲料经济,后来一位著名经济学家到成都考察、讲学后,提出了更为激动人心的“美女经济”概念,本地一些学者应声附和,将两者创造性地结合起来,成为“猪rou 美女经济”

    猪rou广告和猪饲料广告是猪饲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年我们老板策划的“幸福”牌火腿肠广告更是家喻户晓:电视画面上,一个幸福得发胖的中年妇女和一个更加幸福的中年男人,高举着几根火腿肠,兴奋地告诉观众朋友们:“幸福生活,就从火腿肠开始!”

    “从哪一根火腿肠开始?”

    比较有想像力的男性观众一看到这广告,就不怀好意地笑起来。

    是的,广告所需要的就是这样的暧昧效果,才能引起轰动。

    公司能有今天的成绩,老板当然自信得把人吓死,当年我打算把王建南推荐到公司做文案策划,就因为老板太自信,完全看不上王建南。

    那时王建南还没去商报工作,我以为他毕业于名牌大学,虽说专业不对口,但毕竟文章写得漂亮,于是把他在报上发过的文章带给老板看了一下。

    老板看了王建南的文章后,很专业地说:“语言倒是通顺的,但是他的诉求目的是什么?诉求对象又是谁?”

    这是我们广告行业的术语,凡是有点水平的广告老板都会这两句,我们老板当然不例外,每次他和客户谈广告都是这一套术语,说起来相当吓唬人,他从90年代中期一直说到新世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