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_第二十五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五章 (第2/3页)

参议陪送陈克明到现在这屋子。他们离开那指挥部的时候,炮声渐密,敌机在上空盘旋,他们沿途不得不停车多次,让路给开上火线去的步兵和装甲车。

    陈克明回忆这一切的经过,抑不住心头的兴奋。小方桌上煤油灯的火苗还在突突地跳,陈克明的心也跟着在跳。炮声和其它爆炸的声音混成一片,时紧时松,陈克明感觉到自己好像是一叶孤舟,而这孤舟又是在风狂雨骤波涛汹涌的大海上。有生以来,陈克明还是第一次置身于前线,而且有生以来,他所经历的紧张而惊骇的场面可以和目前的情形相比拟的,只有一次在海上遇到了暴风雨。

    他怎么也不能安静下来,更不用说睡觉,他在他那斗室中来回走着,老想出去看看。最后,他决心到外房找那勤务兵,随便聊聊天也好。

    外面那一间比那卧室大些,可是空空洞洞,只有墙角摆着一副门板,那是勤务兵的床铺。陈克明正望着那门板上的一堆棉被,猛听得脑后有人大声喝问道:

    “谁呀?干什么?”

    一个兵端着枪站在门外,脸朝内。陈克明有点窘了,只好随口说:“我是王参议的朋友。王参议在哪里?”

    这当儿,那勤务兵也从外面跑来了,慌忙问道:“陈先生,有什么事找王参议呀?他住的地方可远着呢!”

    “哦!他住的远么?这里叫什么地方?”

    “也不知道叫什么。”

    “离火线有多远呢?”

    “不知道。”

    那卫兵这时把陈克明打量了几眼,便走开了。陈克明连得了两个“不知道”也觉得很扫兴,正想回身,却听得那勤务兵把生硬的公事式的腔调一变而为平常人谈话的调子,并且带点安慰的意味说:

    “不用怕,这里是没事的。您请歇一歇罢。”

    “坐在房里发闷,到外边透口气,行么?”

    “行!可不要走远了。”

    勤务兵说着就把陈克明卧室门关上。

    炮火的闪光时时照亮了乌黑的田野。那边有一丛矮树。忽然这些矮树一下就长高了,而且整个的移动了。原来不是树,这是一队担架。从泥路一端,开来了几辆卡车,车头灯想来是包着蓝布的,在黑暗中只看见碧幽幽的磷光。然后又是一长列的步兵匆匆忙忙过去了。

    轰击和爆炸的声响忽然稀疏了,低下去了,田野又是一片漆黑了,但当炮声完全停止的刹那间,代替着充塞了空中的却是闹纷纷的车声、人声、脚步声,以及受伤者的呻吟声。一会儿炮声又起,长空的闪光又划过田野,除了轰轰的震响又看见了那些像是没有声音的车子和人的行列,杂乱而匆忙地滚滚而过。

    陈克明对着这雄壮的景象只是发怔。刚才独坐在卧室时那种怔忡不定的心情现在没有了,最初到来时像是走进了荒凉死寂的坟场的感觉自然更不会有了,现在他和这伟大而壮烈的行动融成了一片,没有了个人的感觉和思想。

    他呆呆地站在门前,忘记了时间,也不觉得疲倦。

    突然有一个骑马的人在陈克明面前飞过,那腾跃的马蹄几乎将他扫倒。陈克明愕然叫喊了一声,松过一口气,机械地转身缩进了屋子。

    再进了那斗室,这煤油灯的小火苗还在突突地跳。陈克明和衣往那大木床上一躺,闭了眼睛,像被什么填满了的脑袋里隐隐有一个东西忽来忽去,这便是他和张将军王参议说的关于组织民众的那一番话。可是一会儿以后,他也就睡着了。

    不久,他又从梦中惊醒。煤油灯早已熄灭了,外边也没有了炮声,又不知道是什么时候。陈克明在床上翻个身,侧耳静听,仿佛有飞机的吼声忽高忽低,就在左近。突然,又来了凄厉的鸟叫,这却是猫头鹰。

    “听不到炮声,”陈克明心里在忖量“大概两边都在休息,准备交第二手。那忽高忽低飞机的声音大概是敌人的,它是来侦察我方的阵地。”

    猫头鹰的叫声也没有了,可是猜想中的敌方侦察机的声音却愈来愈近。终于确定了这吼声的来源不在空中而在隔房,这原来是那个勤务兵打鼾的声音。

    陈克明忍不住自己失声笑了,收摄了思想,坦然再睡。

    第二次醒来时,听见屋外路上有庞杂的人声,也有隆隆的震响。但陈克明很精明地断判这不是大炮,而是卡车。依然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可是他再也没有睡觉的意思了。

    屋子外边的人声和车声好像去得远了。陈克明猜想他们是往前线去的。那么,昨夜这一仗,究竟结果如何?“大概还是我阵地屹然未动罢?”陈克明自己回答,想起了报纸上惯用的句法。“或者便是,敌以优势兵力进犯,炮火猛烈,我阵地略有变动,嗣经我增援部队反攻,即恢复原来态势,敌伤亡惨重。”

    这样想的时候,陈克明又忍不住在心里暗笑。他觉得所谓前线记者大概也和自己一样听了半夜炮声就可以描写火线上的风光了,而且说不定自己现在所住的这间小房子也曾招待过若干前线记者的罢?而且说不定那几位在这里经过一两晚,写过通讯的记者,也和自己一样还不知道这叫什么地名,离火线究竟有多少路罢?

    从眼前这战场,陈克明的思想忽然飞到了几千里外的北战场;从北战场又想到从北平逃出来的自己的夫人和儿女们。和报章上的渲染完全相反,平津一带并没有经过大战轻轻就丢了,然而,流亡在平汉路上的人民却吃了不少苦。陈克明从家信中知道夫人和孩子们到郑州车站曾经露宿了一晚,也挨过饿,这是最近的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